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想起寧波小時候(十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5期  作者:袁嗣華 出版时间:1983-12-01
    关键字: 宁波习俗 的艺术 叫花鸡

    阿拉的艺术谚云:「中国菜,娶日本老婆,住法国洋房,坐英国汽车」。在这食衣住行,人生四大要件中,中国人竟也占有一席,以「」闻名于全球。而宁波古郡,位于江南福地,几千年来的文化堆积,自然对于「」这一门艺术,也有了不少的创新与发明。「无宁不成市」,这句话早已广传中外。从宁波到上海、到香港、到台北、到英国利物浦、到美国蒙脱雷派克,凡是有中国人聚集的社会里,无不有阿拉宁波人,在为创造事业,繁荣社会,而贡献一份力量。光说「」吧,在上面所说的各大都市里,祇

  • 文章故鄉的美食——燒大塊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期  作者:熊鈞亭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在长汀 材料准备 做法用量

    月是故鄕圆,水是故鄕甜」。关于,我们常常听人言「在中国」,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寄迹天涯的汀州人来讲,却更有着「在长汀」之感。这次同鄕会点中我来谈一则故鄕美食,深感意外,我既非烹饪专家,又非庖中名厨,从何谈起呢!既然点上了,只好滥芋充数。「好吃最是家常菜」,让我来谈谈家鄕味「烧大块」的作法如何?材料:1.黑毛猪五花肉三斤(白毛猪猪皮有异味不宜选用)2.冬笋半斤,香菇五朶。3.金兰酱油半碗。4.甜米酒半瓶(省产米酒亦可)。做法:1.先将整块五花肉置开水

  • 文章故鄕的懷念

    来源期刊:《浦東》 第19期  作者:曹麟根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故乡 江苏川沙 重庆 小市集 清明

    同学,现已久失连络。再南行经过潘家宅而「牛桥」即到达我家故宅,此宅系先祖父友才公所建造,占地廿亩,呈长方形成一独立村庄,四面环河,中间一栋古色古香之四合院砖房,与叔祖父系各占一半,可是两家都在上海谋生,因此将多余房舍免费供可靠之相识者居住,顺便看顾家宅,一得而二便也。淸明祭祖,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我浦东人称为「烧纸」,习俗为在淸明前几天,选一天通知近亲来家,会同至祖莹烧纸钱幷悬挂一贯白纸钱于坟顶,即祭如仪后返囘其子孙家中便餐,富有者备有酒肉,俗语所谓「淸明

  • 文章冬节圆话冬至

    来源期刊:《同安》 第82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冬至 做冬 祭祖

    每年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为冬至,即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和春节一样是同安的民俗传统节日,称「冬节」,俗称「小年兜」。人们都认为「吃了冬节圆又多一岁」,故又称「亚岁」,圆是「添岁」。『厦门志』礼俗卷说:「冬至,俗不相贺,谓之亚岁,各祭其祠。舂米为圆,谓之「添岁,粘米圆于门,谓之饷耗(即作为犒饷土地公以外的弥补)。冬节民俗要举办祭祖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宰鸡杀鸭,筹备鱼肉菜肴,做冬节圆以祭祀祖先。「冬节圆」是一种吉祥物。本地结婚,安奠都要煮圆,它象征

  • 文章吿别"粥倚楼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1期  作者:屠亞芳 出版时间:1997-11-10
    关键字: 嘉善 鱼米之乡 吃粥倚樓窗"

    一说起杭嘉湖这块宝地上的嘉兴人,我就想到自己的老家嘉善。嘉善是平原中的平原,连一个小山头也没有,嘉善人是否也是嘉兴人中的一个典型呢?嘉善人好像永远是稳稳当当、平平和和,与大起大落的冒险、闯荡绝缘,甚至连火气也没有似的,一天天平平静静有规有律地过下去,与平缓温和的语调合拍合韵。明朝的一个县太爷在县志中如此形容:民风淳朴,怠于经商,离鄕百里脸色就变。当地一句俗语说得更妙,,粥倚楼窗,一世好风光。人以食为天,金钱不可死贪却不能或缺,嘉善人何以如此沉得住气

  • 文章谜录连载(2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6期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谜面 孤军 菜馆账单 谜底

    陳太傅寶琛七言聯

  • 文章金门年俗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8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送灶 过年饭 发糕 祠堂祭祖

    高跷、舞狮、舞龙联欢、锣鼓喧天,喜气洋洋。甜糕、菜头糕、发糕是台湾常见的年糕,于元旦分享,取义「甜甜,生好生(男孩)」,「吃菜头,好采头」,「发糕,会发财」。在金门,只有甜糕、菜头糕,发糕没人做。另外,在台湾,元旦还有以龙眼干煮成的甜茶,亦即桂圆茶,也是取「甜甜生好生」的用意。金门不煎煮茶,而煮甜糕汤来吃,可能是因为台湾盛产龙眼,金门不产的缘故。金门各姓都有堂皇的祠堂,此乃由于金门人在海外谋生的很多,他们经常汇款回老家修缮祠堂,以光宗耀祖,祠堂大部分

  • 文章故鄉人物介紹 三先生丁有光其人其事(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0-12-15
    关键字: 丁有光 故乡 讲茶” 婚闹

    一方评理争面子,俗语说是「讲茶」。这六曹也不例外,于是万绥鎭上的「图公所」茶馆熙熙攘攘地挤得水泄不通,这是件大新闻嘛,谁都想去瞧一瞧这两对新人,谁都想去听一听到底是怎么囘事。六曹都先后去请了三先生丁有光,孔郑两家的家长陪同了他进入了图公所,羣情喧哗乱糟糟的情形才慢慢地静了下来。他倾听着六曹七嘴八舌自认为理由的述说,等大家讲得差不多了,他立了起来,习惯地咳嗽一声,淸了淸喉咙,首先打了个「哈哈!」才慢条斯里的说道:「请大家静一下,听我说,孔郑两家娶媳妇没有

  • 文章亥年話豬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6期  作者:李文博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猪年 传统特俗 节约

    以代表心意。上海人打人耳光,谓之「尼光」,足见学之广也。台湾近数十年来,因经济快速成长,社会普遍繁荣,都市内各类餐馆酒楼林立,大街小巷,比隣皆是,日常厅室满座,食客排队候缺,乐此不疲,食毕一掷千金,毫无吝色。大场面之婚丧酒宴,席开数十桌,司空见惯,贺吊亲友,不乏稍坐或中途退席者,因此,满台酒菜,倒有一半为侍者收去,均由后门送出,成为饲料或倾入汚水缸桶,暴殄天物,莫过于此。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之敎言,早已成为空论。某报曾统计报导:本省每年

  • 文章独桌与三套茶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4、5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79-11-10
    关键字: 独桌 三套茶 结婚礼仪 谢媒 喜酒

    结婚仪式大凡在民国十七年北伐统一前后,多由旧时老式古典婚礼而改为新式的文明结婚,盖取其简单而省时。例如:新娘可不要在头上戴凤冠身上穿霞珮,冠上覆方巾,并且一直埋首低头装做默默不语一副斯文的俗套了。就以笔者回忆所及,故鄕在婚礼喜宴中,尙有所请:「独桌」的怪名称;那就是男女双方于婚礼前一、二日,必定要宴请介绍人,俗称:「谢媒」,这样谢媒酒席就叫独桌,决无第二桌,相沿均用方桌款待。但自民国以来,已经有改用圆桌的了。惟女方款待新郞,或男方款待舅爷及新娘,在抗战前后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