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庭往事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童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0期  作者:李錦心 出版时间:2013-02-15
    关键字: 追思回忆 童年往事 家庭往事

    每當看到我外孫女,背著漂亮的書包,騎著小自行車上學時的那股俏勁,我鎖在腦子裡的記憶就拉到了50年代初期……那時我才八歲,站在自家的門外,偷偷看著和我同齡的小孩,走進我老屋堂前,把一排排的課桌坐得滿滿的,非常得意而幸福地在早讀聲中朗誦著:「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我在門外分享新中國的啟蒙教育第一課。1950年,清溪小學曾一度辦在我家,母親帶我和比我小四歲的弟弟,住在老屋的拖阜裡(灶舍俗稱拖阜)。我母子三人,用門板開鋪...

  • 文章梧桐樹落葉的時候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李麗容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家庭往事 记事散文 日本女人 北原秋子

    这是一个眞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庭。每当秋风吹落了庭前的梧桐树叶的时候,母亲就会经常的呆坐在廊簷下,凝望着我家的大门出神,似在等待着什么?又似在回忆著什么?神情是那样的落漠哀伤,嘴里还喃喃地低声呼唤著:「回来吧!快点回来吧!这么多年了,你们为什么还不回来呢?」这种幽怨的声音,尤其在那暮色苍茫中,更使人感到凄凉与迷惆。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她每年秋天都是如此,秋风能吹落了庭前的梧桐树叶,却吹不走母亲心灵的悲伤与悔恨,有谁能知道母亲的痛苦呢?唯有我是了解她

  • 文章母親之平凡與偉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朱先淦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母亲 出身望族 抗战时期 家庭往事 追思哀悼

    瑞金 朱先淦一、前言人皆有母,共戴養育之恩,孝敬尊崇,天下皆然。而我母生於亂世,受盡坎坷,客居異地,飽爲欺凌,父親早逝,含苦茹辛,撫育兒女,長大成人,復以一雙小腳,跋踄返梓,重建家園,其偉大之處,無與倫比。不孝於民國卅八年夏,因兩岸局勢動盪,以一個文弱書生,投筆從戎,拜別慈顏,淚眼相對,其憂思鬱卒,日夜不安,加之土改初年,糧食不足,飢寒交迫,遂於卅九年元月,得疾而終。我到台灣,兩岸音信隔絕,仰望雲天,參拜神明,祈求佑母福壽康寧。迨七十五年,准予通信,方知...

  • 文章哭吾母陳譚秀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陳逢仁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谭秀琴 人物事略 家庭往事 建筑公墓

    将军任副团长,孙立人将军任储训班主任,蒋经国先生任政干班主任,靳力三将军任生产班主任,家严任上校队队长,后因反攻军总司令部未能成立,乃将政干班改为政治作战学校,储训班、生产班、上校队改为军官战斗团,团长均为曾任军长者担任,每团配合一个军参加作战,家严奉编为保安干部总队,后改为保安干部团,配合台湾保安司令部,执行防务,曾任台湾南部、东部、西部等交通防务,日夜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家庭,于砲兵学校高级班毕业后,以成绩优良,校长王冠洲将军专案呈报陆军总司令黄杰上将,经

  • 文章戊寅除夕念慈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陳柏翰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怀念慈母 谭秀琴 人物事略 家庭往事

    峽江 陳柏翰慈母陳譚秀琴戊辰年農曆四月十七日(國曆六月四日)子時生於寧夏省賀蘭縣之謝崗堡,祖父譚四阿洪,爲寧夏省回教教長,父譚玉賓,母謝氏,一家均爲開明回教,視中國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均爲中華民族,對原有漢、回不通婚,應予改進。家嚴陳有聖任職於砲兵第三團,庚辰年冬,奉委員長蔣公令進駐寧夏綏遠配合馬源逵、傅作義兩集團軍對日作戰,與家慈陳譚秀琴相識相愛,癸未年夏訂婚後,家嚴奉委員長蔣公電調印度遠征軍砲兵第十二團,參加中美聯合作戰,乙酉年夏由集團軍總...

