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阳殷墟考古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考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这不是一个公定的节日,只是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同仁们为了纪念民国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破土开掘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在每年的这一天定期聚会,我们私自称它为「考古节」。安阳殷虚的发掘在学术界是一次壮擧。这遗址的开掘也为中国考古学史揭开了新的一幕。这一日子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它深远的背景。这话要分以下的几方面来说。就广义的考古学来说,在中国本有一段传统的历史。它的萌芽可推溯到汉代,而眞正成为一学门的开始,至少可以推早到宋代。如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一书,其所

  • 文章安阳召开殷墟考古六十周年纪念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林馨琴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考古 纪念会 考古发现

    殷墟考古发掘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十月九日起在河南安阳殷墟所在地召开,包括胡厚宣等甲骨学专家及殷商文化学会会员四十多人都参加这项座谈会。一八九九年时,著名的考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一味中药「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从而导致殷墟的发掘。从一九二八年开始,中央硏究院历史硏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十五次的发掘。不仅确定殷墟是商朝的都城,而且还发现了王朝的宫殿遗址和帝王的大墓。出土的两万四千九百一十三片甲骨文更引起世界考古界的重视。一九五〇年以后,大陆

  • 文章殷墟的两种珍贵遗蹟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 花土 皮鼓 考古技术

    我不讲其中的任何一种器物,而在这十数种器物之外,选择两种不常见也可以说是很难见,而且目前已经无法可见的珍贵遗迹向诸位先生报告,这两种珍贵遗迹,就是花土与皮鼓。借此不但可以说明了中原的古代文化是如何的优越,并且也可以说明了现代安阳人的考古技术是如何的精湛。一、先从花土讲起花土就是木器的痕迹,所谓木器,也可以说是漆器,因为器物的本质是木头,雕刻成功之后附有红色的漆,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看起来仍甚鲜艶,可惜器形与木质均不存在,所遗下来的仅是艶丽的纹饰与其上原来所嵌的蚌

  • 文章殷墟考古队 要让商都复活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古代都城遗址 考古发掘 安阳 殷墟 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阳遍搜寻有宫殿有民居还发现当时的高速公路河南安阳殷墟考古队近百名专业人员和数百名工人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考古发掘,最终目标是还原三千多年前商代王室及都城百姓生活原貌。迄今,考古人员已在殷墟发掘七十五年,逐步揭开殷墟神秘面纱,但伴随新的发现有更多疑问待专家破解。新华社说,位于河南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古代都城遗址。包括何毓灵在内的近百名专业人员和工人们将在五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搜寻这座龙大商代都城的蛛丝马迹。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王巍说

  • 文章安阳殷墟发掘的主将—李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健武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李济 安阳殷墟 殷墟发掘 考古学家 甲骨文

    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着手主持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从此开始了李济一生中最重要的篇章。新成立的史语所,把清华研究院留下的三个主要支柱陈寅恪、赵元任和李济分别延聘为一组(历史组)、二组(语言组)和三组(考古组)的主任。清华研究院在一九二七年王国维去世、一九二八年梁启超离校后,研究生人数大减,已不大容易维持了,一九二九年正式结束。从一九二八年到史语所直至一九七九年去世,李济五十一年的工作没有离开过他的这个考古组。尽管这期间他兼任过多种职务,但他的根基始终扎在

  • 文章董作賓先生對於甲骨文的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安阳殷墟 考古挖掘 历史考证

    二十四岁,入开封育才馆,跟从时经训先生学「商简」(即甲骨文),这是他接触甲骨文的开始。民国十二年,入北京大学硏究所国学门肄业。十四至十五年,先后任敎于福建协和大学及河南中州大学,嗣后受广州中山大学副敎授之聘,于是和傅孟眞(斯年)先生相识。十七年,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成立筹备处,聘先生为通讯员,往安阳调查甲骨出土的情形。这年秋天,历史语言硏究所正式成立,改聘先生为编辑员,主持史语所第一次在殷墟的发掘工作,得有字甲骨七百多片。从本年起,到二十六年七七事变以前

  • 文章安阳重要事迹报导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殷墟 商代都城遗址 青铜礼器 安阳钟楼 考古研究

    的商代都城遗址,已在河南安阳殷墟附近发现,年代可能比殷址更早。中共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此一发现是二十世纪末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扑朔迷离的商代历史和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这座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城,深埋在地表二点五公尺以下,面积超过四百万平方公尺,接近方形,与著名的殷墟相隔一条洹河,中国大陆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穿越而过。古城已被命名为洹北商城,考古学家经过钻探,找到古城的四面城墙基址,每面长度都在两千公尺以上,墙基宽约九公尺。城内发现房屋基址、水井、墓葬

  • 文章悠悠岁月说安阳(古都)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陳橋驛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古都安阳 商代殷墟文化 考古发掘 甲骨文 七大古都

    也就是本文所介绍的安阳古都的一部分。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这个古都由殷墟和上面所述曹操建造铜雀台的邺都两部分组成,殷墟远远早于邺都,所以我们先从殷墟说起。一、上古和中古时期的殷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说:「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殷墟在河南省安阳西郊,是安阳市区的一部分,人们找到这个地方,就靠上面夏鼐所说的「文字」,这种文字叫甲骨文。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官邸中得了疾病,延医服药

  • 文章夏朝的曙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2期  作者:庸椽樓主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夏朝 安阳殷墟 古史研究 考古挖掘 二里头文化

    安阳殷墟的发掘,使我国信史自商朝始,为近代古史硏究的一大成就,已故李济敎授曾身与其事,亦因而国际知名。然夏朝为三代之首,我们的原始国家不可能只从商朝开始。有关夏朝的记载,虽有尙书的若干篇章,以及史记夏本纪,可资参考,但究非当时的文献。吾人谈论夏朝,若无实物佐证,总感难以信而有征,不免遗憾。现在,经过不断的考古发现与硏究,夏朝已露曙光。更重要的是,夏朝的曙光很可能会重新照亮整个中国历史。笔者谨据所知,将要点向读者报告。民国四十八年夏天「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