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启蒙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启蒙老师——刘广友先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杜志儉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刘广友 启蒙老师

    我有一位堂哥,自己賣田產招兵買馬,想做官,請劉廣友先生當師爺,後來官沒做成,劉廣友先生就被我父親留下來教書。老師家住在城南約二十里的鄉村—蔣溝。他是師範講習所畢業。教書很有技巧,也很有耐心,也很嚴厲。老師有一只戒尺,功課不會的人他不打,他會再教你,不專心、東張西望、或遲到的人才會被打。我們起來晩了就去找東院的二爺爺爲我們說情,老師看二爺爺的面子就不打了。有人說:老師是二爺爺的乾兒子。老師的學識淵博,能寫善畫。他的楷書屬於柳體。他的畫屬寫實派,他畫的鳥獸蟲...

  • 文章憶先夫——于大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沙美林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于大成 追忆 启蒙教育

    多好,更遑论夫妻能浪漫的牵手,徘徊在台北的星空下。你始终不知台北有几家百货公司,电影院在哪条街,但是对于台北的书局书店,则了若指掌。苦读六年,你终获第十位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次年,儿子出世,因为他在下半夜诞生,让你首次尽到为夫为父的责任,亲自陪我赴院安产。你的父亲闻讯后,竟乐得滚下床来,忘却自身卧病。你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常言应该善用儿童记忆力最强盛时期,施予适当的语文教育。国文不仅是人我之间的沟通表达工具,且能透过文字领悟文学、文化,进而从中涵泳美育

  • 文章故蔡議長火炮鄕親言行槪錄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53期  作者:黃石茨 出版时间:1982-05-01
    关键字: 启蒙 度量 股票 心血管

    蔡议长籍贯蔡议长火炮,籍福建晋江第三区蚶江鄕,族大丁多,即所谓北蔡,有十六村,族长蔡世文,居祥芝,他的力量,比县长还大,蔡议长于民国五年诞生于基隆,惟不忘故土,于民国二十五年返回故鄕结婚后,仍回基隆定居。蔡议长的求学蔡议长七岁启蒙,就正蒙书院拜林云儒先生为启蒙师,以赋性洒脱,不拘绳墨,同学以其不守规矩,太夫人亦颇担忧,其实蔡氏绝顶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业师授古文观止,则朗朗上口,对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均可背诵,读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句

  • 文章晚淸思想界启蒙大师之一东瓯布衣宋平子(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4期  作者:李森南 出版时间:1986-11-15
    关键字: 启蒙思想家 人物传记 宋平子

    東甌布衣識絕倫 黎洲以後一天民我非狂生生自云 詩成獨泣問麒麟—梁啓超

  • 文章晚淸思想界启蒙大师之一东瓯布衣宋平子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1期  作者:李森南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宋恕 宋平子 思想启蒙 人物传记

    ⒉壯遊時期一八八七年,淸光緖十三年,先生赴上海。跟外舅孫鏘鳴在龍門書院襄閱課卷,直至一八九八年戊戌政變發生。此十餘年間,自上海,而南京,而杭州,而武昌,而京津,而日本,而濟南,而再回杭州。其識李鴻章、師兪曲園、友譚復生、孫仲愚、張季直、夏曾佑、章太炎、吳君遂、丁叔雅、張竹居、蔡孑民、梁任公、胡鍾生等名士,皆在這一時期。此段時期,先生從師友處假得四部籍,及當日西書之譯文,一一披覽之,在舟車中,亦弗稍輟。自謂:弱冠後見浙西李壬叔氏所序「德國學略」、扶桑岡本子...

  • 文章論周行己(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1期  作者:周夢江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周行己 启蒙思想家 洛学学者 新儒学

    有关他的生平行事,请详见附录《年谱》,这里仅简述他的思想。(一)周行己是南宋永嘉学派的先驱者,启蒙思想家。近人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推许他,「(南宋)永嘉诸子重视实用之学的风气,系由周行已开其先河」(注一)。近人赵靖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亦认为:「周行己是北宋时期货币思想的集大成人物」,「其涉及问题的广度及理论认识的深度,在北宋时期都是首屈一指的」(注二)周行己十四五岁时,随父宦游京师、洛阳,以后接受中原多种先进学说。他在文集卷五《上祭酒书》曾自述

  • 文章启蒙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77-06-30
    关键字: 启蒙教育 故乡风俗 私塾教育

    幼而学、壮而行,古往今来同一例。只是我们上一代的孩童初入学时的形式有些不同而已。那时的适龄学童,大多经过一次颇为隆重的开学式——启蒙。现在的小朋友们,到了三四岁,便可送进设备新颕的幼稚园,从幼稚园循序渐进踏入国民小学,而后步步高升迈进新制国中。在轻松活泼的环境里,按部就班地接受敎育薰陶;较之我们数十年前的求学方式,眞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终日里战战兢兢,害怕背不出千家诗、百家姓或是子曰、之乎也者等书篇时便给塾师拿板子迎头痛击!启蒙,形式上虽然各地俗例或有

  • 文章農村土小子舌耕兼筆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启蒙教育 杨崇干 拜访议员 师生情

    一、启蒙教育在农村杨崇干出生在农家,籍隶河南新蔡。家徒四壁、生活朝不保夕;惟性喜读书,乐此不疲。「晋书」有「车萤孙雪」之说,惜土小子幼时读书,无萤可囊,也无雪可映。厨房里油灯一盏,为了省油,只燃一支灯芯,加以烟雾弥漫,灯光效果不彰。我娘在厨房作炊事,我职司添柴烧锅,就趁机在锅灶炉门前取光读书,连续达数年之久。二、进县城做洋学生嗣以乡间私塾停办,小学林立我自认已不是小学生了,和家人商量,哥嫂同意我到距家十七华里的县城考中学,当辞别母嫂时,她们都亲情难舍,还

  • 文章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3期  作者:擂雷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启蒙教育 成家立业 人物回忆

    一、出生与启蒙我的父亲刘公世昌,字大文,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生于河南省桐柏县,为刘氏在桐柏的第八代。第一代先世刘公鸣是在明末李自成之乱时,因家乡山东恩县饥荒,被迫外迁,肩挑二幼子刘朱、刘熹,途经河南桐柏,见地方山明水秀,便定居下来。我们是刘熹之后。父亲出生之时,祖父刘公正己已五十八岁,祖母潘氏四十五岁,二个年逾三十的异母哥哥均已儿女成群,还有一个五岁的姐姐刘耀南。是谓「老生子」,辈份远高于同龄者。父亲自幼聪颖好学,喜读古书,在中国新旧交替的时代

  • 文章王澍霖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8期  作者:戴樹勛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王澍霖 启蒙教育 家邦 山河

    前国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王澍霖博士,距生于民国五年夏历十月十五日于热河省凌源县大城子鎭半拉烧锅村,病逝于民国九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享年九十二岁。王博士祖籍山东,后移居河北,再迁热河,迁热后,世代以耕读为业,诗礼传家。广置良田,富甲一方。允为地方缙绅。极俱影响力。至其父王泽远老先生时。乐善好施。为赞助大城子守性寺之兴建,捐食米,长以车计,因而誉声载道,名闻遐迩。乡里咸以「王老八」称之,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王博士稚年失恃,由其胞姊带大。启蒙教育入私塾多年,熟读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