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山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吴山晨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3期  作者:來載璋 出版时间:2000-03-10
    关键字: 吴山 吴山晨话 晨练 品茗

    一住进吴山脚下的招待所,就想起《杭州日报》上的「吴山晨话」专栏,心中痒痒的,很想听一听:古老的吴山,究竟在讲些什么话?蒙眬中,恍惚听得「啊啊——哦哦——」的声浪,断断续续,时近时远,时轻时响,似在呼唤,似在歌唱。我一骨碌跳起,揉揉惺松的睡眼,叫醒同室小施:「听,吴山晨话」。速速穿戴洗漱,急急奔下楼梯,过水井,穿狭巷,但只见一位位老者,男的,女的,提着鸟笼,拎着菜篮,步履匆匆,脸色溶溶地点头招手,低首躬腰的拾级上阶……呵,他们该就是「吴山晨话」者吧!在一个

  • 文章民初「吴山」匪患漫话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期  作者:張鶴情  出版时间:1971-10-15
    关键字: 吴山 匪患 王友邦

    从来一谈到绿林豪侠,一定就离不开深山峻岭,作为山寨,梁山泊因在才子施耐庵文笔下,乃将此绿林中一百零八人,写为后世崇拜武侠者的偶像。吴山沟湾交叉,峯峦起伏,森林茂密,较诸梁山湖泊中之芦苇港叉,更为迷人;在民国初年北伐之后抗战以前;西北地区之混乱,尤胜宋末。因为此一地利此一时势的孕育,乃有吴山王友邦部之绿林盗匪,啸聚人枪数千名,骚扰陕甘川三省边界,纵横历民国十五六七等数年,当时西北军冯玉祥之正规部队,一师一队,亦不敢正视吴山。王友邦系行伍出身,粗识文字,性情

  • 文章秦西胜境吴山述槪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6期  作者:張鶴情  出版时间:1971-07-15
    关键字: 吳山 匪患 壮丽胜镜

    吴山,亦名吴岳山,属陕西陇县县治、山之中心,位于陇县东南百二十里,距寳鸡西北汧阳西南均各九十余里,脉势来自昆仑,广袤数百里,岭峯起伏,峡谷交错,三峯举霞,叠秀参天,崩峦倾返,山顶相捍衞,望之恒有落势!秦都咸阳,以为西岳,清称之为西鎭山,其山势之雄伟,气魄之磅礴,秀丽中有壮伟,幽静中具气势,惟以位置隐于陕甘边陲,距官道远,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既不为迁客骚人所吟咏:更未在史乘争战中露锋茫,故虽具名山之实,而在一般称颂中,湮没未彰,论其实际,我国五岳之外,此山

  • 文章吳山蛙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9期  作者:王維友 出版时间:2010-09-10
    关键字: 吴山 蛙声 诗词

    这几天杭州正值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到处湿漉漉的。一大早,我仍然是坚持登上吴山,刚走过十二生肖,来到石观音旁边,便隐隐约约听到几声蛙鸣,「咕哇咕哇,咕哇咕哇……」,再向前走,过江湖汇观亭、泼水观音、白鹿泉,来到云隐洞一带,便有点儿蛙声一片的感觉了,恰似管弦声声,此起彼落,或远或近,清音嫋嫋……我索性在云影亭坐下来,慢慢欣赏这美妙的交响曲。当年在乡下,蛙声是在平常不过的了。一到夏天,处处蛙声一片,你不要听它也要钻进你的耳膜,令你无处可逃,池塘河汊中,溪沟水洼

  • 文章吴山点点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5期  作者:定公 出版时间:1968-12-31
    关键字: 吴山第一峰 家山 丁仙阁

    蓝守仁先生写:「吴山第一峯」正撩起我儿时的囘忆。太熟悉了。即几乎是我们幼小时每天必上去爬的一座「家山」,为何叫家山?应为他在城里,环山而居的杭州人家,几乎都有一个后门通上城隍山。因为山上有个城隍庙,因此都管他叫城隍山而不叫他吴山。齐己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这便是吴山的全貌。吴山(春秋、吴越时属吴有子胥庙)有一部分叫凤凰山,是南宋的故宫。遗迹犹存,础石櫐櫐,有的刻着年号,足资凭吊。有一座百花公主点将台,绍兴班有这一出戏,后来程砚秋曾把他改编

