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帝陵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也谈巩县的北宋七帝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2期  作者:趙松奎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巩县 北宋七 档案资料

    拜读李安先生的「中岳嵩山与洛河间的北宋七帝陵(中原文献五卷十一期)一文后,犹觉骨鲠在喉,吐之为快。李先生是当代硏究「岳飞史蹟」的专家,在学术上有极大的贡献,素为人所钦佩。笔者所学有限,不敢妄加论断;不过,看完李先生的全文后,认为有待商榷之处,爰不揣谫陋,就管窥所得资料提供出来,以就敎于当代先进与贤达。第一、北宋的八位帝陵,(包括太祖父宣祖安在内)都在芝田附近地区,最远者不过二十里。所谓「芝田,就是宋代的永安县。(注一)引方舆纪要:『巩县西南四十

  • 文章九疑山公祭舜帝陵大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11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2000-11-10
    关键字: 九疑山 公祭 大典

    赴祭前举行授旗仪式公元二千年九月九日,中华各界举行公祭舜帝陵,台湾「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特组团于八月二十四日,敦请名誉理事长陈立夫先生举行授旗仪式,全团二十二人,于九月七日首途,自中正国际机场搭机经香港,转桂林,换乘汽车于八日晚八时到达湖南宁远县舜源宾馆报到,继往九疑山,夜宿九疑山庄,翌日上午参加祭祀大典。舜帝陵位于九疑山舜源峰山麓,祭典于九时开始,历时二小时,来自国内外参祭者二千六百余人,民众夹道相迎,万人空巷,途为之塞,可见万民对舜尊崇

  • 文章中岳嵩山与洛河间的北宋七帝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3-11-25
    关键字: 嵩山 北宋七 岳飞 名胜古迹

    面目全非,遍地荒残石,兹依元纳新撰「河朔访古记」,略述北宋七陵墓情形如下:⒈宋太祖永昌:太祖名赵匡胤,在位十七年,死年五十岁,生于西元九二七年,卒于九七六年,河朔访古记云:「永昌在芝田西十里,陪葬子孙十五坟」。⒉宋太宗永陵:太宗名赵光义,更名炅,在位二十二年,死年五十九岁,生于西元九三九年,卒于九九七年,访古记云:「永熙在芝田西南四十里,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台方二百五十尺,置守五百人,陪葬子孙凡八坟」。⒊宋眞宗永定:眞宗赵恒初名侃,在位二十五

  • 文章安陽四十年來新貌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李秀生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殷墟遗址 岳飞庙 公共交通

    分水闸、桃园渡桥红英汇流,英雄纪念亭和红英汇流水电站。岳飞庙、扁鹊墓、岳飞故里程岗村。二帝陵——位于内黄县东南六十里的三杨庄村西,是上古时代「五」中的颛顼,帝喾两个帝王的陵墓。古商都,在内黄西南二十五里的亳城,建都的太戊、河亶甲、祖乙三个王朝,历时八十六年。商中宗太戊的陵墓(中宗)在亳城东二里许的次范村。以上所述为安阳现今概况,提供给同鄕们返鄕探亲、旅游之参考,幷殷切希望同鄕通力协助故鄕社会建设,提高故鄕人民生活水平,故鄕人民欢迎大家!大陆来稿魏金庭转

  • 文章帝嚳傳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李白林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古迹 文物 《史记》

    黄河故道,硝河西岸,以前属滑县,现在归内黄县,黄沙滚滚,郁郁葱葱,有二帝陵大冢在焉。二帝陵者,五中的第二颛顼高阳氏、五中的第三帝喾高辛氏之陵墓也。俗称高陵庙,群众惯呼高王庙者是也。盖因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二之封号而名焉。抗战时期,在濮阳、滑县、内黄县边界地区,即二帝陵之所在地,曾建立高陵县根据地,盖亦因是而取名焉。每屈农历三月十八日,群众形成庙会,方圆数百里之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祈祷,顶礼膜拜,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竟月不绝?盖因古圣明王,兆

