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堂号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关于刘氏堂号之浅见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4期  作者:劉景秀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堂号定义 堂号分类 堂号由来 郡号 堂号与郡号关系

    业绩。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的汉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刘氏谱牒和刘氏堂号。本文仅对刘氏堂号之浅见,简述如下:何谓堂号所谓堂号,即是祠堂的名号。过去用来标明某一姓氏的世系支派,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自己的出身和家族,祭祀和缅怀自己的祖先,怀念本姓来源、祖先功德、神奇传说、名人轶事、高风亮节等。古时堂号大多写在宗庙、祠堂的门楼上,记载在族谱中,还出现在宗族的学校和公用的建筑物上。直到现在民间办婚丧喜事,还可以看到把堂号写在醒目之处,标明某个姓氏在办丧事或喜事。在人们心目中

  • 文章陶氏姓源郡堂簡考及益林這一支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陶佩潛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陶氏 姓源 堂号 郡号 陶姓益林支

    河南省虞城县,源远流长,脉络分明,极为光辉。另按「姓氏考略」记载:陶姓繁衍至后世,是丹阳与浔阳两地之望族。丹阳即今之江苏省江宁县,浔阳即今之江西省九江县。二、郡堂考姓氏之郡号,为各姓氏早期祖先发祥之地,即系民族根源之标记。如某一姓氏自发祥地迁至他郡,其后传衍,寖成该郡之望族巨室,即谓此姓氏望出该郡,是其族人世居本郡,年久族众,因故迁徙流离,每冠郡号於姓名之上,以示永志世系,不忘本源之意。姓氏之堂号,有以郡号为堂名,凡以发祥地为根据者,为总堂号。以望出为基准者

  • 文章(寻根溯源)血源之根——郡望堂号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2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郡望 堂号 宗族

    △先民自唐山渡海来台迄今,多数家户都还保有各自的郡号、堂号,以示不忘唐山祖籍的根,从而凝聚成一种数典不忘祖的伦理精神,促成子孙重视家族与宗族的观念,为传承血统根源之基本标记。△郡号为各姓氏早期祖宗发祥之地,此外,各姓氏自发祥地播迁到他郡,其后传衍成该郡之望族巨室,即谓该郡为此氏族之望地,亦自标望地为郡号,是故,一个姓氏常有三个以上的郡号,或二个以上的姓氏共用一个郡号,是为常见之事。△以姓氏发祥之地与望出之地的堂号统称「郡望堂号」,其中以发祥之地为根据

  • 文章华林胡氏始祖胡藩及其华林堂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胡姓始祖 华林胡氏 华林堂号

    之后,其后代有一代代承传为二世祖、三世祖……族谱中有了明确的传承记载。华林为胡市重要一支的堂号,其他还有如安定胡氏(以北宋大教育家、泰州人胡瑗为始祖,胡媛号安定)、明经胡氏(为唐朝廷赐姓的胡氏)、龙用胡氏(以居住地命名)等等。何谓堂号?在此也有必要说明一下:堂号是标示某一姓氏或此姓氏重要分支的名号,是氏族门户的代称,表示一个家族的出身来历,区分族属支派。通常以本姓氏发祥地或始祖居住地命名,也有的以祖先功绩或德行为名。后世子孙尽尽年代久远,仍使用这一名号,置于

  • 文章周氏宗族世系堂号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周健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周氏 宗族世系 堂号

    依先人世代相传,我周氏本晋人,出自姫姓,居山西洪洞县喜鹊窝。明朝初年,由先祖有资公迁至萧县。定居投县之西南边陲相山之麓,名为高村。及贻玖(健民)之身,已二十有一世矣。关于周氏堂号,其说有二。一、爱莲堂。此堂号一说起于汉时,因大将军周亚夫驻军细柳,曾撰联:「细柳营中春试马。爱莲池上夜谈兵」,因而得名。另一说是源于宋时,大学者周敦頣爱莲,曾为文赞莲为君子,乃以为堂号。二说并传,为我周氏所沿用。于民国二十七年对日抗战前,叔父晴舫公将「爱莲池上夜读兵」联文,改为

