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归纳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陸「簡體字」辨認要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程敏道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简体字 辨认要领 精简汉字 方法归纳

    合并偏旁部首;在采取多音词连写办法的条件下省去形旁和用同音代替(假借)以及参用拼音字等等。用这些方法所整理出来的简体字(两三仟左右),占原来通用汉字的全部,毕竟还是绝对少数;而且还包括台湾目前通行习用的「异体字」及「简体字」在内。如果能从大陆目前推行的简体字中,根据其「汉字简化」的方法,归纳一些系统条理出来,以台湾国民敎育的普及与高标准的文化素质,只要能细心观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揣测分析,深信必可精准的辨析其字义之所在,从而克服两岸文字因简化而产生的困难

  • 文章溫公潛虛擬玄氣圖悟(誤)解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段書立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潜虚拟玄气图 演数 归纳

    经冶炼而得。土,基:在下,物所依据,门塾之地:高坟,地高起若有所包,大也,封土为社,大社也。图名五字皆无具体之实。但图内所含且有无限思攷。其取象,演数、推理、归纳等微妙之处,实非所思。近习易者有图书派之说,百言不如一画图,图画应为习者心得之笔记自家之秘,可内含无限的思攷心得,更可作教具以说明之。但有一缺点,不易解谜和误解原意,另成歧解,故不能与象,数、理并论。以瓦石诱金玉,敬请斧正。误解之歧途。图乃举一反三之最佳教学之一,宜多引伸,而获新的思维。

  • 文章周易與邏輯簡說㈡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27期  作者:周南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形式逻辑 辩证法 唯心论 演绎法 归纳法

    Deduction亦称「外籀」。是由一般原则以判断特殊事实者。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是。⒉归纳法—Jmduction,亦称「内籀」。是由特殊事实以推见一般原则者。如英国哲学家培根等是。但此两派所用的定律与公式、均同。甲、定律:(子)同一律、即「甲是甲」;(丑)「矛盾律」、即「甲非甲」,或「甲是乙,不能同时是非乙」;(寅)「排中律」、即「甲是乙,或是非乙」。乙、公式:(子)「第一命题」或「大前题」;(丑)「第二命题」或「小前题」;(寅)「第三命题」或「断案」。此为

  • 文章試論禮記學記篇所掲示的啟發敎學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教育方法 《学记》 “启发教学法” 要点归纳

    以就敎于高明。敎育的目的是在陶冶品行,化民成俗,培养善性挽救过失,所以一定要讲究方法。学记中所揭示的敎学方法,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最理想的「启发敎学法」。关于这种敎学法,学记上说得很明白,玆参照原文归纳为三点。㈠诱导学子,发挥潜能。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又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每个人都有他潜在的能力,若不受敎育,没有敎师的指引、督促,潜能便无法发挥。好像地层中的矿藏,不发掘,是无法发挥作用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