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宗祠族谱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梅縣白渡鎮江南村潁川堂鍾氏始祖祠大修告成慶典賀辭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梅县白渡镇江南村 钟氏 宗族文化 孝道 宗祠族谱

    十月五日(旧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告成,举行祭祖与庆典活动。余有幸被邀返乡,得先拜谒锺氏祠堂,见龙山胜境,祠称虎形,四水朝堂,气势不凡,是故泽庇裔孙,人才辈出,世代兴隆,实有由来也。今钟氏始祖源禄公祠修成庆典,余谨以至诚之心,表达几句感言以作贺礼焉。中国立国五千多年,历史从末间断,国史、乡志、族谱、祠纪、家规,均有相当完善的人文叙述,是国家和民间之宝。查外国人的政教,也有类似的志书。圣经(教会用书)也有记载文史,证明人类都有共通思想和德行。钟俊先生曾于二〇一一

  • 文章乐安郡桐田孙氏宗祠重建宗谱新修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3期  作者:孫竺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桐田孙氏 重修族谱 宗祠

    盖吾邑桐田孙氏望族,历史悠久,按始祖讳桐彪公于明时,从邑城南里迁徙来兹,已五百五十年,第九、十世祖,先后受任清康熙内阁中书,至乾隆戊戌年第十一世祖希旦公得中探花及第,世代人才辈出,世泽绵长,自民国以来,宗祠虽曾多次修建,总感过于狭小,故每逢族裔集会或祭祀,均有提议宗祠重建,因限于种种因素,皆未如愿,审吾族众,若无适当宗祠,诚乃愧对列祖列宗。基于现实,去(二〇〇二)年,壬午清明祭祀时商议,决然成立重建宗祠筹组后,旋即策划启动,选地、捐资、绘图、购料、兴工

  • 文章德鑑翁行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陳世昌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陈德鉴 族谱编修 家庙宗祠

    兴国 陈世昌尊堂祖德鉴,字辉,系堂先祖,祖旺公之次子,昆仲有二,幼时家境清贫,虽未有高深学历,但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有胆、有识,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曾以高中同等学力考取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九期通信科毕业,仕途亨通,初从政后,从军历任陆军通信兵团第三团无线电台台附,回鄕后曾任鄕队附、干事、副鄕长等职,后于风云变幻之故,再投身于军界,随营离鄕去台,曾任陆军师部无线电台台长,陆军总司令部人事参谋,退役于民国四十八年才成家室。今双儿五女很有成就,得悉家鄕六修族谱

  • 文章(参、传记类)西门杨氏历次修族谱年代表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西门杨氏 修撰族谱 家乡 宗祠 历史沿革

    初修族谱:明朝天启二年壬戌,公元一六二二年。二修族谱:清朝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一六八五年。三修族谱:清朝雍正四年丙午,公元一七二六年。四修族谱:清朝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公元一七八二年。五修族谱:清朝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一八三二年。六修族谱:清朝光绪八年壬午冬十一月,公元一八八二年。七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戊子秋,公元一九四八年。八修族谱:民国八十四年乙亥夏,公元一九九五年。附注:⑴初至六修族谱年代系中华民国八十三年甲戌,公元一九九四年夏,恭抄于家乡奉太宗祠

  • 文章(拾、氏族世系)西楊氏族世系源流補述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楊世輝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杨氏 考源 地方文献 宗祠 族谱

    计分淸明、春分、秋分、冬至,遵三献古礼行之,本族推为祭酒者,民国以还,初为奏廷、南鸥宗耆,相继计有传霖、春畦、南台诸夫子。二、民国卅六年,七修族谱期间,曾敦请愚之业师周氏邦逵夫子,于睦堂左右绘制「十八学士」巨幅壁画。时师命携酒同往,忝为助手,竟六、七日始竣毕。拟取横幅松涧布局,计绘出十八只不同姿态之白鹤,据云:学鹤谐音之意也,通幅经师以淡墨渲染,观之尤觉栩栩如生,气韵生动也。

  • 文章新建縣周氏七修族譜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2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90-10-15
    关键字: 续修族谱 周敦颐 重修序言 爱莲堂 重建宗祠