  • 文章姓名起源及族姓堂号(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姓名起源 族姓堂号 来源详解 堂号出处

    他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慨,遂将本族党号命为「扶风堂」。十八、史姓堂号 如矢堂史姓,《百家姓》收,分布极广。其来源:①以官为姓。出自史皇氏,居京兆郡(汉时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黄帝时,仓颉(相传为汉字的创造者。他可能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代表人物)为黄帝史官,其后代遂以官为姓;②周代大夫史佚,为周的太史(官名。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记载史事等职),其后乃以史为姓;③以国为姓。隋代古康国的支系有史国,国人遂以史为姓;④由他姓所改。唐代,阿史那氏后改为

  • 文章追源索流——廖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廖崇希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廖氏 源流考证 迁徙 宗派 堂号

    其后以国为名;一说廖为子姓,商封叔安于汝南郡,是为飂,春秋时改为廖;一说廖叔安系出于黄帝裔孙,为姫姓之后,郡望武威。㈡伯廖之后:姓解载:伯廖为周文王之子,姫姓,其后以名为氏。㈢缪,颜两姓所改;小溪廖姓祖祠房谱载:商纣无道,颜、缪两姓因而弃官隐于雒阳山谷(后称武威),改姓廖,以表留形不忘本源。㈣张氏改姓: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此派族人,以张氏郡号「淸河」,廖氏郡号「武威」,各取一字,以「淸武」为堂号。廖姓之显著:周穆王

  • 文章谈唐氏源流及堂号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唐超群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唐氏源流 帝尧时代 古唐国 周成王 堂号

    鸳鸯。㈣堂号十二亿中国人,究竟有多少家姓氏?这是源流问题,至今尙无正确答案。但根据宋代遗留的「百家姓」所载,计有单姓四百零八家,复姓三十家,总计四百三十八姓,而且每姓还有个堂号呢!何谓堂号?依说文解字:「堂,殿也,正寝曰堂。」由此可知,「堂」字的意义,在这裏是代表「家」,代表「姓」。而「号」呢!在这裏就称「名号」、「代号」。所以堂号的意思,就是一家姓氏的代号。如黄姓的堂号为「江夏郡」,许姓的堂号为「高阳郡」,而「江夏」、「高阳」,就是黄姓和许姓的代号。如果再

  • 文章(尋根溯源)中華民族姓氏源流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2期  作者:氣清提供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姓氏源流 堂号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台湾省分会,已邀请专家硏究整理出中华民族各姓氏的源流,并找各姓氏的堂号,呼吁每一姓氏的家宅,广泛设置堂号、祖宗牌位,大家设法修订族谱(谱牒),使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祖先,以发扬尊祖敬宗的不忘本精神。木有本、水有源。木本水源是说明每一姓氏发祥的过程,也是每个子孙愼终追远的根据。数千年来,不论政治领域的扩张、天灾人祸的迁徒、经济环境的发展,即使海角天涯,中华民族没有一家忘了他们的根源。这种理论精神的凝聚,宗族观念的团结,端赖一种

  • 文章胡氏宗亲堂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8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胡氏宗亲 堂号 郡号 宗族观念

    中华民族一向重视伦理道德,特别重视家族和宗族观念,讲究孝道和尽礼丧事,祭祀祖先。从来我们中国人,跟着军事或政治情势的需要,经济活动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而迁移所到的地方,都不曾忘怀他自己,是从那儿来的,因此便凝铸成一种,追数旧典,而不忘本源的伦理精神,促成家族的精诚团结,这中间,实在大大依靠了姓氏堂号来维系。一、堂号与郡号堂号,部分以郡号为名,所谓郡号,除郡名之外,有时也混和些诸侯国名,或府、州、县名等。郡是秦汉时代,行政区域的建置。汉行郡国选举,魏用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