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寧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2期  作者:孫樹棠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城墙

    一至三门,每一门外护城河上再建置桥梁一座,供城里、城外人车通行。因此,住在城内的称城里人,护城河外的则称城外人,乡野农村的即属乡下人。小老儿祖居古河乡农村,属标准的乡下人,舍妹嫁至鎭上,小弟至鎭上探望胞姊,妹夫向友人介绍说:「这是从『乡下』来的我家孩子二舅」,(他忘了他的夫人也是乡下人。)一个小鎭上的人,对乡村人竟有这样地优越感和歧视,不知城内人对城外人及小鎭人是何种态度?难怪今日大陆各省、县均将城拆除。现今六十五岁以内的人可能都未见过古城。目前大陆祇

  • 文章心筑高 如何治国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陳金次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围墙 台湾政治 评论

    台大数学系教授 陈金次有两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到。无形的,悄悄地在心中筑起,无形无影,不易察觉。有形的,因需要而建。无形的,因意底牢结(ideology)而起。有形的,可以阻止外人穿越。无形的,能够蒙蔽人性的光辉。有形的,无繁殖力,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倾颓衰老于历史长河中。无形的,具感染力,可以汇聚成河,载舟覆舟,亿万生灵,家破人亡。在德国。曾经有一道阶级主义的,造成犹太人的悲剧与德意志民族的大浩劫。在中国

  • 文章宋湘竹葉書伯牙琴台歌刻石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宋湘 石雕 照片

    宋湘竹叶当笔所书之「伯牙琴台歌」黑大理石石雕(因曾有人贴文章展出,残留纸片,摄影时匆匆未予淸除)

  • 文章(鄕土风情)边壕 赵长城 秦长城——读包头地名志札记之八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3期  作者:馮傳友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包头 边墙壕 赵长城

    包头有许多地名,蕴著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边壕』,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打开任何一部中国历史图集,当你的眼光聚焦到了阴山山脉时,那表示长城的图例就会醒目地呈现在你的眼帘,让你不得不惊叹,早在战国时期,万里长城就横亘在了中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处,成为了两个文明的明显分界线。处在今天包头境内的长城,主要有两段:一段是赵武灵王修建的赵长城;一段是秦始皇命大将蒙恬修建的秦长城。赵长城从河北宣化开始,经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一直延伸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

  • 文章奉化裘村镇之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3期  作者:裘時晋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裘村镇 倭寇 城墙 小学

    我国古时,各府州县,大都均建有城,城外边且多没有河道,以防敌人侵犯,而利防衞工作。惟鄕鎭,建有城殊属少见。但奉化裘村鎭则亦有此城,且城外边,亦有城河,是诚罕有也。裘村之城,周围面积不过二千坪,城内无普通人民居住,与府州县城内居有普通人民,大有不同。该城系何时建筑,已无法查考,惟当时以防御倭寇上岸侵犯,而有此建筑,则系实情。裘村在奉化之东,地处平坦,四面环山,东南临海,距象山港口不过五公里之遥。当时倭寇曾有数次由象山港口上岸来犯,政府为防衞

  • 文章中國七大古城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8期  作者:王泉水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七大古城 寿县城墙 西安城墙 荆州城墙 南京城墙

    安徽寿县城:战国古都,地处淮河之滨,八公山之阳,古有寿阳、寿春之称。战国末期(公元前二四一年),楚考烈王迁都于此;西汉时为淮南王国都。以后历代这里多为州、府治所,留下丰富的文化古迹。湖北荆州城:即湖北江陵县城,三国蜀将关羽所筑。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为清代(一六四六年)重建。南京城:公元一三六六年建,城垣内侧周长三三公里,高一四—二一米,有垛口一三六一六个,碉堡二〇〇个,城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南京中华门原是南唐

  • 文章憶中原話城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作用 种类 往事追忆

    一想起中原,便会想到那高约二丈,大小不同,不可胜数的圈状建筑物,那便是以往人们聚居藉以防衞屛障的城垣和寨。城属都邑系由公建;寨属鄕村系由民建。大抵城垣多以砖石砌建;寨以土石造成,也间有寨用砖造者。形有正方与不规则形,而中原地区的县城除极少数受山河地形所限外,都系正方形。都邑的城城门,率都建筑得巍峨壮观,美轮美奂,古色古香,发人思古之幽情!历代诗人登城抒怀成佳作者颇众;鄕村寨门建筑的精陋美与强度,胥视寨民的财力及其意愿而定。前者是全国都会省县普遍

  • 文章定海古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0期  作者:車鴻雲 出版时间:2012-02-29
    关键字: 军事防御体系 建筑

    定海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民们走出洞穴,营造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室。在定海白泉十字路遗址、马岙塘家墩遗址、岱山大衢孙家山遗址发掘中,先民们在自己居住地周围已筑起围的作用是巨大的。据史书记载,定海历史上最早筑城是「徐城」,今恤城新区洞岙翁浦与城隍头山。《史记集解》注:「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翁洲上有徐偃王城。」在定海筑成四方形土石是宋熙宁六年(公元一〇七三年),恢复县治改翁山为昌国县后的旧址上重筑。当时筑城是一项

  • 文章上文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63期  作者:湯康雄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墙上文学 住宅 墙壁 招贴 公告

    鱼更初跃,云情雨意千般好。晨鸡三唱,人去财亡一场空!」「一对玉臂千人枕,二片樱唇万口尝。」「二八佳人体如酥,腰仗利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君骨髓枯。」「曲径通幽处,双峰隔小溪,洞中水滴滴,户外草萋萋,有水鱼难养,无林鸟独栖,可怜方寸地,世人多少迷!」此旅舍文学也。「板窄尿流急,坑深粪落迟。」「过此应无中饱患,到来尽是急公人。」「大风吹屁股,冷气入膀胱。」「无事不登三寳殿,有便才上一步楼。」此厕所文学也。昔日低级旅舍及公厕的壁上,好事者往往信笔

  • 文章鄂州古城防洪史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夏祖恩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防洪 古城墙 城市规划

    年)知县谢梦草清帑重建,其重建的理由是:「自万历迄今二百有余岁,风雨剥蚀,江涨荡刷,倾圮无常……。」[2]城倾圮「江涨荡刷」应是罪魁祸首,换言之,修复城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江涨荡刷」。清光绪版《武昌县志》更是明白无误地指出:「道光十一年后大水啮城,屡经修葺」。从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至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武昌县志》成书计五十余年,在此期间城曾多次受洪水危害,「屡经修葺」。一九三一年长江发生大洪水,与鄂州城担负同一防洪任务的洋澜堤于农历七月

共99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