-
「西門魚粉東門酒,南門煎包北門藕。」這是湖北省天門縣地方上的民謠。雖然我離開那裡已經四十五年,但是那一般溫馨中又帶有幾許心酸的往事,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如在目前。民國卅四年抗日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國際戰火又起,社會動盪不安,謀事不易。次年夏天,好友正斌介紹我去天門縣敎書。從漢口到天門的路程,並不算遠,但那時候的公路,柔腸寸斷,崎嶇不平。我們搭乘的那輛公路局老爺客車,足足折騰了三天,才到達縣城。所謂客車,其實就是臺灣現在所常見的無棚貨車,既不能擋陽光,又不能遮...
-
文◎徐文彧黃州在我人生旅程中,留下了深刻記憶難忘的兩年,在那裡每一個角落都有我的足跡。黃州城位於長江中游北岸,與鄂州市隔江相望,西距武漢七十公里,東接九江、蕪湖、南京等名城,自來即爲鄂東重鎭。民國三十八年前每日有江輪直達武漢、九江、蕪湖。現在陸上公路發達,走江北的公路或江南「武黃高速道」半日武漢即可達黃州。此地留有我最燦爛的少年歲月,最佳求學紀錄,最深厚的師恩友情和最深刻印象的名勝古蹟,使我念念難忘,所以兩次回鄕探親,均在那裡留連竟日,重溫舊夢,尋回記憶...
-
苗培成(1894-1983),字吿寶,山西晉城人,父得浚,清廩膳生,清末民初從事地方教育建設,後當選山西省議會議員,讜論嘉謨,為議壇推重。苗培成幼承庭訓,性行高潔,矢志革命,民國五年夏,考入國立北京大學預科,八年升入本科採冶系,期以實學致用。十一年畢業後,聯合同志,回晉創辦平民中學。民國十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十三年一月選為山西代表,南下廣州,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親聆總理中山先生訓示,並結識各省英彥,旋奉派為山西省臨時執行委員會籌備委員,回山西籌組黨...
-
前些時在報紙上看到中部「九二一」震災新聞,中央設立的重建委員會,有那麼多高級官員主持,每月坐享高額的兼職津貼,而執行的效率,卻是出奇的低落,最後卻不得不在重建尙未完成,災民得到妥善安置前,卻強行拆除組合屋,以掩飾重建進度落後的眞相,不覺令我想起多年前在台中縣政府地政科長任內,奉命執行代號「陽明山計畫」的往事。時在一九五六(即民國四十五)年,當時美國尙未硏發出「北極星」潛艇飛彈,想在遠東地區興建最大空軍飛航及飛彈發射基地,以實施對中共大陸的圍堵政策,原先計...
-
編者按,執遠(靖)鄉長是一位賢夫良友愛國愛鄉的道德君子,他人在美國,但對旅台同鄉曾出錢出力,十年如一日。今幸逢金婚,承其以信代稿,寫下悲歡歲月鶼鲽情深的故事叫人感動不已,我們敬祝這對烽火鴛鴦永浴愛河,更祝他早日康復。發强鄕長吾兄賜鑒提起筆來寫中文,對我來講,確不是件容易之事,一則是疏懶成性,不事硏進,再則流浪海外數十年,與中文接觸少,日久更形生疏,加之國文根底原本就差,漸而提筆寫字,不能成章,只好躱避藏拙了,當然,自1986年因腎病退休後,缺乏精力,也是原因...
-
國父孫中山先生,自少年時代,卽致力於國民革命,當時國內風氣閉塞,淸廷政治腐敗,對於革命黨則防範嚴密,故孫先生必先在海外設立會社先行號召僑胞,較爲得計。在一八九五年,(光緖廿一年乙末)中國對日本戰事失敗後,孫先生曾上書李鴻章指陳政治,希圖改革,但李鴻章不予答覆,先生乃赴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號召華僑,推倒滿淸。至一九〇五年(光緖卅一年乙已),將興中會遷至日本東京易名同盟會,當時留學日本之華人甚多,均知識階級,故參加同盟會者項背相望。會員之分佈於歐美及南洋各地者...
-
一、環境二中位於李家咀,所謂「咀」,就是山咀,也就是山嶺延伸至盡頭突出的部份。以手作比,如手按桌面,手背向上,五指略張,此時臂腕有如嶺脈,五個手指之指頭,即是山咀。而兩指(支嶺)間之低凹地,鄕人稱之爲「沖」,即「山水下沖」之意,通常有些梯田隨地勢逐級下降。一條沖之左右兩邊山坡上之梯形田地,常名爲「塝」,所以鄕人常說「一沖兩塝」。又、兩指(支嶺)交會處之山坳,常稱之爲「隴」或「壟」。瞭解這些咀、沖、塝、隴的意思(不一定和字典辭書的解說一致),閱覽當地的地圖...
-
在中國大陸炒熱了三峽建壩問題之後,三斗坪這地名,一夕之間成了世界媒體重視的名詞。這個地圖上找不出的鄕村野店,其實在對日抗戰期中,就是名聞中外的戰略要地,對後期對日戰爭的戰爭的重要和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三斗坪是一個傳奇的地方,第一天在炸彈中燒燬,第二天又在原地重建起來,它是三峽戰場的精神堡壘,同時是長江上游、三峽門戶的政治經濟交通重鎭。三斗坪屬宜昌縣治,爲長江南岸依山面江的一個小鎭,與秭歸縣屬的茅坪隔一條小溪,這一帶是有名的橘柑與柚子的產地,到處都是柑林和...
-
狼嘷聲在黑魆魆的原野裡振盪,那種悽厲又近乎哀怨慘絕的怪調,令人背脊生起陣陣麻涼……
-
二二、鼎盛的江陵文教江陵縣治荆州,爲歷史上有名古都之一,文化水準甚高,哲人輩出。如明之張公居正,爲我國罕見之大政治家;今之張公懷九,爲我國法學泰斗;十餘年前在臺故世之艾公險舟(偉),亦爲我國敎育心理權威學者。由此可見江陵文風之鼎盛。淸代在荆州城內,設有鄂西最高學府荆南書院。山長一席,多由荆州所屬各縣之進士擧人出任,非本縣及各府縣秀才擧人,不能入院深造。荆州府主辦之龍山書院則多由本縣進士擧人出任山長,本縣未得秀才功名之童生具有文學根基者,亦可入院攻讀。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