  • 文章先慈鄭母熊太夫人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鄭修元 出版时间:1971-04-02
    关键字: 熊春兰 人物事略 往事追溯 抗日战争时期 家庭往事

    克勤克俭,不久家境渐裕。外祖父母对先慈虽极钟爱,但平日教诲,仍极严切,复因农村风气淳朴,故先慈在此家庭环境及社会背景中,即已孕育下仁慈宽厚耐劳刻苦的优美德性。民前五年,先慈来归先严玉轩府君。其时曾祖父母及祖父母,均尙健在。先慈上侍重帏,中顾小姑,下抚儿女。(先慈共生育十二儿女,祗不孝修元及修林、修贞,幸获成长。)更须操劳家务,主持中馈。事上至为孝敬,抚幼更极慈祥。与邻里相处,极为和睦。待人接物,则异常宽厚谦和,甚为识者所称道。曾祖父母在我髫龄中,先后谢世,由于祖

  • 文章悼念賢淑勤儉持家的大嫂鄒氏粟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鄭德構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追思悼念 邹粟英 人物事略 家庭往事 战乱年代

    又不能回来,难免失望,于是在信中暗示:既然如此,不如另适人家,我在收信之后,万分伤心,曾经复大嫂一信,说明大哥在生病情形,再三劝吿大嫂珍惜三十年来相依为命的家庭,信中最主要一段,是请大嫂观察水塘中的母鸭子,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埋头在水中觅食,辛苦渡日。并请大嫂宽心,设有朝一日,四弟有些出头之日,绝对不忘大嫂为家庭所付出之苦心,必然要孝敬大嫂,过一段好的晚年。那一封信,我在信末签名之后,曾经自己咬破手指,盖上血印,以示决心与负责。总之,我之如此认眞,是感于当时母亲

  • 文章先嚴陳湧濤先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陳復鈞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陈涌涛 人物事略 参加抗战 家庭往事 任教经历

    本會名譽理事長陳湧濤先生照先嚴於民國三年農曆四月初四日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桃源村。家中世代務農及燒窯磁器買賣。先祖父曾往來越南經商,在先嚴十三歲時,染病不治,撒手人寰。留下年輕的妻子和四位稚子,家道終因先祖母一人獨撐而日漸衰落。及至先嚴縣立高中畢業後,面對選擇未來徬徨之際,適有他高中時期的老師,在南京任公職,鼓勵先嚴到南京求學。於是在民國二十六年,與另一位同年鄰居,聯袂同行直奔南京。然時局正值全面對日抗戰之初,先嚴於民國二十七年十月考入陸軍通信兵學校第八期...

  • 文章我家的童養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吳裕旋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家乡风俗 童养媳 家庭往事 叙事散文 婚姻自由

    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并且都是研究生,大儿子和女儿曾留学澳洲,现在外资单位担任总经理、经理,二儿子是市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高级统计师,光学研究生,我们有三个孙子,分别在大学、中学读书,我和兰珍八六年都升上高级职称,夫妻恩爱,家庭美满幸福。

  • 文章歸休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萬清華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诗词 往事追忆 家庭

    都昌 萬清華早歲遭逢戰亂,萍飄海角倉皇。初則倥傯戎馬,繼而案牘辛忙。成家立業育子,青澀艱苦備嘗。及至退休息影,身輕如燕飛揚。不再折腰糊口,不須作嫁衣裳。朝友晨星旭日,暮送晚霞夕陽。宿疾忽吿痊可,瘦軀漸見粗康。祖德流芳澤遠,佑我兒孫滿堂。膝下五子長大,尙知進取圖強。博士碩士學士,差幸學有專長。經理副總經理,各自發展開創。幼小孫兒滿十,天眞活潑非常。含飴分甘最樂,能紓百結愁腸。鎭日孩童作伴,忘卻髮已如霜。其奈末日亂象,太息正道淪亡。蒿目貪瀆猖獗,更嗟法紀不彰...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