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四戒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四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楊纘緒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杨缵绪 人物思想 言论辑录 品性修为

    恶积。而祸至无日矣。身受刑夹桎梏。长途解审。则解差得以凌虐之。长年监禁。则狱卒得以窘辱之。此时搥胸顿足。呼吁无门。虽欲悔罪自责。安可得乎。物类莫恶于虎狼。虎狼不得善终。人身莫强于齿牙。齿牙终归毁折。老子云、柔弱生之徒。刚强死之因。好勇斗狼者。盍三复斯言。惰传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之才智有高下。福量有厚薄。然果勤其体。早作夜思。无论农工商贾。肩挑背负。皆可以养生。惟躭于安逸。终日嬉游。比暱匪人。博弈饮酒。不顾父母之养赡。迨衣食不继。辄思非分之财。或

  • 文章汤显祖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楊友祥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汤显祖 道德思想 人品情操 金钱观

    汤显祖不但是个才华横溢的戏曲家,文学家,而且他的人品道德也有许多堪为人称赞的地方。汤显祖的人品道德,集中表现在他本人提出的《》中,其文曰:「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于世得安乐。」汤显祖还一生身体力行,完全按照《》的要求去为人处世,终于把自己锤炼成为「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的优秀人物。谁都知道,金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往往居于人们的生活要素之首。因此,对金钱的态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的反映

  • 文章弘一大師與溫州慶福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4期  作者:黃興龍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弘一大师 庆福寺 佛学巨著 《四分律比丘相表记》

    修改,需费约二十元以内。」同时希质平设法予以布施。「惠示仍寄温州大南门外庆福寺转交弘一手收。因彼处亦庆福寺之属寺地。」六月,著成《分律比丘相表记》(草本)。在自叙中写道:「三月来永宁(温州),居城下寮。谈律之暇,时缀毫露。逮至六月,草本始讫。」九月,写《增一阿含经》。翌年春,以律须奉寺主为依止阿闇黎(意即规范师)。欲拜寂山为师,寂老说:「余德鲜薄,何敢为仁者师。」再三辞让。大师说:「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为第二常住,俾可安心办道,幸勿终弃。」并请壁华

  • 文章汤显祖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楊友祥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汤显祖 人格品质 人物述评 清廉 人物轶事

    临川 杨友祥汤显祖不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戏曲家、文学家,而且严于律己、刚正不阿,无论是做官为吏,还是挂冠居家,始终保持着高尙的道德和纯洁的人品。汤翁的人格品质,集中表现在他提出的《》中,其文曰:「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于世得安康。」(见《汤显祖诗文集》中的《与无去上人》,上海古籍出版社)汤翁还一生身体力行,完全按照《》的要求去为人处世,终于把自己锤炼成「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 文章弘一書畫結緣溫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11期  作者:浙報傳媒 出版时间:2014-11-10
    关键字: 乡情 温州 弘一书画 研究院 弘一大师 《四分律比丘相表记》

    近日,温州弘一书画研究院成立。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嘉兴平湖人,生于天津,是著名书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弘一大师与温州有缘,称温州为「第二故乡」,他在温州江心寺、宝严寺、伏虎庵、景德寺等地小住,并完成了他的重要佛学著作—《分律比丘相表记》等,使温州成为他佛学思想建构的形成地、完成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