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应龙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耄耋闲话)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6期  作者:陳昂 出版时间:2012-03-01
    关键字: 蛟龙 龙翔凤舞

    在天,象曰,大人造也。」又曰「震为」。经书所言之,已作意象之名,实非之所以为也。之种类有别,形体亦异,广雅曰:有鳞曰蛟,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无角曰螭」。方言曰:「未升天曰蟠。典籍所载,其说甚多。管子水池篇曰: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荀子说苑辩物篇曰:「神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之变化,可为神矣。老祖物理丛谈曰

  • 文章陆军中将陈应龙将军传略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7期  作者:陳俊  出版时间:1989-07-15
    关键字: 生平事迹 回乡办校

    应龙先生,字美山,派名昌奕,文昌县潭明鄕潭深村人。生于光緖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七月。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父行明,母张氏,农商传家,尙属小康。兄弟姊妹四人,将军排行第二,秉性刚直纯厚。六岁启蒙,从鄕贤邢举人读四书五经。由于天赋优异,过目能详。民国六年负笈羊城读省立第二旧制中学。十三年 国父创办黄埔军校,毅然报考,以高分录取,毕业不久随军东征任排长,于棉湖之役负伤,痊愈后调潮州分校任入伍生连长。因与敎育长林振雄意见相左,面报校长

  • 文章桃園縣河南同鄉會第四屆理監事就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5期  出版时间:1987-07-03
    关键字: 桃源县河南同乡会 第四届理监事会 改选 王冠峰

    桃园讯】桃园县河南同鄕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已经于今年二月八日改选完成,并就职接理会务,玆将新任理监事芳名报导如后:理事长 雷应龙常务理事 王冠峰(兼总干事) 刘斌彭理事 朱凤芝 李凤岐 李中怀 傅其昌 崔玉昆 于振兴候补理事 刘修德 朱子珍 刘荣堂常务监事 师冠五监事 阎绍武 郭金水候补监事 徐瑞五

  • 文章同鄉動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1期  作者:鳳鳴 傳擘 出版时间:2007-08-10
    关键字: 镇国 周时炼 姚九龙 史元钦 袁希光

    鎭国新著享誉大陆△镇国同乡著作的《我在经济日报的日子》,已受到北京图书馆收藏,并寄给一张荣誉证书,表示对此书的肯定和重视。同时,在香港发行的《宁波帮》杂志、和在北京出版的《两岸关系》杂志,也以大幅版面报导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赞扬作者对台湾报业的贡献。周时炼筹办纪念活动△周时炼同乡任理事长的「经国先生文化经济促进会」,以明年一月为经国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发起举办纪念活动,现正积极展开筹备,同时邀请学者专家共同策办。姚久热心老人福利△姚久同乡热心银发族

  • 文章懷念的結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5期  作者:華明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龙应台 大江大海 书信 家境 乡讯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是叙述民国38年国共内战中,被汹涌的巨浪冲击的小老百姓,家庭破碎,个人孤苦,呕心泣血的故事,虽搜罗广泛,但也有「以偏概全」,遗漏了的,被时间埋没在灰烬中。这封信也算是遗漏的一个故事,对这个家庭的伤痛,悲哀又如何!请先读这封来信:伯母:多年未曾问候,抱歉之至。日前电话联系,聆听到声音,感到您思路清晰,记忆力强,60多年前的事,记忆犹新。您的思想敏捷,语言流畅,根本不像耄耋之人,又是语气响亮,底气很足,如中青年一样,必会成为世纪老人,在此

  • 文章蔣公故居——士林官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6期  作者:蔡惠萍 出版时间:2000-06-10
    关键字: 蒋介石 故居 龙应台 钱义芳

    长久以来蒙上一层神祕面纱的士林官邸,将成为台北市第九十三座市定古蹟。台北市文化局昨天偕同多名学者专家前往士林官邸会勘,并随即召开指定审查会决议,将官邸正房、招待所、慈云亭、凯歌堂列为市定古蹟,并更名为「蒋中正·宋美龄故居」。文化局长龙应台表示,俟台北市政会议通过后,未来蒋宋故居将朝纪念馆的方向规划,待适当时间再对外开放,建于民国三十九年的士林官邸,是故总统蒋公来台后第二个居住的地方,他于三十九年三月一日复行视事后,五月才自草山行馆进住士林官邸,直到民国

  • 文章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閱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8期  作者:謝桂光 出版时间:2010-04-10
    关键字: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龙应台 书评 历史资料 往事回忆

    文·谢桂光(注:「一九四七大江大海」作者龙应台之作品发表会。)深为当年前往接收时军容疲惫的国军抱屈以前很多报导或传述,当年胜利后前往沦陷区接收,同胞看到国军疲惫的军容、不振的军纪,多感失望、难过,甚至掩面落泪,也有不少的批评、责难,却很少看到持平解释、申辩,致使成见愈深,误会愈大。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何况是代表国家的军人!出现在胜利的场合,本应威武雄壮,昂首出现在同胞面前,但为何不是这样呢?成所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如追本朔源,梳理因果,换一副眼光、态度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