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建共返回6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陽繞川古洞的千古之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1期  作者:云青 出版时间:1999-11-10
    关键字: 许氏宗祠 奇闻 古建筑

    浙江東陽市昌南馬鎭繞川村許氏宗祠樑柱兩側木獅子二十年一變顏色、祠堂沒有蛛網、蟲迹、纖塵不附,更奇的是烈火焚身不但不毀而且無燒焦之良,成爲浙江千舌之謎之一。許氏宗祠的第二進廳堂上鄰,安裝有長約二·五米,採用深浮雕表現手法,四獅戰球圖案栩栩如生。引入入勝的是左右兩側的雄母獅子分別二十年變回顏色。當左邊轉變爲灰黃,右邊則已由二十年前的灰黃變成暗黑色。村民眾口一詞,老人親眼目睹,深信不疑。尖垢不附又是該詞另一令人猜不透的東西,柱頂、樑身、檀木根本見不到任何塵埃,...

  • 文章憶韓國之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1994-05-10
    关键字: 韩国 旅行 古建筑

    爲看看外邊風光,以增我見聞,興起了旅遊國外之念。緣於七十二年秋,選定第一站爲東北亞,卽洽旅行社辦理赴韓一切手續,旋於八月六日啓程,是第一次出國,以興奮之情登上韓航客機。窗外的碧藍長空,儘是輕飄飄宛如棉絮的白雲,忽急忽徐,忽近忽遠。飛機平穩地飛過碧波萬頃,層巒疊嶂。由於現代交通的發達,國與國的距離拉近,眞令人有天涯若比鄰的感覺。飛行二小時到達「漢城」上空,窗外的景致逐漸由丘陵變成田野,漢城的街道也從迷濛的彩霞中顯露出來,臺灣與韓國時差一小時,航機降落金埔機...

  • 文章北平的天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天坛 祈年殿 古建 北京 建筑

    北平亦稱北京,因許多朝代建都於此。北平亦爲我國的文化中心,薈萃著許多學校和學術機構,其他古蹟名勝,更是不可計數;而在建築上的科學和藝術結晶,更受到舉世的欽慕。在建築史上放射異彩,飮譽中外的天壇,尤爲人們所贊嘆!由北平內城出正陽門,循著永定門大道,一直朝南行,快到天橋不遠處,折向東行,就可以看見古柏參天,濃陰夾道,就是炎炎夏日,溽暑蒸人的季節,行走在這條路上,也使人有身心清涼,暑氣全消的感受。再往前走,有一座寬闊的石基,名叫「丹陛橋」,這橋的長度大約二十公...

  • 文章灿烂的山西古建文化与开发(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董全庚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山西古建文化 代表建筑 世界意义 山西古建博物院

    三、山西是古建的渊薮山西保留下来各类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数有三·五万余处,是全国保存文物三万处以上的两个省份之一。西侯度是最古老的文化遗址。⒈政治建筑山西是炎帝、黄帝活动的主要场所。炎黄大战蚩尤的涿鹿,即运城市解州鎭。《孔子三朝记》云:蚩尤战败被杀,「身首异处,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古名其地为解」。《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四出征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回涿鹿,并「邑于涿鹿」而且在附近的王屋山「受丹诀」(祭天),以示受命于天。黄帝史官仓颉创造文字

  • 文章虹氣凌虛影搖波月——古橋天然博物館泰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翁少平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顺泰 木桥 石拱桥 古建筑

    1986年,省市文物部门拨款和当地群众集资共一五万元,进行大修茸。温州市书法协会主席林剑丹为之手书横楣匾额两幅,日「虹气凌虚」,一日「影摇波月」。比之上桥,下桥更长更宽更高,跨径也更大。1987年,国家文物局杨道明敎授专程考察了泗溪上下桥,称之为「江南第一例」、「独一无二的国宝」,并亲笔题书:「古建文物」、「民族精粹」,分别悬于下桥两首。桥梁专家茅以升敎授认为中国木拱桥始建于宋。而泰顺南边的坪溪、洲岭二乡之间,有座形态古朴优美的木拱桥,称「三条桥」。据清代泰顺《分

