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墓址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寻找先人墓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42期  出版时间:2014-05-10
    关键字: 宁波 先人 联络方式

    已故汪焕章乡长在宁波的后人,欲寻找父亲在台墓址。汪焕章乡长早年(一九四六—一九四九)任职国民党宁波市鄞县党部书记,后来在台北逝世,葬于阳明山附近(不确定)。如有认识汪焕章乡长或知此事者,请宁波市台办陆朝晖联络。电话:00986-574-89185286、00986-13957870168传真:00986-574-87185275

  • 文章任嚣碑及诗家题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余祖明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任嚣 墓碑 墓志铭 诗咏 墓址考证

    注:故秦南海尉任君碑)昔年广州有文酒游宴之地——西楼,在永汉路登云阁书店楼上。当时耆宿如汪兆镛憬吾,冒广生鹤亭,梁致广季宽,陈大年萝生,陈融颙庵,胡毅隋斋,谭长年乔上,及马鉏经,彬甫昆仲,尝涉足焉。笔者亦周旋其间,读画考古,过从无虚夕。某日谈及任嚣墓址,一致认定位于是时敎育厅公廨之旁。笔者闻之,以为倘由当局树之丰碑,以诏世人,亦风雅事也。因走吿敎育厅长黄麟书兄,黄逖听之下,欣然折柬,觞诸大老于六榕寺之榕荫园素食馆,详究始末。席散,以二百金托予赍致冒丈

  • 文章最後消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期  出版时间:1971-11-20
    关键字: 无锡公墓 地方文献 公墓地址

    本刊于付印时,得悉无锡公墓墓地,又有介绍三处,一处在台北市南港过去之保长坑,据称地势颇佳,其余二处在台北县圆通寺后山湾中,地势既佳,且较近便,希望能在该三处中,择定一处,以便将一年来看地建事宜吿一初步段落。

  • 文章安陽各項動態報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曹操 联系地址 豫剧 殷墟

    的甲骨文,正好提供了解答线索。八七、三、二八联合报九版两岸港澳版二、安阳疑有曹操悬疑千余年的曹操陵位置谜题,最近发现新线索。河南安阳县出土的一块鲁潜志,详细记载了曹操陵的位置,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到曹操陵确切位置的文物资料。按史书记载,曹操死后葬于高陵,即古邺城西,在西门豹祠附近。但因曹操性格多疑,恐死后有人盗,令其陵前不立碑、不植树,令陵摹在表面上不留痕迹。另外,还在漳河上设了七十二个假。致使千余年曹操陵的确切位置成为谜题。新华社表示,记载曹操陆

  • 文章北海福座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6期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北海福座墓园 交通路线 地址与联系方式 广告

    减轻时间与精力上的负担,更让安厝此地的先灵随时领受到佛法上的恩泽。国宝集团园区地:台北县三芝鄕北新庄店仔村9-2号园区电话:(02)2637-2105 免付费电话:0800002288网址:http://www.goboportal.com国宝集团福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号10楼

  • 文章台北市寧波同鄉會緊急通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8期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宁波 同乡会 三张犁墓园 联络人 通信地址

    一、本会三张犁园内部份穴因原登记之连络人姓名不详,地变更无法连络详细资料如附表。二、兹因上述穴使用之地因邻居台北市立疗养院与本会发生产权纠纷,本会急待适当处理,为保障属权益,务请于九月二十日以前将正确之连络人姓名及通信地通知本会陈总干事(若同鄕中有知悉者亦请协助通知)以免日后遭「无主坟」之处理。

  • 文章春秋园建地不宜建筑灵骨塔公墓地址决另寻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5期  出版时间:1979-11-15
    关键字: 春秋墓园 灵骨塔 地址 理监事会议 同乡会

    由于春秋园建地,经勘测后发现不适建筑灵骨塔,同鄕会已决定停止照原计划进行。并正设法另觅适当墓园地址,并请同鄕共同留意。这是同鄕会最近一次理监事会议的决定。同鄕会第四届第八次理监事会议于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时,在同鄕会会所会议室擧行,出席理监事冯如玉、蒋淦生等十八人,会议由张副理长主持。会议进行情形如后:㈠报吿上次会议决议案执行情形:一、有关灵骨塔定名,经沈霞飞、高永祖、赵永耀三鄕长硏议,决定塔名:望鄕;堂名:永怀。二、募捐启事已拟定式样硏拟征集各方意见

  • 文章文獻名邦譽古城—餘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5期  作者:韓生 出版时间:1992-05-10
    关键字: 地理气候 墓葬 经济发展 文化古城

    海水涨没。那时的气候远比现在暖和,雨量也充沛。当海水退出以后,低洼地区常闹水患,姚江也数次改道,成为一方祸害。后经过治理,才使姚江具备鱼米之利,舟楫之便。春秋时余姚属越国。大约在公元前五一〇年属楚。秦时,置余姚县,属会稽郡。以秦、汉至南北朝的四〇〇多年间,因北方战争频繁,大量百姓南徙。迁徙到余姚的百姓,在此开荒垦田,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秦、汉时余姚的「越布」,东晋时余姚的制瓷业,曾闻名海内。考古工作者曾在近几十年中发掘了一些东晋时代的窰葬,出土的靑瓷器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