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四明山寨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四明山寨纪(行朝录之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11期  作者:黄宗羲 出版时间:1984-11-10
    关键字: 四明山 四明山 《行朝录》

    四明山,在汉、晋以前,通谓之天台;其后,分裂天台以为四明。盖周围八百里,连山叠嶂,豁险之极。唐咸通元年,裘甫之裨将刘纵简率壮士五百,奔至大兰山,据险自守;诸将共攻破之。大兰山,即四明之山心也;则四明之为山旧矣。丙戌(西元一六四六年)六月,浙东师溃。宗羲时率师渡海,规取海盐、海宁二城;报至而还。十日,散遣余众,愿从者归安茅瀚(字飞卿)、梅溪汪涵(字叔度)二帅。以五百人入四明,屯于杖锡。宗羲意结固守,徐为航海之计。因诫二帅连络山民,方可从事。二帅违宗羲节

  • 文章謝康樂釣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9期  作者:余麟年 出版时间:1997-06-10
    关键字: 谢灵运 谢康乐钓台 山水诗鼻祖 四明山 谢公履

    乐钓台位于东控慈溪,西接上虞,南通天台,北包翠竭的要之地,其间连岫蔽日,翠岗重叠,怪石嶙峋,峥嵘多奇。可供垂钓的水溪澄澈见底,群峰倒映,上下皆清,如临谢康乐山水诗中所描绘的胜境。明末清初浙东学派黄宗羲在余姚招募青壮年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后来和上虞一带义军会合数千余人建立「四明山寨」,谢康乐垂钓处一时成为点兵和联络的要地。明清易代,生灵涂炭,文化失其种姓,社会失其轨则,许多江南才子,四明文人,流落四明山,他们不废吟咏,仍然奔走结社,在谢康乐垂钓处抒发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