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廖氏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丰顺官溪廖氏祖祠惇叙堂复建落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庆文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丰顺 官溪 源流 祖祠

    木本水源,慎终追远,此乃人之至性,不可稍加忽视,对祖上之根源,与先人之贤德,岂可不知,故宜探本穷源,力求了解,务使脉络相连,弘扬 祖德。廖氏一门,始自周文王,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唯忠唯孝,代有贤良,至晋武帝时,子璋受封为晋朝镇国大将军,在建业(今之南京)开基,是为今日江南廖氏之始祖(约在公元二八〇年)。其后因五胡乱华,裔孙随着衣冠南渡,与裔孙繁衍,陆续播迁到江南各省。至常德公系唐朝贞观年间进士,任江西虔化县令,定居江西,遂成为廖氏江西始祖,其子兰芝公

  • 文章台北廖氏老客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台北 客家 家谱

    守义先生:本人近阅读台北大埔同乡会第四十二期全刊,其中第九十七页「台北老客家的沧桑—大埔廖氏十七世来台入垦」开头述及「广东潮州府(梅州市)大埔县坪颜乡长校对廖氏顺勉公……西元一九八二年编撰「武威顺勉系廖氏家谱」……可能有误,据本人小时在家乡,长辈面述大意如下:大埔县,高陂区,坪原乡十二世玉璋公传下,有十多家人,随垦植者往台湾谋生,至今二百多年,未有沟通联系,他们的后裔在台湾情况不明……坪原乡(已改为平原乡)的乡音与枫朗乡相同,而与长校乡有一些分别,长教

  • 文章台北老客家的滄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守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客家族 开垦

    广东潮洲府(现梅州市)大埔县坪颜乡长教村廖氏顺勉公,西元一六五七年生,以二十六岁年龄结婚,偕何妈自淡水河、新店溪直到台北市水道水源地小观音山麓公馆凝灰岩层的新店溪东岸石壁潭上陆。上岸进入蟾蜍山麓挖仔内万盛庄公馆街,成为文山地区早期进入的台北老客家。沧海桑田,廖氏宗族在万盛街、舟山路、下内埔等地奠基,成家立业,生于斯,长于斯,已历十二世,三百一十多年,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笔者属第十世,一直到民国三十八年八月一日入学下内埔大安国民学校后,学籍表填写祖籍

  • 文章追源索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崇希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源流考证 迁徙 宗派 堂号

    其后以国为名;一说为子姓,商封叔安于汝南郡,是为飂,春秋时改为;一说叔安系出于黄帝裔孙,为姫姓之后,郡望武威。㈡伯之后:姓解载:伯为周文王之子,姫姓,其后以名为。㈢缪,颜两姓所改;小溪姓祖祠房谱载:商纣无道,颜、缪两姓因而弃官隐于雒阳山谷(后称武威),改姓,以表留形不忘本源。㈣张改姓: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家,为福建诏安官坡张一族之源。此派族人,以张郡号「淸河」,廖氏郡号「武威」,各取一字,以「淸武」为堂号。姓之显著:周穆王

  • 文章临川廖氏九修族谱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光华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氏族谱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而根深蒂固矣。姓解载:「廖氏姓源,系出黄帝子孙,为姬姓之后,商王族叔安,封于汝南郡,以飂为姓。周文王子伯,以名为,春秋时定国名,封淑安为国君,其后以国为,郡望威武。」是故廖氏诞生于河南省汝南县,发迹于甘肃省武威县,渐次繁衍于全国。因而廖氏郡望为「汝南」,堂号为「威武」。蜀汉时,有廖化为■骑将军,传至崇德,于唐贞观年间,定居江西宁都,尊称为赣闽粤廖氏始祖。数传至宋时,四十一郎,迁福建宁化,其后再由广东兴宁、梅县、大埔而福建南靖、安溪、邵武。至顺民

  • 文章(憶舊懷往)挖煤礦與掘祖墳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3期  作者:酸丁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宁乡 枳木山 开挖煤矿 挖祖坟 政府公信力

