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契丹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遼朝二百年歷史要略總述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汪漁洋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辽代 李隆基 武则天 契丹

    最大时,东至日本海、南至朝鲜新罗、西至契丹、北至黑水靺鞮,以及今之辽宁省北部、吉林省全部、俄领沿海州大部分,朝鲜咸镜南北道与平安道。跨越两国疆界,雄居北方巅峰地带,历史上很少见的。但是,地广而人烟稀少,几近蛮荒之野,且处于中国东北之东北,冰天雪地,四季中夏季最短而冬季最长,大气中的恒温,经常在零度上下。人民谋生之路,不外是游牧、狩猎,近水则渔捞。自然也有农耕之民,为数不多,农民虽不富裕,亦皆达观知命。其文化风俗半像高丽,而半习唐朝。交通、教育等内政皆不发达

  • 文章契丹族的来龙去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趙強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契丹 东胡族 《魏书》 隋朝 无字碑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颇有影响的游牧民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尤其是该民族在「大辽」国时代,出了一位光艳照人的萧太后,更为其增色不少。契丹族原本是东胡族的一个分支,而东胡族则是鲜卑族的正宗祖先,在秦朝以前主要集居在汉族的东北部和匈奴族(今蒙古族的祖先)的东部,生活区域大致在今天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市、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和锦州市一带,过著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也从事著少量的农业耕作,与汉族交往频繁,所以汉族人称之为「东胡」、「山戎」或

  • 文章呼倫貝爾草原史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鄧蘭儒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呼伦贝尔 推寅 契丹 成吉思汗 努尔哈赤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活动基地。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如鲜卑人、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壮大。他们一个跟一个的进入草原,又一个跟着一个的从这个地区离去。这些游牧民族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把草原当成粮仓、武库和练兵场,像雄鹰般地在历史舞台上振翅翱翔。以呼伦贝尔草原为出发点,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聚集力量,问鼎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为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做出了贡献。因之

  • 文章宋朝时期留存的契丹地理资料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6期  作者:王民信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历史 宋朝 契丹 地理资料 姚从吾

    前记姚从吾师逝世又届四周年了,本想写一篇悼念的文章,每执笔,姚师音容常呈现眼前,往事,宛如昨天,回忆之幕既开,写悼念文章的意愿则很难如愿,前已应书目季刊之稿约,则难以如期交卷。忆姚师毕身从事硏究,写一篇近时的硏究心得,或许比写一篇用感情堆砌的文章更富于悼念的价値。「宋朝时期留存的契丹地理资料」,系我近半年来作「沈括熙宁使虏图抄笺注」(暂定名)所引用之部份资料的敍述,既云「宋朝时期留存的」,其意义指此等契丹地理资料在宋朝时写就,宋人曾见过,宋人曾引用

  • 文章五代十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黃仁宇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五代十国 契丹 藩镇 财政体制

    五代史中的冯道,是一位相当离奇的人物。他历事四朝,三入中书。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也能出使契丹,与「戎王」论道而使之心折。冯道所作《长乐老自敍》,是一篇简短的自传,内中列举他的官衔,倒占满一页。他被封公爵五次。既为鲁国公,也被封为梁国公、燕国公、秦国公和齐国公。可是保全原始史料的人都一致承认冯道并非因谀见宠,而是他在朝野生活之中,先已造成了一种贤良的名誉。《旧五代史》说他「在相二十余年

  • 文章故鄕寶塔 海城金塔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李向東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古建筑 金塔寺 契丹 辽代

    独具特色。一层束腰当中为瘿项柱,内雕吉祥富贵的牡丹图案。两侧壶门内,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有舞俑、侍者、伎乐人等,人物神态生动,栩栩如生。其中的四个身着契丹族袍服,高靴长袖,回身旋舞的男舞人的造型尤具民族风格与特色。雕于二层须弥座束腰内的雄狮,挺胸昂首,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在上下两层须弥座的转角处,有砖雕力士,下层力士挺腹怒目,跪伏负重;上层力士则以背承托塔身,雕刻逼真精致。塔身部分,每面当中辟有券龛,龛内原有坐佛,两旁立有胁侍,披戴璎珞,脚登莲花,婷婷玉立。胁侍与龛

  • 文章飘逝的王朝——契丹笺正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3期  作者:宋毓蒲 出版时间:2004-01-15
    关键字: 辽王朝 《中国国家地理》 阿保机 契丹

    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尚飨」等句,可作参考。嘎仙洞是一花岗岩的天然石洞,并非由人工砌成的石室,洞长约百米,宽二十七至二十八米,高约二十余米,洞口向南。洞址在该盟(满清称部,现为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处一个小山上。祝文刻在距洞口十五米的西壁上,提供参考。2石室的用途:辽祖州「石室」是最完整的「玉宇琼楼」遗珍,上苍赋予洁白的色彩,沧桑之美象征大契丹的历史证人。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各自得到不同的启示。孙诒让《周礼·正义·春官·司巫》疏:「凡(神)主藏

  • 文章名重當朝而爲戲劇所誣的王欽若鄉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2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王钦若 门客 进士 宋真宗 对联 契丹 宰相

    不了,苦痛万分!王钦若见状,悉令仓吏照收,并奏请不拘年次先支湿谷,一则以解民困,再则以保湿谷不致损坏,太宗知之大喜,喻其「临事果断,有宰相器」。其后凡有利于国于民之事,均能当机立断,人咸视为能吏。三、勇于担当的胆识王钦若勇于担当的胆识,最突出者其一为一〇〇四年契丹大举入侵,王钦若向真宗密言幸南京,以避其锋。当时宰相寇准主张真宗亲征。真宗要选一能臣前往军事要冲天雄军(今河北大名)鎭守,寇准与王钦若平素不睦,意欲借刀杀王,向真宗推荐派王钦若前往鎭守。王闻言不仅

  • 文章契丹上京临潢府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期  作者:馬真吾 出版时间:1963-01-24
    关键字: 临潢府 契丹 河川形势 城外佛塔 陵墓

    提要——前言——一、臨潢附近河川形勢—二、上京臨潢府—三、城外佛塔—四、北五台古刹廟—五、山陽古刹前綽廟—六、祖州與祖陵—七、懷州與懷陵—八、慶州與慶陵—九、顯州與顯陵—十、潢河石橋、十一、白城子—十二、永州—十三、赤山—十四、黑山—十五、臨潢邊堡—十六、王干池—十七、平地松林—十八、五京—結言。

  • 文章西遼河古文化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蘇秉琦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赤峰文化 红山文化 契丹辽文化 辽西 古文明

    纹和红山本土的龙纹等三种图案,是欧亚大陆汇合点迸出的火花,这意味着五六千年以前,这里是西亚和东亚文化的交汇地带和熔炉,红山文化是多种文化交错、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都是以赤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波及范围又都超过赤峯。这两种文化又都不能等同于赤峯文化,它的特征是独具一格的。什么是赤峯文化?阿旗出土的红山文化彩陶罐,上面同时绘有分别来自中亚大陆的方格纹、华山脚下的玫瑰花纹和中国北方的龙纹,这种文化现象只在赤峯发现,别处不见,这就是赤峯文化。赤峯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