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文献资料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鬼方隗姓赤狄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6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7-06-30
    关键字: 历史文献资料 鬼方见解 学者观点

    昆夷薰育玁狁自系一语之变』及认『胡与匈奴与獯鬻玁狁前后相应,其为同族』把这些戎狄一以贯之的做法,殊觉与事实不合,不论就纯历史学术观点或边疆观点,及涉及民族西来说之关系,都有再硏讨的必要。戎狄何等复杂,除了昆夷玁狁匈奴之外,还有姜戎、茅戎、条戎、骊戎、大荔、无终、鲜虞,及集团的白狄、犬戎,以及秦穆公伐西戎『开地千里益国十二』,其千里之中皆戎也,何止十二国哉?所谓昆夷玁狁獯鬻者,不过是有机挂名中国之典籍者耳。其来源、历史、兴衰,各有不同,与鬼方并无氏族级

  • 文章江蘇泗陽境內的徐國古城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1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1-20
    关键字: 徐国古城 文献资料 历史变迁

    在苏北徐淮海广大的平原上,联系中国大陆南北的运河,和蜿蜓华北七省的黄河,居然有一段大约二百华里,能够作双线平行,向东南奔流长江和黄海。不过,黄河在淸朝咸丰年间,已经在河南兰封铜瓦厢改道流入山东。苏北这一段,从此干涸,祇留下一条高过平地两三丈的大堤和河槽。如今在河槽内遍种大麦、小麦、高梁、玉蜀黍,绿油油的徒供后人凭吊而已。泗阳,就在这条黄运平行线上,从宿迁东去汇阴的中途。属于江苏省的一个三等县,历史不算悠久。在宋朝以前,仍然属于宿迁的一个桃园鎭地。蒙古人

  • 文章沭城史話 沭陽縣之沿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4-09-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文献资料 《沭阳县志》

    沭阳为古老之县,有数千年之历史,因政权更迭,其名称亦相应变化,时分时合,时合时分,或数县合而为一,或一县分为数县,变化频繁。余根据多种《沭阳县志》及相关资料记载,将其沿革情况综述如下:沭阳,古炎帝少皞之墟也。《禹贡》谓为徐州之域。帝喾、唐尧、虞舜及夏商五代,均为徐州之地。《通典》载:周将徐并入靑,为靑州。春秋时代,属于郯子国(少昊之后裔封于此)之地,后为楚所有。《方舆纪要》载:秦并天下,初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沭阳初为薛郡之地,后属郯郡。《汉书

  • 文章天水历史成语解析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8、69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天水历史 成语解析 历史资料 文献资料

    历年来,有许多历史成语,我们朗朗上口,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历史与我们有息息相关的情结,那份割不去剪不断的情结。本文献特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供各位乡亲玩味。三皇五帝历为传说中的我国远古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语见《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三皇有六种说法:1、天皇、地皇、秦皇(《史记·秦始皇本纪》);2、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记》引《河图》、《三五历》);3、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区》);4

  • 文章明清時期海州城郊的四座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宋繼奎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祭祀文化 文献资料 历史背景 学者观点

    的,中后期有的相违背。正是遵照明朝廷的诏令,海州知州田植于洪武九年在海州城郊建了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郡厉坛。清代沿袭明制,雍正三年,知州李震又建了先农坛。这就是海州城郊「四坛」兴建的历史背景。古代地方志由于受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事物只作了简略的记述,对具体的过程和背景往往忽略,这就给后人的阅读和理解增加了困难。明清〈海州志〉也不例外。为了加深对海州「四坛」的理解,下面将其与有关历史资料连接起来叙述,以期窥得全豹。社稷坛:是祭祀土(社)神和谷(稷

  • 文章海清寺阿育王塔的历史沿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武可鉞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阿育王塔 风景名胜 历史沿革 文献资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兴到衰、直至灭亡,或者延续。海清寺阿育王塔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上世纪七十年代,市革命委员会、市文教局在阿育王塔前镌刻两块碑刻,说明该塔造于北宋天圣年间(一〇二三~一〇二六年)。古蹟、遗存、史料会「说话」,它是历史的见证。有了它们,就会给现今的社会带来人文和人气。随之而来的就是商机,给地方带来繁荣和兴旺。「海清寺阿育王塔」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对于打造今天的港城成为国际海滨城市、旅游城市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宝贵

  • 文章伊山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張可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伊山 风景名胜 历史故事 洪迈 文献资料

    君不見古來海客談神山,縹緲虛無總茫然,爲君我欲歌神山,山在灌雲天地間。天工開物辟八荒,神山已在海一方,此山自古名大伊,石器時期已發祥。君不見南來平川極目望,數百里中坦蕩蕩,忽睹伊山突兀出,崔巍獨立如屛障。繞行一周廿餘里,十二青峰指天罡。山高雖無三百米,内中卻有萬象藏。進得山來如仙境,古、佛、神、奇耳目芳。首歌古事不虛言,伊山原在海裡邊,歷經滄桑億萬載,波濤汗漫無人煙。精衛填海海東移,伊山登陸來人間。坤母黃河挾泥沙,呼嘯咆哮來造田。隨後遷來拓荒者,距今六千...

  • 文章鄕土史話 碩項湖碩項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張奉先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乡土史话 硕项湖 文献资料 历史故事

    清康熙十六、十七年間,黃河決堤曾經淤塞了一個大湖。其方位,大約在今灌南縣城—新安鎭之西北;沭陽縣馬廠鎭之東北;灌雲縣南崗鎭之東,南崗鎭之東北原有一個胡坊鎭,便是湖的北界。據史誌記載:該湖東西寬四十里,南北長八十里,總面積在八百平方公里左右。這就是古地理上的碩項湖,或稱石濩湖、碩灌湖。據《太平寰宇記》之《神異傳》記載:湖底本是一個郡縣城。秦始皇時有童謠云:「城門有血,城當陷沒」。當時有個老婆婆聽了,整天坐立不安,生怕有一天人隨城陷,一命嗚呼!所以,她每天早...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