  • 文章吳山花月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黃立懋 出版时间:1976-02-20
    关键字: 吴山 风土 人文 简介

    云蒸海气欲浮城,雨过江天旷望淸。踏浪人归歌缓缓,囘帆风定鼓声声;潮头前后英灵在,浙水东西王气平。囘首西湖眞一掬,几番花月送人行?——淸、黄仲则:吴山写望诗吴山、俗称城隍山,又名胥山。所谓吴山者 ,,吴越春秋时,隔钱塘江即为越之会稽郡。唐、 释处默咏吴山、圣果寺诗:有「到江吴地尽,隔 岸越山多;」之句。淸、钱牧斋西湖杂感诗序中 有「登登版筑,地断吴根;攘攘烟尘,天分越角 。」之语。可见当时的浙江钱塘、仁和两县,都 称为吴地。又称胥山者,因有伍子胥庙在吴山

  • 文章吴山登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9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74-09-30
    关键字: 吴山 城隍山 重阳登高 胥山

    满城风雨近重阳」,虽是一句最好的诗,但在江南却并不尽然。重阳前后,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极少风雨。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重阳要登高,本不愁没有地方可去,但是杭人还是喜欢上城隍山。也就是吴山。城隍山在杭州城内,与西湖诸山之在城外的不同。从淸和坊转入大井巷,可以上山。从藩司前入粮道山,也可以上山。城隍山上山的石级,平坦宽濶。山既不高,走来更不费力。儒林外史写马纯上—马二先生,从嘉兴到杭州。就在城隍山上,遇见了匡超人,在摆拆字摊。儒林外史第十四囘,写道:「城隍

  • 文章《話説杭州人》之雅俗共賞的風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1期  作者:吳喩華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话说杭州人》 孤山 杭州 吴山

    相融,形态丰富,雅文化与俗文化融于一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孤山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是栖霞岭的支脉,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南临外湖,北濒里湖,四周碧波萦绕。孤山是西湖文物、胜迹荟萃之地。南麓有文澜阁、中山公园、西湖天下景庭园。文澜阁是我国珍藏《四库全书》的七大书阁之一;东南面有平湖秋月;山顶有西泠印社;孤山还曾是南宋的御花园和康熙、乾隆皇帚的行宫所在地。吴山则是杭州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吴山西起万松岭,东起鼓楼,由紫阳、云居、七宝

  • 文章遥忆吴山第一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藍守仁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杭州西湖 吴山历史 杭州名胜 三茅观 吴山第一峰 历史传说

    万里车书盍会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首诗,是金主完颜亮自题画像之作。自从南宋偏安,奠都临安(即今杭州),小朝廷祇求在和议之下生存。骄悍的北国金邦,却立志弯弓南下,实现侵略的野心。据西湖志余说:「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既而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慨然起投鞭渡江之想。命画工潜入临安,图西湖,掲软屛间,貌己像策马吴山之巅。」又题了上面的一首诗,其实,柳耆卿系眞、仁宗朝时人,望海潮词在金主亮前八十余年,即已流播于辽邦

  • 文章則學齋隨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1期  作者:懷清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则学斋 随笔 张大千 王光祈 吴山

    政治学校左舜生君。三、成都国立四川大学魏时珍君。宗白华、周太玄、郭有守、黄仲苏、魏嗣銮、方东美、左舜生、李幼桩、李劼人,沈怡同启。各界名流追悼吴山江津吴山先生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病殁上海,党国名流于右任、孔祥熙、王正廷等五十人,于京沪各报刋登启事,定期于二十六年一月十六日在上海擧行追悼会。启事所述,略足以概吴氏之生平,原文云:江津吴山先生,器识宏远,热忱国事,壮年从事革命,历任党政要职。民十来沪,与诸名流组织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担任总干事,规划主持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