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图书馆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参观王贯英先生图书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李文華  出版时间:1991-09-20
    关键字: 王贯英 图书馆 参观

    牟平李文华东平先生发半苍,精神矍铄体力康。年逾七旬犹勤奋,日驾轮车事拾荒。拾荒易钱何所用?古今典籍广收藏。祈寒酷暑未曾辍,卅年积书充栋梁。古云有志事竟成,图书馆成惠四方。平生祇解助人乐,服务遑论昼夜忙。呜呼!君不见先生布衣疏食甘澹泊,不为身谋起高堂;又不闻武训兴学弘教化,今有先生继发扬!前后鄕贤相嫓美,椅欤齐鲁增辉光!

  • 文章王贯英图书馆——有谁要,尽管来搬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李宗慈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王贯英 图书馆 山东丐民

    烈阳高挂着,一个头发斑白,长须及胸的老人,踩着三轮车,穿过台北市的大街小巷,并从沿途垃圾集中处捡出纸片、铝罐置于车中。在车水马龙的台北市裏,这辆左、右两边各挂着一面国旗,车身用木板围着,并写有「废物兴学」四个字的三轮车,着实是辆突兀的车子。在台北市古亭区裏,尤其是漳州街、中华路二段一带的居民,无人不识这位带有浓厚山东鄕音的拾荒老人——王贯英图书馆的创立者王贯英先生,并且一致推崇他是现代武训。曾在私塾修习四年的王贯英先生,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民国十六

  • 文章略談惠民中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李蔭亭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惠民中学 教育往事 惠中图书馆

    到十八年曾停办一段时间。以后仍在原地改办女中,校长是岳经一先生。有一次夜间宵小闯入,幸无损失,只是値夜工友的耳朶损失一部份。以后女中迁于城隍庙,仍为惠中的女子部。洛口渡河翻船的事,是向来没有的。事后有人说:「天气炎热时,有些人往往不束袴带,只把袴腰卷下即可(中式的袴腰既肥且高)。船夫也是如此。当船到中流时,掌舵的正在用力,袴腰忽然松开,他一手提袴(因船上有女人),一只手掌舵不稳,因而发生翻船之祸」。除以上三事,还有値得一提的是惠中的图书馆。郑云笙先生

  • 文章齊魯文獻功臣王獻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鄭培仕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王献唐 山东图书馆 文献 贡献

    立法委员,战后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三十八年一月出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列席台湾省议会备询,不幸脑溢血逝世会场,朝野震悼,靑年学生痛失师表。在台湾的山东同鄕,多知傅先生,王献唐先生因未来台湾,其一生公职,只担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声望没有傅先生高,在台湾的同鄕,特别是年轻的,可能多不知其人。王氏对发掘蒐集整理保存山东文献,供献甚大,今逢其百年诞辰,仅就所知,约略介绍,以为纪念。王献唐先生初名家驹,继改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晚年自号向湖老人,民前

  • 文章王貫英先生哀榮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王贯英 拾荒兴学 贯英图书馆 生平事略

    民国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拾荒兴学的王贯英先生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四岁。生于民国前六年的王贯英,八十六年因行动不便住进专门收养老人的私立爱爱院,原已有肺结核、摄护腺肿大及其他多项慢性病,嗣因病重转送仁济医院,十二月十五日凌晨十二时许因心肺衰竭宣吿不治。王老先生在台并无子女亲戚。贯英图书馆所在地的中正区公所、市立图书馆及台北市党部等单位,联合成立治丧委员会,料理后事。贯英图书馆于民国六十七年成立后,原本都由王老先生一人经营管理,十六年前市府开始固定赞助该馆并派

  • 文章载书播迁记(上)附 山东省立图书馆第一次运往曲阜金石典籍书画目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屈萬里  出版时间:1976-12-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图书馆 金石典籍书画 运送曲阜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倭人犯顺,华北阽危。时予执役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命予选馆藏图书文物精品,准备播迁。比倭患益急,予偕工友李义贵,载书物初迁曲阜。未几,复随献唐先生载书物入川。喘息既定,曾为文以记其事。稿藏箧中,忽忽近四十年矣。玆倩人抄录一过,为山东文献补白,用志鸿爪。神州既陷,焚书坑儒之祸,又见于今。不知此图书文物,尙存天壤间否。且闻献唐先生墓木已拱,北望齐烟,何胜唏嘘!民国六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识于台北。

  • 文章(開卷有益)鼎公與璞老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王璞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纽约图书馆演讲 白色的爱书名解释 纽约银婚之行 录影文化保存 畅谈回顾 回顾初到美国 文学影响

    自从年轻时,王鼎钧兄就戏称我为「璞老」,我就回称他「鼎公」,甚至连通信都如此称呼;我还自署以「璞老」为名。两人在纽约相对而泣五年前,我开始拍摄「作家录影传记」以来,一直就想拍一部「王鼎钧自传」。经过千曲万折,终于在民国九十年五月十二日,完成了我的心愿。并且碰巧,他在纽约市皇后区公共图书馆艾姆赫斯特分馆(Elmhurst Branch)演讲,畅谈〈文学一路风雨〉(与生命途中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我做了全程、全场实况录影,剪接成一卷近二小时的纪录片,实在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