    下,无所不行。」而敦亲睦族,以明流脉,胥系族谱。吾邑于民国廿三年六次重修,迄今己四十六年矣,此数十年中,历经抗战内外变故,所存谱牒兼顾不遑破损散失,若不及时重修,则将贻后世,无谱稽考,而增数典忘祖之憾!诗云:「孝思不匮,永锡尔类」,「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仲超蒙族人重寄,兹七修于一九九〇年仲秋告成,愿我周氏子孙,上光祖德,下荫后代,贤能辈出,源远流长。

  • 文章(拾、氏族世系)瑞金縣龍頸周氏直屬祖系簡述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宗祠 龙头周氏 地方志 修撰族谱 历史沿革

    始祖钧实公,即奉一郞(弟钧盈公,仍居吉水)。宋眞宗天禧间(一〇一七—一〇二二),自江西吉水县泥田村(概称庐陵乌东),迁至瑞金县城龙颈街。初住之屋,在周氏全达公祠与刘氏九族祠交界处,长辈云,将建亭立碑,永资纪念。民国二十九、三十年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设会昌县西岗,主事者多驻瑞金,与地方人士组织「建设新瑞金期成会」,编印「新瑞金县志」,误「龙颈」为「龙井」,当系方言闻传之误。淸光緖二十年甲午,吾族修谱,标称为「瑞金龙颈周氏六修族谱」。此次修谱,寻源

  • 文章(捌、氏族、世系 一、氏族簡介)瑞金梅崗梁氏源流紀略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梁德新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梅岗梁氏 修撰族谱 清明祭扫 梁氏宗祠 书法作品

    为孔门七十二贤,姓氏益彰。后若干世传天监公,再十余世至胜用公生六子,即龙一郞、龙二郞、龙三郞、龙四郞、龙五郞、龙六郞。龙三郞子孙散居闽、粤、赣等省,我龙泉梁氏即龙三郞后嗣,昔日族谱记载綦详。龙泉支流远祖仁远公,生孟信公,再传魁峯公,均系殁后葬于龙泉雩田,迨矦太夫人率子至梅岗开基后,始将孟信公、魁峯公分别迁葬于本村乌鸦晒翼,及龟形两处。淸明祭扫,,追远报本弗忘云。惟仁远公坟墓仍在龙泉雩田,名曰冲天凤形,每年春分节,族中必派人专程前往祭扫,从未间断。梁氏宗祠

  • 文章同安東園張氏與金門青嶼張氏的歷史淵源

    来源期刊:《同安》 第33期  作者:張文和  出版时间:1990-11-01
    关键字: 同安简介 东园源流 祭祖盛典 重修宗祠 金门教育 宗祠楹联 族谱故事

    着:「青屿发祥忠孝传芳衍世德;东园竞秀芷泥焕彩耀先芬」。宗祠大门前写着二对字迹相当斗大的对联,一对是「青屿流芳远;东园世泽长」。一对是「御赐忠勤第;世登科甲家」。从大马路进入村庄,远远即可看到这些耀眼夺目威风八面的字句。东园宗祠里四部柱中也题写着都青屿明显有关渊源深远的对联:「远青屿近东园水源木本;孝姑嫜忠父子祖德宗功」。一对上联是:「一族三名臣按察抚院布司;两朝六进士父子兄弟叔侄」。这楹联在在的显示两地渊源关系,已历久远。两地所珍藏的族谱,前面几页都记载着不少

  • 文章鄉先賢 李卓吾的故居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明代法家代表 林李同宗 林李宗祠 泉州李氏族谱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泉州人,公元一五二七年(明嘉靖六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生于泉州府晋江县县城南门,即现在泉州万寿路一五九号。李贽本姓林,他的先祖及本人,因种种原因改为姓李。根据宗祠称谓及族谱「凤池林李宗谱」、「淸源林李宗谱」所载,对李贽均有林李同宗的说法。李贽原名林载贽,号卓吾,又称笃吾,因泉州别号温陵,故他自称温陵居士。后在河南共城(即辉县)任管敎育的小官时,因当地苏门山有百泉,他即景生情曰:「吾泉(州)而生,又(百)泉而官。」故自谓百泉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