    前来,立刻向家通风报信,如果有谁家敢容许其落脚喝一杯茶,吃一顿饭,家族人誓不与其干休。停钟鄕居民与廖氏一族非亲即故,家祖坟有难,谁不敌忾同仇。自此之后,矿厂的人,就不敢再进停钟鄕一步。然而对方亦非弱者,既挨了打,矿又开不成,岂肯就此干休。于是一状告进法院,告家鸣枪聚众,如何如何。幸亏李五大脚答辩得妙,说是当时离淸明不久,鄕人集体上坟,鸣炮致敬,与勘矿人员小事互殴,并非故意云云。官司一拖经年,成了悬案,家这次学了乖,原来打官司做被告比做原告容易打

  • 文章江西宁都赖坪禾田廖氏族谱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歐陽修 出版时间:1971-02-02
    关键字: 扶母丧 宁都县 氏族谱 西晋

    乃由子璋及崇德派系著其生没,隐显其房支散从,不能竟其流者,悉略不录。由崇德以下,则备载无遗,以为永传信也。题曰,廖氏族谱,请为之序。余谓家有谱也,尙矣。无谱则尊卑失序,失序则不明,不明则争斗衅兴,亲亲之谊缺矣。谱贵详实,盖不详则疎,不实则诬,诬则不孝,疎则不知,不知不孝,不如无谱之为愈也。今居士族谱既成,详且实,尤拳拳托以序之者,其仁人孝子之用心欤。廖氏之后,将见愈远愈繁,诗书礼乐,油然不替矣。时大宋皇祐五年,癸已岁,孟秋月上澣吉旦,翰林院学士朝散大夫

  • 文章宁都廖氏族谱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60期  出版时间:1971-03-02
    关键字: 宁都县 氏族谱 家族事略

    予观宁都廖氏族谱,相传为殷汤王之后,历世绵远,莫能考其详。然本姓飂,伯飂是其后也。自后去风加广而为。犹鄫邾二去邑而为曾朱也。自西晋子璋公受封为左卫鎭国大将军,子孙多膺显达,联芳接武,照耀宗谱,可尙也。子璋公之后裔崇德公以明经登第,任虔化令,遂家焉。由是子孙居虔化者,实自崇德始也。及后六世孙俱受封为尙书,品秩皆由登第显宦,亦由累世积德好善而然也。绍兴年间朝庭内世事不宁改虔化为宁都而民俗淳矣。予居翰林时,屡典文衡,今淳熙戊戌科进士光宁都人,予所取也

  • 文章闽粤赣始祖花公武威廖氏知本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嘉谋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花公 公祠 历史简传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知本堂》。花公是闽(福建)、粤(广东)、赣(江西)武威廖氏始祖。娶磜头冯一娘(西元九二六年至一〇六二年),诰封淑德恭人。生于五代后唐明宗元六年十一月初四日午时,卒于宋仁宗四十年壬寅三月十九日卯时,享寿一三六岁。与公合葬。生一子,昌,字燕及。昌公后回顺县将父金骸,肩负回杭(现福建上杭卢丰公路旁边)安葬,癸山丁向,田鸡浮塘形。十六世孙梦麟·梦麒等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西元一六〇九年)已丑十月初七日卯时重修更葬,初八日立碑,约每年二月初九祭祀。清乾隆三十二

  • 文章廖氏修谱宣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经才 出版时间:1970-05-02
    关键字: 镇国大将军 太守 崇德 家族传统 重修族谱

    廖氏之先祖出自高阳裔子叔安。即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受封飂国,以国为姓。传至春秋时(公元前四八一年—七二二年),飂伯高易飂为,是为姓直系始祖。传至十一世惠公,因秦暴乱,虐害百姓,殃及大臣,乃隐居黄河西北(公元前二四六年),复迁河南。传至三十二世子璋公,晋武帝咸宁二年,以武功封左卫鎭国大将军,由京之洛阳迁居江南,实为南京始祖。配夫人蓝,生二子,长曰原宪,袭封鎭国大将军,居洛阳。次子从宪由洛阳迁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五传至诚希公,官扬州太守,因五胡之扰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