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教育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希哲中學成績卓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学校教育 卜恩元 奖学金

    創辦同德堂國藥號卓有成就的王希哲、林瑞寶賢伉儷,於兩岸開放探親之初,即捐出巨款,在其故鄉封邱縣馮村,興辦希哲中學與瑞寶小學,由於熱心教育的精神感召,以及希哲中學校長卜恩元先生的投入奉獻,十六年來,已開花結果,目前希哲中學學生已達二千八百人,教職員工一百餘位。二〇〇六年中期升高中考試,在全縣廿七個學校中名列第一、考入封丘一中者多達二百三十二人,受到縣、鄉兩級政府的表揚。王希哲得卜校長函告,再捐獎金鼓勵,全校師生及地方人士莫不歡欣鼓舞,頌聲載道。

  • 文章紐約訪前河大校長凌冰(濟東)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5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4-05-25
    关键字: 凌冰 纽约 学校教育 往事回忆 采访

    曾任河大校長及兩次敎育廳長的凌濟東先生,從古巴公使卸職以來卽卜居於紐約百老匯路五〇一號一所寬大舒適的住宅中頣養天年。這裡六幢大住宅,中間形成一所小公園,庭階花樹,崎嶇蒼鬱,頗饒天然與人工之趣。廿餘年來凌博士每晨均在公園中散步,蒔花,雖年逾杖國高齡,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步履穩健,紅光照人,談話娓娓動聽,說到高興時色飛眉舞,數小時毫無倦容,看起來如六十歲人,他的兒女女婿及兒媳等,均有良好造詣,分別任職於美國各地,當醫師的有五人之多。這位早年在美攻讀有成就的心...

  • 文章張伯英先生與河南大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河南大学 学校教育 水利工程 迁校

    一張伯英(鈁)先生對中華民國的建立、討袁、護法、北伐、抗戰、剿匪諸役,貢獻良多,功在黨國,載諸史乘,爲國人所稔知。至其關懷桑梓,建設地方,更爲吾豫同鄕所樂道。民國三十二年秋,我就讀河南大學文史系,聽敎授們說:「伯英先生算是河南紳耆中對河南敎育最熱心的一位了」,一次在西安新城廣場,一次在開封校園禮堂,在流離遷徙中蒙受到生活的照顧,事隔雖三十餘年,仍留着深刻的印象。二伯英先生和河大發生直接關係,要算民國十八年三月所創辦之「河南水利工程專科學校」。當時伯英先生...

  • 文章高業茂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高业茂 学校教育 人物事略 悼词

    高先生業茂,號基亭,河南汜水縣人,耕讀傳家,七世單傳,是以無近支親族。父祖均壯年去世,又無兄弟姐妹,兩代寡母,雖守先生一人,並未嬌縱,管教特嚴,課讀尤勤。先生七歲入塾,稍能作文,民國九年考入縣立高等小學堂,肄業兩年,赴省會開封考取河南省立第二中學。時二中為豫省管教最嚴之中學,舊制中學肄業四年,於民國十五年畢業赴北平升學,考取國立北京大學,先讀預科二年,繼入本科史學系就讀四年,畢業後囘汴,任省立開封高中教員兼訓導主任。時開高聲譽甚隆,有十八班學生,均住校,...

  • 文章回憶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5期  作者:杜希夷 出版时间:1981-05-2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求学经历 学校教育

    余籍隸河南縣,幼時家境淸寒,無力讀書,已滿九歲,父母送余入國民小學,意思是讓余讀個三年五載,能識之無,記賬簿,便令退學,另謀生計。入學後,聰慧高出群兒,敎師驚爲奇才,力揚譽之。時吾縣高等小學,全縣設有三所。一爲第一高小,設在縣府所在地;一爲第二高小,設在淇門;一爲第三高小,設在紙坊鎭。吾家鉅淇門較近,欲上進讀書,湏入淇門高小。適吾村有張春潮者,係藥材商人,擬赴淇門營業。敎師及吾父母,商諸張姓商人,携余同往淇門,在藥店起伙,食粗糙食糧,以示節省,順便送余入...

