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习俗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月寒衣末剪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田航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吊皮衣 家乡习俗

    抗戰前的大陸,每年進入九月,不論是窮家或富戶,多多少少總要添製幾件冬裝,爲什麼偏偏選在九月添製冬裝呢?這是有意義的:十月,向來講究爲鬼「送寒衣」,試看當年每到了十月初一這一天,大家小戶多在燒「銀筒」、燒「包袱」,這「銀筒」與「包袱」可都是紙糊的。銀筒裏盛的是金銀大箔疊成的元寶,包袱裏則盛的是一些紙剪的衣服,這風氣,倒是南方盛於北方。到北方,雖也多在九月裏添製冬裝,但一般多只是拆拆洗洗,皮衣服則是換換面子而巳。北方的天氣比南方涼得多,因之皮衣之盛行則遠過於...

  • 文章歳寒話臘八粥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愛華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腊八粥 家乡习俗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則是由佛敎而來。其起源的故事,是印度迦毗羅衞城主淨飯王之子釋迦牟尼,母摩耶夫人,生後七日,母死,賴姨母波闇波提撫育,十九歲納拘利城善覺王之女耶輸陀羅爲妃。二十九歲時偶乘車出遊,見衰病及死者,由是念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八苦相逼,於是毅然捨棄王室尊榮而出家,於十二月八日夜半,乘馬潛出王城,入東方籃摩國剃髮爲沙門,然後前往王舍城邊阿蘭若林,就鬱陀羅伽仙求道,遂修習諸神之禪定,更正優樓頻螺村之畢鉢羅樹(佛於此處...

  • 文章回憶熱北各縣的打圍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期  作者:趙中午 出版时间:1965-06-30
    关键字: 热河 打团 家乡习俗

    打圍,乃本省綏東阜新天山魯北林東等各縣人們農隙之暇一種娛樂。秋收後立夏前,乃打圍之季節。圍期有一、三、五、有二四六、有三六九之說,以爲聚齊。圍場則於每次合圍地點由圍頭宣佈。屆時不約而同跨馬攜犬,齊奔指定地點起圍。參加者均帶獵棒一條,俗名「套來把棍」。沙槍、步槍、手槍及腰刀(夾把子)。武器限於單獨射擊匿藏草下之野兔、野雞或黃羊等。圍場內限於狗追,擲套來把棍。(「套來」即遼語兔子)或用騎馬隨狗追趕。往往幾個兔子在前幾百條狗在追,兩打獵者亦縱馬狂追。技術好運氣...

  • 文章故鄉的迷信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6期  出版时间:1966-01-21
    关键字: 热河 迷信 家乡习俗

    氣象預測故鄕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民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農民,靠天吃飯,以耕耘糊口,自然與氣候有極密切關係,但是以前敎育旣不發達,而科學又不如現代的進步,因此無法預知未來的氣候怎樣。記得兒時在家,每逢農曆除夕,家家戶戶都作翌年的雨量測驗,其法爲把秫稭稍上的棒棒,(卽高梁桿)切成一小段,縱列闢開,內嵌以十二粒黃豆,然後兩列再合起,用麻繩綑緊丟擲於水缸中,翌晨撈起打開,豆因吸水而膨脹,依故入時順序看第幾粒黃豆膨脹最大,卽表示第幾個月份雨量多,不過任管測驗是測驗,...

  • 文章故鄉的迷信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6期  出版时间:1966-01-21
    关键字: 家乡习俗 婚姻 迷信

    好事成双故鄕以前男女社交的不公開,男女的婚姻多靠媒人穿針引線,從中撮合,「合婚」的方法,除了男女生辰八字屬相生尅之外,還有一種决定的方法,那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寫在一塊紅紙上,貼在灶王爺神像旁,同時裝滿一碗黃豆,用紅布覆蓋封閉,十日之後,打開紅布,一對一對的數碗內的黃豆,如果最後剩的成雙,卽表示這對男女可以結合,如只剩下一個,表示婚姻不成。動葷動婚故鄕的男女比例,雖不如今日台灣這樣相差懸殊,婚姻問題自然也沒有如台灣的今日,構成了社會問題,但是已屆婚齡...

