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共返回8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沙口紀畧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沙口人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沙口 故乡 地理沿革

    新郢長驅朔氣橫,淪河東指岸如赬;三千鐵騎疑飛渡,兩戒山河一蹴平;大野雲泥沙洑口,長江樹接漢陽營;可憐誤國咸淳相,不救襄陽救鄂城! —淸·陳大章沙口詩—

  • 文章武昌起义之地理史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鄧耀華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地理史观 辛亥革命 地理位置 武昌

    地理史观试释史学家常燕生敎授说:「史观,就是我们人类对于过去自己所作成的历史的一种有系统的解释。」每个人都会有他不同的史观,史观并非历史哲学家所专有,但作为一个历史硏究者,在硏究历史专题时,若无史观为中心,则其硏究必陷于人云亦云,有肉无骨的缺点。史观即是历史哲学,虽然古今学者对史观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一元论」、「二元论」及「三元论」等三类。其中「一元论」是想用某一种原因来说明一切历史上的根底,虽不否认历史上许多重要现象对历史的影响力

  • 文章興山縣新縣治豐邑坪古今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丰邑坪 地理沿革

    ,说出他自己就是古高阳帝王的后代,也是很淸楚的。至于兴山古夫丰邑坪就是古楚高阳城遗址,如同古时以楚姓用为楚国国号,那么用帝王高阳的帝号作为建立都城高阳城的名号是同一个道理。当年「住」中心小学,受业于孙师文楼先生,自帝高阳氏讲到丰邑坪建楚都,如数家珍,对于后学循循善诱,谆谆敎诲,时年幼学浅,虽是一知半解,但至如今由于涉历渐多,多方查证对照,益觉恩师博闻强记,永志难忘。四、丰邑坪掠影与传说帝高阳乃早古皇帝的称号,也是皇室姓氏,更是以皇室姓氏为都城命名的地理名词

  • 文章张仲炘太史纂湖北地理志稿(十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6期  作者:張忠建  出版时间:1973-01-10
    关键字: 地理志 湖北省

    宜昌府巴東縣府西四百二十五里。明隸歸州,屬荆州府。康熙中直隸荆州府。雍正六年,屬直隸歸州。十三年來屬,東鐵峯。北靑銅。南巴山,一名金家山。西南安居,大江自四川巫山來。由巫峽流入,逕城北,出東湖。西陵峽下流至黃梅。入安徽宿松縣界。三灞河源出縣西北。九府坪支流三:其一入西瀼溪,東曰東瀼溪。逕城北、又東逕牛口山。西南淸江、自建始入、下流入歸野。縣城、火峯口有驛。長樂縣府南一百九十一里。明爲五峯司屬施州衞。雍正十三年置縣。以石渠、水濜、長茅及長陽,松滋。枝江、宜...

  • 文章荊楚漫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6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荆楚历史 地理沿革

    荆楚一詞,見於典籍,蓋已數千年於玆矣,詩經商頌:「撻彼殷武,奮伐荆楚」。地輿誌:「荆,荆州之楚國也」。又曰:「楚,舊號荆」。以字面觀之,當爲荆州楚國之合稱,不必界定其主從先後之關係。如稱楚荆,亦無不可,質言之,荆楚乃互爲表裡,實一體之二面,有荆州之物博地大,乃有楚國之悠久歷史光輝,地靈人傑,相得益彰。余幸爲楚人,試略談楚史:一、楚國經緯:昔周成王(公元前二一五年至公元前一〇九一年)封熊繹於楚,居丹陽,今湖北之秭歸縣,楚於春秋戰國時,奄有兩湖兩江,浙江河南...

  • 文章陽新縣沿革與疆域概要,並略談縣志始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2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阳新县 地理沿革

    溯自秦幷天下,罢诸侯而郡县之,我阳新自汉以下,而县,而军,而路,而府,而州,建制不一,沿革棼然,今按见诸正史者,略擧于下:甲、沿革:汉:汉书地理志云:前汉江夏郡、领县十四、其一下雉,(据舆地广记云:「下雉距今州四十五里」。可见下雉之地,距今州不远。)三国志载:三国吴孙槪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羨、六县为武昌郡。(按今县西南百里有阳新里,又有阳新市,当是古阳新县治。)晋:晋书地理志:武昌郡、统县七、其一阳新,(按兴国州志载

  • 文章漫談五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9期  作者:傅柏林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五峰县 故乡 地理

    地理位置,敎导儿女熟记外,尤应对我们住家在五峰县的小地名和位置吿诉儿女,并随时提示,以便他(她)们熟记在心。第二、如您还记得自家族谱的话,就应敎导儿女背熟写明。笔者离家前,先祖父和先父就将我们傅姓在松滋祠堂的族谱,敎我背熟了:「久运大正开,学士相朝廷,立本承先德,万代永茂新。」每字一代(辈),共二十代(辈),等快排完时,再由祠堂重新编排。笔者是「本」字辈,原名傅本松,少年入学时改用「柏林」之名,待成年后想改回本名时,又因乏户籍证明而未能如愿,甚憾!但我的子女都是

  • 文章张仲炘太史纂湖北地理志稿(续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張忠建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地理志 湖北 抄录

    十六开照像版重刋「湖北通志)八巨册,彼时定价三千元。位八德路三段新生南路一段之台北市市立图书馆以其他书卷交换得吾省通志庋藏供阅览,册中无地理志稿。故钞奉本刋,以为文献之一刍。公遗著,曾一见「瞻园词」线装一册,附集各代词宗:辛弃疾、李淸照、魏夫人、李后主、寇平仲、赵子昻、姜白石等长短句以为长联,引句熨贴,对仗工整,再阅后为之神爽不已。同鄕前辈如携有「胆园词」,或曾在海外一瞥者,请赐函转知张忠建,存殁俱感!

  • 文章應山縣沿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6期  作者:馮開洲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应山县 地理沿革

    元和志郡县志:「魏文帝丕(黄初中)分平氏立义阳县,(案历代地理沿革表云,今河南信阳)江左省义阳郡地入平春」。晋:应山本东汉平春县地,属江夏郡,晋因之。(见舆地广记)县志云:「晋为义阳县地」,恐误。案历代地理表云,今信阳,秦置义阳县,魏晋因之。元和郡县志云,本汉平氏县义阳鄕之地也。方舆纪要说,信阳州南四十里,汉南阳郡平氏县之义阳鄕也,魏文帝丕置义阳县,属义阳郡,晋因之。元和志又云,申州,魏文帝分置义阳县。足证应山县在晋非义阳县地也。东晋:平春因之、后为平阳

  • 文章张仲炘太史纂湖北地理志稿(十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張忠建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地理志 湖北

    宜昌府東湖縣東湖縣舊爲夷陵縣。明省入夷陵州。雍正十三年復置,更名。光緖二年,闢城南爲宜昌商埠。北、豐寶。南、高笄。東北、方山。西北,黃牛峽;亦稱黃牛山。北、西陵峽;一名夷山。古所謂三峽之二。大江自歸州來,經之;至縣西、始出峽;就平地、東入宜都。東南虎牙山。對岸爲宜都之荆門山。下臨虎牙灘。更有流頭、使君、鹿角、狼尾等灘,皆奇險。北、黃柏河。下流爲長橋溪。有長橋入江。西北、沱巡司。又南津、西津、白虎諸關有驛。歸州府西北、三百零五里。明屬荆州府。雍正六年,升爲...

共81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