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人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修水的客家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修水县 客家人 来源 教育 贡献成就

    修水 涂浩澜一、修水沿革简述修水县在清朝的时候称为「义宁州」,辖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个鄕。到了民国三年将上崇鄕,上武鄕划出另成立一个铜鼓县,而义宁州也改称为修水县。修水县位处赣西北面积四五〇四平方公里,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万山中的一方圣地。是我江西省县级单位中属于大县,但因地处湘、鄂、赣三省的边垂,故多为兵家必争之地,且境内多山也成为不良份子啸聚场所。二、修水招致客家人的原因清朝康十三年(一六七四)至十五年

  • 文章科舉制度在民間的生動演繹——義寧陳氏故里的舉人石、進士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劉經富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丰鐄 石旗杆 陈光祖 进士墩 客家人

    陈寅恪先生的讲授推知的。他的上代是从福建上杭过来的,属客家系统。这些从闽粤迁去的客家人,多数以耕读为业。因为生性耐劳,勤于读书,所以考秀的时候本地人往往以学额被客家学子多分了去,便出而纷争,甚至阻挡客家学子入学考试,后来由封彊大吏请准朝廷,另设「怀远」学额,专给客家人应考,与原有学无关,这才把分争平息。虽然到陈宝箴应考时代,这个规早已打破,土客学子可以一体考试。土客士绅文人在一个共同文化圈子里陶溶煦育但「怀远人」的称谓却从此流传下来。修水现在的旗杆石到底有多少

  • 文章客家世界,和平繁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8期  作者:鍾久福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崇正总会 客家人 周年纪念 社会团体 参观考察

    一、前言:在未寫本文之前,特將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緣起向一些尙不瞭解鄕親們略作介紹於後:一九七一年九月廿八日,香港「崇正總會」慶祝成立五十週年暨「崇正大廈」落成,特地邀請世界各地四十七個團體,二百五十名代表,舉行慶祝活動,該項大會與會代表決議把這次大會定爲「世界客屬第一次懇親大會」,並要求每隔兩年輪流在世界各地區的主要城市召開懇親大會,爲推動「世界懇親大會」特別成立「世界客屬總會」,會址設在台北,並通過世界客屬總會的會旗和會徽圖案;一直使用至今未曾改變。而世...

  • 文章贛南客家山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8期  作者:張如漢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赣南 客家人 山歌 民间风俗 返乡探亲

    个石头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十、注重貌美人品的山歌:「南风唔当北风凉,兰花唔当桂花香,老妹好比桂花树,大风一吹满村香。」十一、思念的山歌:「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把你画在眼珠上,看在那里都有你。」十二、表白生死相依的山歌:「崖系山中长年树,你系山中百年藤,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也要缠。」常言道:「唱戏一半假,民歌句句真。」就这样真实的伴随着客家人的生息繁衍发展,成为客家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资料来源:新华网站。

  • 文章我和酒有不解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9期  作者:蔡榮宗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客家人 酿酒工艺 喜宴 返乡探亲 长寿保健

    在我出生那年,家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故,我们蔡家屋后的山脚下,有一棵风水树(大枫树),无缘无故,被街上钟姓的人,强行砍掉。大伯父在激怒的气愤下,失手用剪刀,伤了对方一条人命,因此,我们所有的蔡家大小,被迫逃离家园,东躲西藏,母亲受此刺激,没有奶水,只得用甜酒酿,冲淡,代替母奶。在江西赣南,分布有许多客家族,客家人大部分的家庭,都会用糯米酿酒。我们不是客家人,但长年也会用糯米酿酒,叫「水酒」,也就是一般的「米酒」。我家早、中、晚三餐都吃白米饭。而且每餐都用

  • 文章客家的語言·風俗

    来源期刊:《尋鄔文獻》 第1期  作者:賴世源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古音 崖话 两汉风俗 天足

    客家又称客家人,祖先原居中原、江淮一带,历经变乱,相率南移,披荆斩棘,聚族而居。大部定居闽、赣、粤、桂等省边区。湘川等省亦有之。浮海来台定居者达数百万人。扩展至五大洲、南洋尤众。语言风俗与福州、福佬、广州等地人迥异,坚苦耐劳,勇于进取,是其特点。由于客家人众又团结,在复兴基地—台北曾成立客属总会,公推薛岳将军为会长,每届大会,世界客家侨胞齐集,热爱中华,唾弃匪伪,深得世人称赞。客家特点,略述如下:⒈语言不同:一般人以为无字可记的若干口语,居然是有字

  • 文章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地区分布 历史迁徙 民俗风情

    台湾、海南,其后更达南洋,北美及世界各地。这些南迁的中原汉人和他们的后裔,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自称为「客家人」,客居地居民也称他们为「客家人」。客家人有丰富多彩、博大根深、独俱魅力、特色卓然的客家文化。它体现在客家人的衣、食、住、行、生产、语言、风俗、交际、文艺、道德、观念、情操等方面。人们较为习见的有展现客家聚族而居特点,集生活、保卫与其他社会职能于一身的客家土楼围屋;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并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方言体系的客家话;既承袭了远古遗风,又适应

  • 文章客家的語言風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賴世源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客家人 方言 地方风俗 历史沿革 山歌

    寻邬赖世源客家又称客家人,外人俗称「崖佬」。祖先原居中原江淮一带,历经变乱,相率南移,披荆斩棘,聚族而居。大部定居闽、赣、粤、桂等省边区。湘、川等省亦有之。浮海来台定居者,达数百万人,扩展至五大洲,南洋尤众。语言风俗,与福州福佬、广州等地人回异。坚毅耐劳,勇于进取,是其特点。由于客家人众又团结,在复兴基地,台湾台北,曾成立世界客属总会,公推薛岳将军为会长,每届大会,世界客家侨胞齐集共商协助政府复国大计,热爱中华,唾弃匪共,深得世人称赞。客家的语言风俗特点

  • 文章紀念壇前溯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8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建筑面积 客家人 永嘉之乱 大迁徙 史料文献

    二〇〇六年八月中旬,我携小女杨淇来到我国著名的「宋城博物馆」——赣州探亲访友,得程到八境台下瞻仰新建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纪念坛」建在八境台城墙外北面的赣江原始码头上,占地面积约有一〇〇〇多平方米。坛高四层,中心立著一座铜质巨鼎,三脚鼎立,象征著客家人的大本营立号于闽粤赣三省。鼎身上有二一九字铭文,介绍了客家先民筚路褴缕、跋山涉水、辗转南迁,客居南国的故事。建坛之地江岸宽阔,地势平坦,客家先民在此弃舟登岸,进而走上落地生根、创业发展之路。坛前有一块

  • 文章湘贛邊界第一庵——象山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曾特山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象山庵 客家人 建筑格局 山川地貌 人文景观

    井冈山市茅坪东去七华里,如浪似海的万山丛中,座落着一簇殿阁毗连的青砖瓦房,那就是名闻湘赣边界的象山庵。象山庵始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二年(公元一七一三年),系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的客家人集资建造的最大的寺庵。它原有前后三排九栋屋宇,三座大殿,六个厅堂,五十间厢房,十八个天井,另有磐屋、磨室、厨房等傍舍。外墙用齐斩斩的麻石舖至窗台,内墙也有两层麻石,高盈三尺。厅堂的一根根顶梁柱,小的粗过水桶,大的两人合抱。大大小小的天井则分擅用场,各显特色。有的辟为花坛,栽种山兰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