  • 文章清明洗骨臺灣與我們故鄉不同的習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5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89-05-20
    关键字: 台湾 家乡习俗 清明洗骨

    我國各地的習俗多有不同,我們來到臺灣已四十年,對此地的習俗,應該要有些知道。此地習俗與我們故鄕最不相同者,就是淸明洗骨,我們故鄕,人死安葬以後,入土爲安,永久不去再動,不能翻屍弄骨,而此地臺灣則有淸明洗骨的習俗。淸明洗骨又稱拾骨,或揀骨。臺灣民間在淸明前後十日之內,舉行洗骨的習俗,因爲祖先入土已久,棺木腐敗,屍骨亦已腐朽,爲保存祖先遺骸,拾骨再葬,淵源於孝道思想,由於演變日久,相信屍葬爲凶葬,骨葬爲吉葬,遂形成了拾骨改葬的習俗。洗骨是在人死後經過一定的時...

  • 文章舟山鄕諺淺釋㈥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20期  作者:藹民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舟山 家乡习俗 谚语

    一○○ 一代做官三代窮宦海途險,有時爬得高跌得重,下場潦倒,連累子孫。且做官從事刑罰判案之際,難免有冤枉好人之處,害人非淺。因此我鄕老派人物,採因果報應之說,總以爲做官陰騭傷得太重,子孫會受惡報,一連三代貧窮。當然父老們指的是貪官、贓官、瘟官,好官必獲三代富的。一○一 救急好救,救窮難救人一時之急難尙可做到,因偶一爲之也。倘要救窮,事涉根本問題,須要不斷接濟,日久弄得不耐煩而爲難。一○二 天下十八省,馬屁不穿繃好話人人喜聽,承奉個個願受,此言走遍天下,人同...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上坟扫墓 踏青登高 养蚕 蚕丝 家乡习俗

    在發文中,曾談過家鄕的年俗和二月會的情況,不妨仍依時序順延,繼續談些家鄕事故,以說明各地風俗習慣之異同點,好讓後生代的鄕親們,多瞭解些家鄕事物,一旦神州光復,家園重建時,也好有個適應的心理準備,謹分述之:壹、上蚊掃墓二月會過後,家家戶戶,都得收拾整理一番,踏平踩光的麥苗,必須經過施肥灌漑,才能繼續生長,之後就是準備上坟事項。家鄕的上坟掃墓,與今天所見者截然不同,無論是:時間、儀式、程序等等,都較現在所見的:隆重、嚴肅、有體制,時間律定爲淸明節前十天的頭一...

  • 文章端午節沭陽縣城特殊習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程肇鴻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 端午节 家乡习俗 节日活动

    憶少時在家鄕沭陽,駐縣城內,端午節日有二習俗,甚特殊,長走四方,少見有類此者。一曰「跳判」,「判」卽傳說之終南進士鐘馗,死後充任判官,專捉鬼怪;此俗例於每年端午節前,里中少壯,大半爲嫻於技擊者,組合排練純熟,迨至節目正午,沿街演出,其中主角一人扮演判官,虬髯綻面,冠袍角帶,一若平劇中之扮像;坐「顯轎」,按所謂顯轎,卽係以一圈椅(俗稱太師椅),綁以兩技轎桿(長木或粗竹),判官坐其上,兩輿夫肩抬遊行街中,另一人扮演蝙蝠精(一說蝴蝶精),頭紮彩巾,薄紗綵衣,脊...

  • 文章如詩如畫的平遙元宵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家乡习俗 童年回忆

    我少小離家,客居山西省城太原已近半個世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裡的元宵節紅火也很好看,但我總希望能老大還鄕,回家鄕古城平遙鄕下,再過一回充滿兒時甜蜜回憶的如詩如畫的元宵佳節。彩報報春來我們村叫侯郭,在平遙城北八里;那一帶,元宵節一鬧就是三天。正月十四,家家街門上方要貼「報紙」。「報紙」由四張正方形的彩紙組成,下面是「穗子」,如四個橫排並列的「只」字。上面寫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風調雨順」等等,內容大抵同於春聯的橫批,都是喜慶吉祥的詞語。只這一貼...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