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启发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談文學的比較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2期  作者:徐百勝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文学 比较 易经 论语 启发 实用

    天文学,这种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易经运用的变化,谋略战略策略,心灵思想,现在一般人对传统文化的丢弃,遇到艰难困苦就徬徨无助,就是没有易经文学的素养。眞正文学的价値,是用在人类生活上的启发,以文字组织充实情理的篇章,能得到问题的解决,如法院的判决书,写得清清楚楚,使当事人望文定案,才是文学运用的目的。国人常常提及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论语是孔子师生问答的记录,不受平仄押韵,不管词牌曲调、排偶八股,是自然眞实的语录,没有庄子夸张的寓言,没月荀子艳丽辞藻,滔滔雄辩,没有

  • 文章靜思一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馬千里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教学启发 社会问题

    一、時代的寵兒際茲廿世紀末的今天,人類知識已臻爆炸時代,科技發達的超強國家,不但實現了太空人登陸月球的壯舉、洲際飛彈也在兩伊互戰中更表演了慘不忍睹的畫面。單以大衆傳播工具之彩色電視機來說,不但廣受家家戶戶之熱愛,更取代了昔日收音機之地位,已成爲未來市場上最具潛力的傳播媒體。因此,世界上各文明國家,爲了提高人民的知識水準,推廣敎育的普及以及適合大衆日常生活娛樂的需要,無不加強此項大衆傳播事業的擴張。因此,電視機已成爲劃時代的寵兒。可是,因爲年齡之差異,心理...

  • 文章感心启发大爱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劉耀華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交通事故 人性温情 启发

    初春的三月,正是百花爭豔的季節,其中有這麼一株高雅清香的花朵,還來不及綻放就突然凋萎了,令人痛惜、扼腕,然而她的芬芳並未止息,而是化作大愛,彌漫人間!民國97年3月21日下午4點左右,××汽車公司竹東廠技師楊××,以謹慎滿意的心情,開著保養好的車子出廠交車,在離廠十餘公尺處紅燈停下,沒多久感覺車後遭受輕微撞擊一聲,剎那間發現有人飛摔到車前墜地,楊××知道出事了,馬上下車了解狀況;原來是一對情侶騎乘摩托車撞上來,騎士擦傷,後座女生雖戴安全帽,因飛將出去,以頭撞地,昏迷...

  • 文章试论礼记学记篇所掲示的启发敎学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教育方法 《学记》 启发教学法” 要点归纳

    以就敎于高明。敎育的目的是在陶冶品行,化民成俗,培养善性挽救过失,所以一定要讲究方法。学记中所揭示的敎学方法,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最理想的「启发敎学法」。关于这种敎学法,学记上说得很明白,玆参照原文归纳为三点。㈠诱导学子,发挥潜能。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又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每个人都有他潜在的能力,若不受敎育,没有敎师的指引、督促,潜能便无法发挥。好像地层中的矿藏,不发掘,是无法发挥作用

  • 文章小快害義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30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2001-04-30
    关键字: 情理法 人情味 教育启发 友谊交流

    先哲有云『不以小快害义,不以小惠害道。』其理彰明而涵义深远。凡踰职分、失责任皆以为诫也。某日笔者于公车上目睹一出表达人生、启发人生的短剧,其中含蕴了情理法三大道理。从而窥见友情的交流及因逞小快而忘其职分;同时亦看到择善固执的一面,不因小惠而妨大义。更可爱的中国人人情味之浓厚与十步芳草随时可见之欣喜,笔者论事每禀持『此事虽小可以喻大』的观点,故不惮述而引申之:那天,星期假日,时适中午车中人少站上人亦少。一客登车,竟是驾驶先生的老友,哥儿俩一阵寒暄,此客将

  • 文章「閲微草堂筆記」選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詹邦畿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阅微草堂笔记》 论著选译 纪晓岚 寓言故事 轶事启发

    原著者簡介紀曉嵐,名昀,又字春帆,清代何間人。乾隆時中進士,他的官位一直做到協辦大學士。紀昀個性坦率,為人風趣,八十二歲逝世,諡文達。紀曉嵐博覽群籍,是一代才人。他擔任「四庫全書」總編纂時,每本書他都親自作提要編目錄。四庫全書計三千四百餘種,近八萬卷,為這樁艱鉅的編纂工程,不知他要付出多少的心血!他所撰的(閱微草堂筆記),共二十四卷,都是寫鬼狐神怪的小故事,在文字的運用上,雖然不若蒲松齡的(聊齋)生動活潑,但借鬼狐神怪以警惕世人,借因果報應以激勵風俗,用...

  • 文章詩歌與人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诗歌 罗家伦 移情 涵养性灵 启发人生

    作品,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性灵流露。中庸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尽性存眞,是涵养性灵的不二法门,也是文学修养的起码条件。启发人生诗歌的功用,诚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传染情感、启发人生、打破人与人的界限。」我们一般人都囿在习惯所划定的狭小世界里,对于此外的世界都是痴聋盲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诗人比较常人优胜,就在他们不但能看到广大的世界;而且引导我们一般人走到广大世界去观赏,像一位英国学者所说的:「诗人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去看」。希腊悲剧家和莎士比亚使

  • 文章偉大敎育家唐文治先生(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2期  作者:錫史  出版时间:1994-02-20
    关键字: 唐文治 教育家 国专 招生 启发式教育

    唐文治提出了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敎学原则,主张敎古籍原书,使学生能掌握关于古典文献的基本知识。在学习的方法上,他强调学生自学,所以学校1天只上4节课,其余时间让学生在学懂课堂讲授内容基础上,各就自己的爱好进行自学。如《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他就把自己用五色圈点过的一部,叫学生在课外过读,仅一年,学生就把这书通读一遍了。他尤注重启发式敎育。老师讲解不搞满堂灌,平日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每次作文,敎师都精心批改,有眉批总批,还用2小时向学生总结评讲

  • 文章閩籍留美學人·回饋母校·貢獻所學 訪世新校長林念生博士一席談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3期  作者:顏軫 出版时间:1990-11-01
    关键字: 林念生 世界新专 启发性教育 制片 新闻

    的观察,深感国内教育确有很大的进步,比起他当初受教育的情形,已有显著的不同?不过,他仍觉得国内的教育仍然僵化,不像美国活的教育。他说:活的教育课程与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朝气,带动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而僵化教育的结果,学生除了死背课文之外,可以说一无所得,更谈不到可以任其自由发挥的思考力与判断力了。重视启发性教育林校长特别强调学生的性向与兴趣,根据学生的性向因才施教,固然有其必要,但也不可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他赞成大学教育,至少让学生有三分之一

  • 文章國父孫中山先生覆呂劍秋先生函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4期  作者:傅金泉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国父 孙中山 改组军政府 辞去大元帅 从市著作 启发国人

    民国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国父孙中山先生由于不满政学系操纵改组军政府,愤然辞去大元帅职。于六月一日离开广州,二十五日抵达上海。决心从事著作,以启发国人。国父离职后军政府顿失领导重心,一时人心惶惶,国会议员,社会名流,纷纷函电国父,继续领导国人从事护法衞国之重任,国父均覆函述明去职之原委。其中之一,系国父于民国八年八月覆剑秋先生函,最足代表其去职之决心与剑秋先生友谊之深厚。函中有云:「…文既已辞职,义难反汗,此后仍当尽国民一份子之责,致力于社会事业,以副厚意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