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川剧腔调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川剧腔调(中)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4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川剧腔调 昆腔 高腔 李调元 帮腔

    照一贯的说法,川剧腔调是昆、高、胡,、弹四类,依顺序应当先谈昆腔,但是我为什么要先谈高腔呢?因为高腔是川剧的主唱,而昆腔在川剧中,已经很少出现,沦于附庸地位了。川剧高腔系统,可分为原始土生的与外来的,在没有吸收外来的高腔之先,它本身早就有了一种元始的土生高腔。至于外来的高腔,有的说取自河北高阳的高腔,是在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之间,由川人李调元由北京带回四川来的。案淸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之间,在北京的戏剧是「京、秦」二腔,「秦」即蜀伶魏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挟蜀班

  • 文章川剧腔调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5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7-01
    关键字: 川剧腔调 昆腔沿革 杨慎 王世贞 杨潮观

    慷慨,至能感人。阮大中丞巡抚浙江(按当为阮元,阮元于嘉庆五年,任浙江巡抚。)偶演此剧,中丞痛哭,一时亦为之罢宴。杨潮观的作品,在文章方面的价値这里不论,即就其演出的效果说,已经是可以流传百世了。今川剧中是否尙有杨氏的作品在流行,刻尙无从比校,但杨氏建吟风阁以演戏,而直接影响了四川一省的剧运,是无可疑的了。杨氏距今已近二百年,四川「昆腔」有待提倡,若能将它渗入到胡、弹戏中,变为一种新型式的川剧演出,也许可以使川剧腔调的内容更加充实而光辉,这虽然是不易做到的事情

  • 文章川剧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6期  作者:默鳳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川剧源流 边疆戏剧 川剧腔调 锣鼓帮腔 剧本来源 演技做派

    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但却不能固执一辞;固执一辞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川剧是以上三者的「共相」。川剧中有古代的地方戏,且揉合了异趣的边疆戏剧,这是指形式方面;川剧又有雅调俗调之分,雅调多为高腔,俗调多是皮黄;高腔中又有京高腔与昆弋腔,二者合流以后,成为川剧中的雅高腔。直接啣承弋阳腔的,是俗高腔,俗高腔中,又有本用皮簧唱而改为不用乐器伴奏的,更有许多戏在谱戏时,是依据皮簧戏的风格而谱成的。川剧腔调,除开上述高腔与皮簧外,还有两种腔调:一是昆腔,一是乱弹。昆腔在此

  • 文章川剧腔调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6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8-01
    关键字: 川剧腔调 胡琴 李自成 川梆子 洋琴调

    这种说法,虽无文献可征,但以情理推测,应无可疑。至于魏长生带回四川来的「安徽花部」,与「黄腔」(今称「二黄」)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在源流上则泾渭自分,是不容混为一谈的。今川剧胡絃中有「二簧」(亦作二黄),也有西皮,这很显明的说明今川剧「胡絃腔」一名辞所含的意意。而「西皮」何时渗入「胡絃」,尙无可考。不过为时较晚,似无可疑。原「徽调」与「汉调」中,也是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混合应用于剧中的。所以有些人便说「胡絃」来自「徽调」,或来自「汉调」,或是「汉」「徽

  • 文章川剧腔调(上)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3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川剧 戏曲 高腔 腔调 和声

    前两期已曾谈过有关川剧的起源,对于川剧腔调则未尽其详,现在就把川剧腔调来作个详细的介绍。考中国戏曲史,对于四川戏写的亦很深入,値得引介。我们播迁来台,为了提倡这被冷落了的四川剧,虽然不闻其声,不见其色,但不妨在文字刊物上多多介绍,也许能借此提高大家对川戏的兴趣。川剧在我国地方戏中,是一种极具典型的大戏,成渝两市的川戏园,一个戏班的人数,多达一百五十人以上,也是好角色云集的地方。川戏非常特殊的风格,它的来源很多,前两期已曾谈过,而川剧也就把这些不同的来源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