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影卷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2期  作者:載樹勛 出版时间:1969-06-30
    关键字: 皮影戏 影人

    戏」亦称「皮戏」或「驴皮」。在故鄕中简称之为「」是把驴皮雕制的各种人物表演活动的象,利用灯光抛射在纸幕上,以表现忠孝节义悲欢离合等戏剧性或神话鬼怪等荒诞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这种剧的演出,称之为「唱」,观众对剧的观赏,称之为「看」。演出的场所含舞台称之为「台」,表演所用的纸幕称之为「窗」,用以表演所雕制的各种人物称之为「人」,表演戏的剧团称之为「班」,「班」中每一表演的艺人称之为「匠」,表演所依据的剧本或称脚本称之为「影卷

  • 文章瞠目遼西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王肯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辽西 遗址 牛河梁 鸟化石

    的荒山秀岭上,一笔一笔重涂耀眼的新色……。凌源影卷古城凌源,小住三天。洗过热水汤,访过牛河梁,还品尝过凌源小吃三宗宝;炸糕,烧饼,豆腐脑。岂止三宗,那夹肉的对夹,荞面的碗坨,还有香酥的炸鸡头,都好。我不赞成什么都贴上文化标签。但文化独特的古老城市往往有独特的小吃,意料中事。出人意外,凌源还是皮之乡。儿时在山村爱看二人转,也爱看皮。看二人转像头顶烈日,火辣辣;看皮如身披月光,清凉凉。每逢匠赶小驴驮箱进村,两辆大铁轱辘车架在河边当舞台,据说借水音唱

  • 文章灯前话——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詹國祥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皮影戏 皮影历史 皮影制作 乡音

    了。皮戏的剧本,叫做「影卷」,较为常演的剧目有二度梅、粉妆楼、杨家将、西游记、五虎平西、薛礼征东、刘秀走国、薛丁山征西、三国演义,多取材自通俗章回小说,一演就是连本大戏,很少像舞台戏剧一段、一出的。皮戏的唱腔,因地而异,滦州是以皮簧高腔为正宗,乐亭以陕西梆子为主戏,其他地方的皮戏,也都和地方戏曲结合,形成以「鄕音」为主的特色。演唱的艺人必须配合剧情发展和皮人的动作表情,协同一致,丝丝入扣,使皮人举手投足,栩栩如生,才能打动观众的心弦,收到理想的效果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