  • 文章帝陵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峻峰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陵墓 古迹 文物 颛顼 三皇五帝

    帝陵即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两位上古帝王之陵墓,早在四四〇〇年前,继黄帝轩辕氏之后,相继而立,死后均葬于内黄县城西南三十公里梁庄鄕三杨庄村西北土山村。这个地方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一一六七)划规滑县,一九四〇年新置高陵县,即因二帝陵而名,一九四九年划入内黄县。颛顼、帝喾是古「五」中的二,为华夏之祖先。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禹之三代祖,舜之七代祖。二三〇〇年前大诗人屈原及二千年前史学家司马迁均自称为颛顼之后裔。帝喾为黄帝之曾孙,颛顼之族侄,尧

  • 文章帝陵祭祀大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祭祀大典 尧舜庙 历史资料

    ㈠前言历史家认定黄帝轩辕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约在位于西元前二六七四—二五七五年);接着是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挚;帝尧陶唐氏(约在位于西元前二三三三—二二三四年);舜有虞氏(约在位于西元前二二三三年);依次是夏、商、周朝等。有云: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不如写成是始祖之一。今年(民国八十九年,西元二千年)四月四日,在山西省临汾市(古平阳府)的尧庙,举行尧祭祀大典。台北市山西同鄕会应邀参加祭祀。笔者是代表之一,前往参祭。并参观尧帝陵

  • 文章人文薈萃的紹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黄家文 出版时间:1970-02-25
    关键字: 绍兴简介 兰亭 南宋 绍烧 传说记载

    中,禹的窆石亭显得份外生色,妇女们纷纷来到亭中,个个手里尽都揑着小石子,娇羞地投掷石上小孔,据说投中者得预卜宜男之兆。禹王后裔数百户,迄今仍聚居山麓附近林中,耕读传家,蕃衍不绝,为邑人所称道。淸康熙、乾隆均曾御驾亲临禹致祭,乾隆且赐世袭八品官,命地方有司于每年春秋二季,循例奉祀。可见历代帝王对这位伟大的治水圣人,是如何的崇敬。禹和禹王庙,在历史上一直为浙东最负盛名的古蹟之一。大诗人李白、元稹、陆游等都曾经攀登过会稽山当炉峯,游览过禹。陆游的故山

  • 文章湖南胜地九嶷山——舜帝陵祠民族圣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王鼎臣  出版时间:1987-01-15
    关键字: 舜帝陵祠 双妃遗泪竹 岩洞幽景 民俗风俗

    桂林山水甲天下,国人大都知之,而湖南胜地之九嶷山,不仅风景幽美,且是圣贤出没之鄕,然国人对九嶷山之美景胜蹟;除湖南省府及州、县府之政要曾亲临九嶷舜帝陵祠参与祭祀者外,即使是湖南鄕亲,恐怕有许多人也祇及于耳闻,毕竟未曾亲见庐山眞面目!不过对日抗战期间,有湖南长沙私立育羣中学(含高初中)迁校宁远县城,离九嶷约六十华里,及至民国三十四年日军迫近时,育羣中学再度由县城迁至九嶷山。凡当时在校师生,想来定然都曾游览过九嶷风光!据悉当时该校校友现在台者不在少数,且供职

  • 文章孟津巍峩的「漢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靳梅豐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刘秀 孟津县 文物古迹 帝王陵寝

    城之西八华里,东北距黄河重要渡口铁谢鎭仅有两华里,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堪称为中华民国的第一大冢。高有数百尺,大有两百公顷,的四周,亦有两三日公顷,筑以围墙,南北长千余公尺,东西宽五六百公尺,下,遍植苍柏,大的有二十几个人合抱不住的大柏树,最小的其干粗也得两个人才能环抱。盘根苍茎,气盖云天,树龄已达壹仟好几百年,但是仍然枝叶葱葱,从来没有一棵衰老凋谢的现象。用指甲扣一下,里面会流出血红的水浆,并且香味扑鼻,和其他松柏的香味截然不同,所以在老家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