  • 文章憶恩師蘇宗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苏宗哲 恩师 学校教育 人物回忆

    儘管別人不把我這個勉強溫飽的小差事擺在眼裡,可是在我却有心安理得之感。縱對父母的期望—不能成大器,而有所愧疚;然不有師長的栽培和斧植,像我這個懶蟲,怕早流於餓殍也未可知。尤其我廣武縣初中時代的蘇宗哲老師,在這敎師節的前夕,更是懷念不已。在家鄕由於居處偏僻,敎育尙不普及,全縣只有兩所初中一個簡師,而且都處於城廂和大鎭上,小學畢業後若想深造,則必須遠道城鎭去住宿,同時選拔錄取之嚴以及供應上負擔之重,確非一般學子和家長們所能克服勝任的。因此,在攻讀初中的孩子而...

  • 文章鄢陵縣私立八德中學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5期  作者:陳志倫  出版时间:1990-01-16
    关键字: 八德中学 私立中学 学校教育

    的校纪相当严格,每个学生到校上课,都得穿学校规定的服装,因为高中实行军训,男女一律佩戴徽章领章;女生不准留长发,原则上戴帽子,发不准露在外面。因为一九四四年四月日寇渡河南侵,鄢陵沦陷,创办不到一年的进善中学随因之宣告解体。二、鄢陵县私立八德中学[2]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鄢陵人张一农由汤恩伯部回鄢陵任参议会议长。他为了「培植骨干,积蓄力量」,于当年冬,即倡议把鄢陵县私立进善中学更名为鄢陵县私立「八德」中学,重新予以筹建。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一九四六

  • 文章研究教學,緣結一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袁冀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学校教育 蒙古学 元史 学术研究

    袁冀,原名國藩,河南省虞城縣人,民國十二年生。曾任縣立中學校長,來台後,歷任教官、講師、副教授、兼任教授,一生與教學、研究,結為不解之緣。一、辦學任教之回顧民國三十七年,因緣際會,奉派為原籍之縣中校長,時年僅二十五歲。以當時之淺見,若要辦好學校,首要能聘請優秀之老師,以期確保教學品質之良好。次則須要尊重禮遇老師,使其甘於悉心教學,而心無旁騖。復因時局不靖,一定要按時發薪,以確保老師生活之安定。為達成此三項目標,首先赴商邱,選聘因戰亂,或共黨佔領地區,山東...

  • 文章南都中學在劉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陳修武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南都中学 刘村 校史 学校教育 往事回忆

    抗戰時期南都中學「遷到」南召縣的劉村,但是,就劉村人來說,久是郭海崑先生和我父親舒軒先生「爭取」到的。劉村,在南召那個山縣中,雖不算一個小市鎭確也太偏僻了。也許正因爲如此,卻形成了它天生似的淳樸與寧靜。自然環境,四季宜人。尤其在春天,一片桃紅柳綠,眞有使人置身武陵仙源的感覺。可是,就是沒有一個像樣子的學校。小學因陋就簡,中學更是沒有。南都議遷之始,原以比劉村更「山裏」的李靑店報國寺爲第一選擇。那時是「自治派」在南召二次掌權之初。郭先生是自治派帶槍的領袖人...

  • 文章(專載)育達學院簽定首次建教合作王創辦人廣亞鄉長鼓勵各學系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7期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育达学院 王广亚 建教合作 签约仪式 学校教育

    爲貫徹王創辦人廣亞先生「學以致用」的理念,發揚技職教育的傳統精神,迎接資訊時代最新趨勢的來臨,以及面對下一波時代主流電子書的製作,完成虛擬圖書館的架設,使學生透過建教合作方式學習課堂外的專業科技新知,同時培養學生協調溝通、控制計畫、掌握進度,進而增加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資管系學生之職場競爭能力,學院資管系於今年四月十四日與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定建教合作契約,約定資管系同學將協助該公司發展電子相關業務,由邱英祧校長與該公司黃協理代表簽署,攜手邁向建教合作時代...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