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墙门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情采风)梦魂萦绕的老墙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7期  作者:吳孝治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故居 镇海 邻里 情义

    离开故居已有好多年啦,但我对从小在那里长大的老墙门,确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的老家在镇海湾塘,被称为吴家河嘴头的地方。一排九间老楼房被称为「九间头」,住着八户人家,东面墙门是各家独立,而西面有一条通道,把九间房连在一处,由南、北两扇正大可供出入,万一有婚丧喜事要办个十桌、二十桌,通道里是不成问题的。回忆老墙门的房主有石匠、篾竹、农民、小商贩……大家都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家家倒也过得甜蜜幸福。老墙门中一年最热闹的时候算起来要数过

  • 文章白泉协成里王氏民居:一个充满人文韵味的乡居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6期  作者:翁源昌 出版时间:2013-02-28
    关键字: 王氏民居 白泉镇 文化渊源 屋脊

    位于白泉镇繁强村协成一弄七号的王氏民居,二〇一〇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王氏民居依地势而建,呈阶梯式,院落之间都有石板铺就的通道。记得小时候常去协成里同学家玩耍,那个年代的协成里王氏民居是一整片前后左右的三合院四合院,院与院紧挨,廊与廊相连,道道墙门,把整个王氏民居群落严密地封闭起来。如今的王氏民居,虽少了些许从前的那种气派,没有了黑漆的大,钢筋水泥楼房不时挤兑著砖木板旧屋,但站在宽大方正的石板道地上,望着那浚空飞翘的屋脊,会有一种平静,有一种寻思

  • 文章勤奮正直的張芳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5期  作者:張惠萍  出版时间:2001-09-15
    关键字: 张芳山 勤奋 正直 一代英才

    新安韩地有个大人家;有三开间五廗屋,东面还有一条陪弄。正是八字大墙门。村上人就称这宅屋为「老墙门」。老墙门是张九祥造的,张九祥花钱买了个贡生,所以也算是个地面上的头面人物。张九祥的曾孙锡曾,生有二男三女,种十多亩良田,农闲时还喜欢看小说。本想让二个儿子都上学的,但没钱,只得先让大儿子入学,待大儿子出馆坐私塾时,再让二儿子均和入学。十三岁的均和,人高马大,与六、七岁的小孩在一块受启蒙。塾师墨守陈规,不给他另起小灶,均和读了三个月,即不肯入学,宁愿在家

  • 文章大力张月和——老墙门的故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7期  作者:張惠萍  出版时间:2002-09-15
    关键字: 张月和 锡曾 铁拳 富户

    张月和是老墙门的创始者——张久祥的玄孙。月和从小牧牛磨粉。清末时,我们江南还尙武。月和在磨房练功,打沙袋、擎石担、抛石锁…到十八岁时,他长得虎背熊腰、高个子、粗胳膊,人说他是铁打的拳头,钢铸的手臂,刀砍不进。他的小叔叫锡曾,不信月和有这么大的能耐,说月和「吹牛而已」。月和是个寡言少语之人,小叔说他吹牛,他不在乎,自顾干活练功。月和二十三岁成家立户,厨房客堂在老墙门第四进东边的前半间,住房在老墙门第三进东边楼上。这时,整个老墙门内住有十二户人家。一天,月

  • 文章北京的城垣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北京的城垣 城墙 内城 外城 城门

    北京的怀念累积了多少年,顷刻之间消灭于无形。随后她那幼时最熟悉的崇文也没有了,那种落寞的心情,不禁独言自语:「城没有了,城楼也没有了,你认命吧!」北京的城,在北京人的眼里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城拆了,也拆散了北京人的生活。当年对城的存废,听说也开会讨论过,出席会议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对改造旧城提出一个计划,考虑把宽阔的城顶部开辟为登高游憩的地方,登城的马路骑马乘轿都可以上去,小型汽车把坡度略加修整也可以开上去当无困难,城外护城河加以修砌,注入清流,遍

  • 文章常熟城和西城楼阁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6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常熟 西城 明城墙 虞山门 修复

    常熟城原来是土城。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改筑成砖城,并把城西北部建于虞山上。到明代中叶,城巳塌圮。明嘉靖32年,知县王鈇,为了抗倭,集资重造城。谭晓兄弟拿出全部家财,约四万多两白银,资助建城,相当于建城经费之一半,故有谭半城之誉。城建七,山巓是虞山。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明城拆毁,仅剩遣址。1993年5月,开始修复古城。先修建虞山和两旁城112公尺,设有炮垛和马道,与明清城相近。虞山上建重檐式城楼一座。该处地形陡峭,城楼高耸,山脉

  • 文章定海城忆旧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3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2-08-30
    关键字: 定海 城墙 镇鳌山 城门

    定海城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陆续拆除,历时一千二百余年。建城的缘起在于当时舟山开始设立县治,名为「翁山」,按规矩,既立县治不能没有城防,于是在鎭鳌山下筑起了周广五里的城。相传原计划城筑在河,结果因河那里的土不如后来定海城里的土重,才改建在鎭鳌山下。宋熙宁六年(一〇七三)改翁山为昌国,城扩建,长度增加到九里。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升昌国为州,再度修筑城垣,辟城六处。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城屡毁屡建,规模最大

  • 文章昔日小东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4期  作者:蘇禹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小东门 古城墙 阜安桥 馄饨店 书场

    小东又名迎春,是我邑古城之一,从我出生起,对这一带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别亲切。三四十年代,这一带小街、陋巷较多,从小东出来,以阜安桥为中心,这一带人来人往,一派繁华。东首是百年老店黄裕盛水果行,申大蔬菜地货行。西首是沈姓义源成山地水果行,它临河面街,由于水口好,生意红火。这些地方,夏天以西瓜、水蜜桃为主,秋冬以大白菜、花生、山芋杂粮设市。阜安桥楼桥两侧是戚记茶馆、吕记米行。城口有一位瞎先生卦相问卜,大家叫他「云中大仙」。颜港河东面是汪裕茂

  • 文章福州城

    来源期刊:《闽聲》 第2期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城墙 城门 马路 福州城

    福州城有七个城,除东、南、西、北外,尙有东北间的井楼和汤。东南间的水部。民国以后,拆城筑马路,连城亦一倂废去,仅北有一部份城可资凭吊。(荣)

  • 文章虞山城及虞山重建开放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9期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虞山城墙 虞山门 旅游文化 旅游观光

    常熟的城很有特色,因为城的一部份筑在虞山上,不出城就可登山。故而明人姚广孝在《重经常熟》诗中曰:「水多归海近,城半在山高。」另一位明代诗人沈以潜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跨山而筑的城垣不仅适应了当时抗御外侵的需要,也构成了常熟古城宏伟秀丽的独特风貌。常熟初建砖砌城始于元代至正十六年,当时城有五。至明代中叶,城垣渐圯,到嘉靖三十二年,因抗御倭寇侵扰,再度筑城,城凡七,跨山而筑的城名「虞山」,在辛峰亭之西侧不远处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