  • 文章梁思成林徽音考察山西古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黃健敏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梁思成 林徽音 山西考察 古建筑 《中国建筑史》

    一九五三年经梁思成修改,在《文物参考资料》第五、六期再度发表。<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收录于《梁思成文集二》,附有四十九张照片。有关佛光寺的文献照片当然不只《梁思成文集二》所刊印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的《林徽音文集建筑卷》,有五张林徽音在佛光寺的照片,看到林徽音在寺内大殿中的留影,娇小的身影分外衬托出唐代佛像的宏伟。一九三七人的调査足迹遍及山西省北部十个地方,这是林徽音最后一次参加古建筑田野调査。因为抗战逃难期间痼疾肺病复发,导致身体日渐衰弱。尔

  • 文章尋「寶」記——搶救一批珍貴的石礎雕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喬正安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考古发现 古建遗物 抢救保护 文物价值

    设计,高超的雕刻技艺,眞可谓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欣喜之中发现,这两件石鼓础遗存在杂草丛中,周围残墙多有倒塌,而墙外便是大道,实为其安全担心。幸庆,县公安局陆创战等三人来鎭公干,于是我们四人便将两件石鼓抬进机关伙房。看到这众多而又雕刻的如此精美的础石,可以想像该建筑是何等的壮观与华丽。那么这些石础来自何处,经了解,原系牛杜会馆(亦称油酒会馆)古建筑遗物。何为会馆,据《创建会馆记》碑文载:「馆以会名,何所放乎?考之邕沮,二水会合同会其有极。《疏》谓:会为集会。又曰

  • 文章遊訪少林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少林寺 游览参观 少林武术 古建筑 碑碣题记

    瑞金 楊曉蒼「久仰嵩山美,有緣訪少林。碑林映佛寺,武術貫古今」。——這是我遊訪少林寺後寫下的一首五絕。少林寺是老少皆知、名揚海內外的我國佛教大叢林。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巿西北的茂密林木之中。背依五乳峰,山色清幽。面對少室山,諸峰聳立。寺前有一道蜿蜒曲折的少溪河,河水清澈,潺潺注入少林寺水庫。整個寺區茂林修竹,山明水秀、層巒疊嶂、氣勢雄偉。殿、堂、亭、廊、星羅棋佈、碑碣林立,寶塔點綴、大雄寶殿隱現在參天的古柏之中,顯得肅穆壯觀。「五洲四海來朝拜,車如流水人...

  • 文章溪口半月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期  作者:孝水老民 出版时间:1970-10-31
    关键字: 溪口镇 雪窦寺 历史古建 往事回忆

    普天之下的地名,以溪口、江口稱者;不知凡幾,而獨以奉化縣之「溪口鎭」爲盡人皆知者,其故安在?!蓋以人傑則地靈,其由來也久矣。(溪口爲剡溪之口,唐人詩,爲愛名山入剡中!)二十九年之初冬,筆者於役東南,時抗戰方殷,寧波尙未淪陷,後方運輸由寧波而至金華,以溪口爲必經之路;於是此小鎭乃大興旺。筆者爲協助軍運,由寧波運白布數萬綑至金華,以溪口爲第一站,夙聞溪口之名,至此乃得一遊。在甬時得友人介紹函數通,到溪口時,先住杏花村飯店,一行十餘人,嫌其狹小,乃於次日至武嶺...

  • 文章寧波舊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期  作者:李子瑜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宁波 宁波地志 地方建筑 古建筑

    寧波係家鄕舊■治之稱,早年名爲會稽郡、慶元、明州等府,明洪武十四年始易寧波府,城郭建造,時代亦久。民國十六年寧波拆城,建築環城馬路時,發現城磚上印有尉遲敬德督造,及洪武三年等字樣,爲唐明兩代重修之遺跡。城垣成爲長方形,全用巨磚和大靑石所砌就,城牒蜿蜒,譙樓高聳,週圍長約十數里,城門闢有東渡、靈橋、長春、望京、通利,鹽倉等六門,各有甕城及內外兩道城門。西南通有環城河道,船隻在民初,可進西門,駛過河利市橋,鼓樓前渡母橋,而達濠河頭或南門外永寧橋,東北接連奉化...

共61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