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宰我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念义兄陈明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6期  作者:王忠順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陳明 麻城

    义兄姓陈,字明,号樵夫,乳名宜安。祖居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鎭枣树坪村人氏。家世累代务农,传至义兄始改读书。年五岁开始识字,七岁拜同街「王朴轩」为塾师学为文。稍长,乃改拜,「王熙堂」之得意门生也。义兄聪颖过人,年十二,无论经史书典,不经塾师讲解,皆能背诵,出口成章。他的聪明才智,似乎来自天赋,尤工书法,善写诗词。年十七,始转学福田河五小(所谓之洋学堂)。伊时,义兄完全成熟,身体硕壮,乃天生之体育长材也。翌年,以榜首毕业,升学麻城初中只读一学期,以优异成绩

  • 文章(述往)述劉文淸決獄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27期  作者:洮漁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进士 王安石

    ,字平国,金坛南鄕冻凟舖周庄人,宋光宗绍熙元年进士,自江宁尉(尉主管纠察奸宄捕盗贼典狱)历阶至直显谟阁主管玉局观,卒年七十四岁,諡文淸,其造福家鄕有办义仓,创义役,请准折麦钱粮,改定斗斛制度,造桥舖路,以利行旅,年荒煮粥食饥者,自冬至夏,每日万余人,先后三次,活人不知其数,凡鄕人无柴无米,病无医药,寒无衣被,死无棺衾,向其求助者,无不慨允,女嫁男婚求助者,均竭力资助,故其卒也,鄕人如丧考妣,哭吊执绋送殡之人,衣袂相连属者五十里,其任江宁尉时,毁淫祠

  • 文章述劉文清決獄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3期  作者:洮漁 出版时间:1978-09-10
    关键字: 司法 决狱 芦管

    ,字平国,金坛南鄕冻凟舖周庄人,宋光宗绍熙元年进士,自江宁尉(尉主管纠察奸宄捕盗贼典狱)历阶至直显谟阁主管玉局观,卒年七十四岁,諡文淸,其造福家鄕有办义仓,创义役,请准折麦钱粮,改定斗斛制度,造桥舖路,以利行旅,年荒煮粥食饥者,自冬至夏,每日万余人,先后三次,活人不知其数,凡鄕人无柴无米,病无医药,寒无衣被,死无棺衾,向其求助者,无不慨允,女嫁男婚求助者,均竭力资助,故其卒也,鄕人如丧考妣,哭吊执绋送殡之人,衣袂相连属者五十里,其任江宁尉时,毁淫祠

  • 文章天高三尺县第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王希昭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县宰 瑞安县 牌匾

    任职期间,适逢清乡,如火如荼之际,乘机滥权,雷厉风行,罗织株连,鞠讯拷问,重者枪决,不容置辩,轻者监禁,虽可交保,但释放与否,视钱而定。因此受害者家属,无不竭尽所能,设法营救,以致倾家荡产,不乏其人。如此苛虐,残民以逞,其不省思,反而自诩,恩威并济,曲直分明。上级不察,误认干才,论功行赏,调长永嘉,地方士绅,设宴饯行,并赠「天高三尺县第一」匾额一块,藉资纪念。由于该匾,具名之人,齿德俱尊,对于卸任官吏,平素甚少理睬,此次联名欢送,殊属罕见。故县官老爷,洋洋自得

  • 文章金壇山水(續)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53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古荆溪 运粮要道 运河 置堰

    运冲:金坛以古荆溪为运粮要道,越珥村横塘二堰乃达运河,自宋以前,未通网运,及理宗端平中,邑人刘建议,开堰以通运河兼置闸以便启闭事未果行,后卒如议,运河之通自此始,宋刘,复赵守议,开运河书,等伏准公剳下,问开七里河事,其为利甚公,而恐妨民之私,其为利甚远,而恐扰民于近幕书已悉,面询访下及于邦人,此道甚古,此意甚厚,等虽至愚极陋,其敢自默,窃为民旅目前计,则但开横堰塘,下至运河口,俗号七里河,其事小其役省,不调丁夫,亦可集事,若为网运计,则其事大,其

  • 文章羅江東義不帝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12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罗隐 江东才子 朱梁 百里

    唐季、江东才子罗隐,字昭谏,新登人,幼年聪敏过人,及长,博学能诗,志量远大。唐代以诗赋取士,但他的诗名震天下,而终不得一第。晚年始为百里,晋为吴越国武肃王钱镠之幕僚,輙以人民疾苦国家危亡为念,常以春秋大义进规钱氏,虽不获逞,而其悲天悯人不忘君国实心任事之精神与态度,已足以风范后代,洵为儒者之本色,亦吾浙之光荣;今彰其概状如下。世传罗隐自幼丧父,依母为生,家境贫困,三餐恒患不继。其母不得已,向四处亲友借米借柴,勉强餬口。但有借无还,久而久之,亲友不堪其扰

  • 文章論孟新解——孔孟論「孝」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3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7-02-07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曾子 学者论述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篇)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亲死后,应该看他的行为。在守丧三年内,能不改他父亲生前的志行,这样可算得上孝了。古代父母之丧,孝子服丧三年,这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孔子的学生我却认为三年之丧,太长久了,一周年足够了。其原文谓: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