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禹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江公祭禹陵盛典記要旅外溫州籍僑領應邀參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3期  作者:鹿俊明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公祭 庆典 大禹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公祭大禹陵典礼,一九三五年那一次在浙江绍兴大禹陵举行之后,即因外祸日紧国事多艰而暂停,,至今已整整六十个春秋。这个民族传统典礼,从来是全体爱国人民所开心、翘盼。去年,浙江省政府当开始提出恢复公祭大禹陵的设想,并且随即作出决定和实施步骤之后,即以最高的速度进行全面周密的筹备,终于今年四月二十日,当绵两初停、丽日普照的吉日良辰,如期完全按计划隆重而美满地举行了。(一)四千三百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大禹,与

  • 文章紀念禹王聯句並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9期  作者:陳大絡 出版时间:1997-09-10
    关键字: 大禹 联句

    浙江之绍兴,陕西之洵阳,皆有禹穴。山东济南之禹城,河南开封之禹王台,均为古蹟。「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四年)山西河津之龙门,为禹所凿。「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唐·李商隐)夏禹治水,足遍九州;故称中国之地为禹甸。禹巡狩至绍兴之会稽而崩,因而葬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会稽禹庙联句)「中国之水,莫大于河;禹功之美,莫著于河。」(淸·胡渭)欣闻浙江省曁绍兴市,于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日,擧行祭祀盛典。络谨撰楹联四十则:大禹

  • 文章「趙家天子楊家将」的來歷

    来源期刊:《江津》 第43期  作者:江家騰 陳永宏 搜集整理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石牛拦 大禹 犀牛 唐玄宗 青草背

    出江津县城东门,沿长江而下约十华里,有一个地名叫「靑草背」的地方,它与毗邻的巴县管辖的「黄磏」隔江相望。黄磏脚下的江中,有一极深的回水沱,它的名字确很怪,人称「石牛」,位于黄磏与靑草背之间。在靑草背下方不远的岩壁下石滩上,有一个不大的浸水。不论天旱到何种程度,那浸水永不干涸。而且,那浸水不多不少,刚好「一斗碗」。所以,当地人称「一碗水」。在这一带地方,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也算是江津这地方的老掌故了。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那还是大禹刚娶「涂山氏」不久的事

  • 文章絲綢之旅紀游——白話詩草野叟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7期  作者:野叟 出版时间:1996-11-30
    关键字: 丝绸之旅 牡丹节 黄河 大禹

    第五十七首 黄河坝上大禹铜像高高立站在楚汉相争处第五十八首 牡丹园每年四月牡丹节九州富贵花争艳黄河大水涛涛流细想成败古训今四海文墨集故园咸叹时光不我留注—洛阳每年四月牡丹节,集中外文人于牡丹园吟唱,盛极一时,但为时仅十天。

  • 文章紹興的禹王古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2期  作者:畢新華 出版时间:1974-12-30
    关键字: 绍兴 大禹 禹庙 正殿 古迹

    箔类营业税余款九万外,地方绅士醵资襄助,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参与设计考订,历时一年四月完工。禹庙为宫殿式,倚山临水而建,凡三进,碧瓦、黄墙,掩映于山光云影中。庙门漆朱红色。内部雕梁画栋,高大绝伦。进门经甬道,登台阶,是一座享殿,供奉祀时放置三牲之用。享殿上去才是正殿。正殿建筑山坡上,从享殿上去经过甬道,便是石阶。石阶分三路,中间是一块很精细盘龙石雕,左右两旁各数十级石阶,当地人称「百步金阶」。石阶尽处是一片石砌平台,走过平台,即是正殿。正殿很高大,中塑大禹立像

  • 文章歷史人物趣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5期  作者:程金台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大禹 嵩山 军事家 杨修 趣闻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记载的有成就的人物,何止千万!留下有趣小故事的人,也是何止千万!今谨仅节录一、二以在春节前后,闲聊材料:一、「万国来朝」的出处这是「夏朝,大禹」的事;人们常说:凡为人民国家有贡献的人「功不在禹下」,这说明大禹治水,为炎黄子孙造了福,人民世世代代都会歌颂他!赞仰他!夏禹,又名文命,字高密,智慧悬敏果断,为人通达守信,时之各部落人民都很信服他。他接受治水任命时,年方二十岁,但深知此一工程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故即邀请他父亲治水时之大将们合作

  • 文章大禹渡地名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張亦農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禹 历史考证 大禹治水 神话传说

    大禹渡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也是一处古老的港口码头。万里黄河有二百多个渡口,它是唯一以「大禹」命名的渡口。大禹渡地处黄河中游,据全国文物普査资料,大禹渡有一遗址,在村东五百公尺处,位于黄河北岸三级台地,略呈四边形。东西长五百公尺,南北宽四百公尺,分布面积约二十二万平方公尺,文化层厚二·五—三公尺,属于新石器时期仰韶及龙山文化遗存。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红陶口钵和夹砂红陶片,其纹饰有线纹、弦文、黑颈弧线三角纹和圆点纹,器形有双唇小口尖底瓶、鼓腹罐、敛口

  • 文章大禹渡古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陳定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渡古柏 大禹治水 咏颂诗文

    皮里春秋纳汉魏,眼前九曲忆王侯;参天耸拔忠贞节,覆地长荫古渡头;大哉禹王曾息此,江山涌翠满神州。附记:山西芮城县黄河边有大禹渡,北依神柏峪,峪有古柏一株,下临黄河,目前树心已空,仅余空壳一皮,而周围甚粗,非三人所能合抱,历代有传言,谓昔日大禹治水曾于此树下小憩,后人为纪念禹王丰功伟绩,遂名此渡为大禹渡,此峪为神柏峪,古貌今容,尤为壮观,瞻仰之余,感而赋此。

  • 文章雄姿丽影大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蕭雲西·李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 神柏谷 大禹渡电灌站 工程特点

    仲夏五月,风和日丽,我们一行七人前往思慕已久的大禹渡游览。出芮城县,向东南行约五公里,疾行的汽车嘎然而止,只见在高高的山崖之巅,有一株径粗三米许之古柏,苍劲挺拔。相传公元前二一〇〇年,大禹治水时曾歇息于此树下。从这里观察黄河水势,并由此乘舟东渡凿开三门峡引水归道,大禹渡之名便由此而生。那棵古柏被誉之为「神柏」,古柏下的山沟,取名为「神柏谷」。汽车沿着陡峭险峻的山路盘旋而下,从车窗俯身鸟瞰,奔腾湍急的黄河和大禹渡的雄姿丽影尽收眼底。古老的渡口,虽不

  • 文章昔日豐鎬人文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大禹故居 上林苑 净土树 鄠县 姬昌

    西安市之西,终南山之北,有一个小小的县份,名为鄠。「鄠」读作「户」,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似乎并没有其他的解释。鄠县不太大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历史古蹟,而且处处都値得凭吊。大禹故居三过村鄠县的西境,频临涝水,「涝」在此处读作劳。在涝水向北流入渭河的两岸,有一处小小的村庄,称为「三过村」,据说即是夏禹王的故鄕。连山易记载:「鲧封于崇」,鲧是大禹的父亲,崇即是鄠县一带,至今鄠县还有两座禹王庙,一在「花原操」禹王庙堡,庙前有一座「圣水池」泉水;一在「西北操」姚村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