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谚语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寧謠諺(續八)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唐存政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阜宁 家乡歌谣 家乡谚语

    肆:歌(童)謠△苦媽媽薹,苦媽媽薹,苦水去,甜水來。苦媽媽薹爲野生植物,其莖微苦,兒童以手搓之,同時口唱此謠,苦則自去。△棒棒瓢,棒棒草,帶過江南回頭跑,收緊了,揑緊了,莫把花五禿子曉得了。棒棒瓢,是秫莖的中心花,五禿子,是明代時縣之西鄉大盜,兒童若干人,以雙手反背旋轉唱此謠,一人手持棒棒瓢密給他人,另一人猜之,猜中者即爲花五禿子。△穿他糧,吃他糧,只要閻老爺做得長,初一月半又關糧。閻老爺是指清乾隆年間知縣閻循霦,經常爲邑人請賑,故有此謠。縣人感其恩,在...

  • 文章家乡谚语(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5期  作者:陳達民 出版时间:1981-07-02
    关键字: 家乡谚语 怀念故乡 教育谚语 家乡话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註)指貧富卅年輪廻變更。讓人非我弱。吃了人的嘴軟,拿了人的手軟。三分匠人,七分的主人。君子越敬越怕,小人越敬越詐。借人一條牛,還人一匹馬。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求人莫如求己。無功不能受祿。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災。告人一狀,七世寃仇。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家財萬貫不如朝進一文。樹長天高,落葉歸根。有薑須記沒薑時。(註)薑指金錢而言。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

  • 文章歇后语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1、2期  作者:劉元戎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歇后语 家乡谚语 俚语

    1.穿着崁肩拜年——露两手。2.推著嘟嘟拱子下江南——一人干。3.黄瓜打驴——去了一半。4.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5.小葱拌头腐——一靑二白。6.老公公锅底下伸手——扒灰。7.鸡窝里打拳——小架子(小气)。8.沙胡同的瓦屋——任(人)家的。9.孙女穿奶奶的鞋——老样子。10.茄子开黄花——变种。11.老娘(外婆)死儿——没救(舅)了。12.豆腐掉到灰筐里——吹不得,打不得。13.姊妹俩出嫁——各忙各的。14.锣鼓点长了——没好戏。

  • 文章家乡谚语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石清寰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家乡谚语 谚语解释

    一、正月十六走百病。相傳正月十六日這天走親戚,可免一年之內百病不生,尤以小孩們走外婆家爲然。這固然是迷信,但在我鄕已成爲根深蒂固的習俗。二、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一年之中若有兩次立春(年頭和年尾),一般人相信必是豐收之年。例如今年(七十三)就是一年兩個春。年成豐收,農人固然忙碌,而牲口當然也忙。因而農人爭購牛隻,致使黃牛身價高漲。三、二月二、龍抬頭。龍在冬天蟄入地下冬眠,至「驚蟄」時甦醒,俗傳二月初二這天始上天行雨。四、三星對門,門口坐人。當農曆二月中...

  • 文章家乡谚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永釗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家乡谚语 民谚集锦 乡土文化

    木材劈小頭,走路問老頭。吃不窮,穿不窮,計算不到,一輩子窮。燈裡無油熬芯子,媳婦無錢罵漢子。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吃人家的窩窩,受人家的嚕嗦。買衣服看袖子,娶媳婦看舅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養兒防老,積穀防飢。有錢要想無錢難,莫到無錢想有錢。血汗錢萬萬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當師傅。東虹呼隆西虹雨,南虹出來賣兒女。窩窩頭沾辣椒,越吃越上膘。好戶人家財產多,窮戶人家孩子多。打架要靠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人敬有,狗咬醜。醜媳婦難怕見婆婆。莊稼活不用...

  • 文章家乡谚语自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3期  作者:陳達民 出版时间:1981-01-02
    关键字: 家乡谚语 气候 处世 农事

    浮海来台,忽忽卅载矣。每聆浔邑鄕音,或家人话旧,辄梦绕江城,而擧日有山河之异。后山诗云「去国犹能别,逢人始欲愁」,殆即状此耶!吾邑长江通埠、湖山灵毓、晋唐以来,人文甚盛,如庾亮、陶潜、白乐天、朱诲翁等贤遗泽其尤著者也。居人语汇丰粹,虽贩夫走卒,往往言近旨远,谐趣横生,而农时之准则,风俗之匡移,则尤多寄乎谚语。夫何鄕无谚语,奚必吾邑?然芹曝自矜,敝帚自惜,兹编之记,谓为怀鄕而志切澄淸可也。谓为写寄邦人而偶留鸿爪亦可也。常在公余之暇,偶忆一二则,随手记录,集

  • 文章家乡谚语

    来源期刊:《浦東》 第15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家乡谚语 过年 剃头 手足情 孝敬

    一、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人怕死、人怕死、人人怕死、人人死。(萬事不要怕)二、龍落深潭蛇要咬、虎到平陽被犬欺(出門人要理直氣壯)三、行行有弊、剃頭司務無弊、蠻粗辨子弄來絕細(偸來做假辨子賣)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亙相幫忙)五、出門要防三、九月(注意衣着)六、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最怕禮拜三(光陰迅速)七、兄弟不和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樹生(念手足情)八、兒孫是有兒孫福、無必爲兒孫作牛馬(金錢不要看得太重)九、裁縫司務不落布、隔壁鄰舍要怪(討...

  • 文章家鄕谚语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77期  出版时间:1992-09-10
    关键字: 家乡谚语 方言俗语 金坛资料本

    酒醉伤人,冷言罪人。一句话叫人笑,一句话叫人跳。打也来,骂也来,蚀本生意勿来。坐得正,立得穏,勿怕和尚尼姑合板凳。相骂无好言,打架无好拳。九子十三孙,老来葬孤坟。干亲上门,不是想钱,就是想人。新人进了房,媒人甩过墙。死得穷不得。人的胳膊向里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碗饭恩人,两碗饭仇人。(喻人无义,以怨报德)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虎毒不食儿。(以上谚语,系承王瑜乡长返乡归携赠“金坛资料本”所提供,本会并略有

  • 文章布袋?布代?補代?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38期  作者:張強 出版时间:1974-02-15
    关键字: 家乡谚语 布袋 女婿别称 布袋由来 赘婿

    拜读我邑文献33 34期所载鄕谚成释:「布袋—女婿的别称」一文,内引诸鄕长及沛公鄕长幼年业师对家鄕谚语—布袋,女婿的别称之意义及由来,考证甚详。我邑许多谚语,如今想来,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忆在故鄕时,虽亦闻年长的一辈常以女婿当作布袋为戏弄,然究不明其意,近年担任敎职,与书本接触机会较多,特就有关书藉对布袋别称女婿之说,摘录于后,并请诸鄕长有以敎之。㈠据事物异名录:(伦属婿)『三余帖冯布少时,赘于孙氏,其外父有烦琐事,辄曰:「俾布代之」。至今吴中以

  • 文章(鄉諺成釋)布袋——女婿的別稱—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33-34  出版时间:1973-11-15
    关键字: 家乡谚语 布袋 女婿别称 习用名词解证 谚语考证

    九月二十一日,李文潮先生與蔣芷蘭鄕長之公子德宣婚禮中,胡逸,劉溪逸,楊念樁諸鄕長,均偕夫婿同來。胡鄕長夫婿金陵竇瑞蔭先生,劉鄕長夫婿靑島楊孝管先生,楊鄕長夫婿常熟倪宗愼先生,翩翩蒞止,生色不少。這三位客人連同主人李文潮先生,都是我們丹陽小姐的外鄕布袋。提起了布袋二字,在我們家鄕,是女婿的通稱,無論大小男女,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那天席上,我們宣布了這一稱謂後,竇瑞蔭先生很覺奇怪,便問女婿稱爲布袋的義意。在座的人,却沒有一個人能作滿意的答覆,後來還是年高...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