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京历史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情画意说南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南京历史 南京简介 名胜古迹

    宫,明孝陵,梅花山,孙中山纪念馆,灵谷寺,无梁殿,廖仲恺墓,天文台等近四十个旅游景点。南京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如唐代的李白、杜甫、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宋代王安石、辛弃疾等,都在南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鸟衣巷」,韦庄的「金陵图」;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是以南京历史为背景,或以南京市井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这些文学瑰宝更加丰富了南京的人

  • 文章憶金陵·懷往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2期  作者:宋希尚 出版时间:1977-08-10
    关键字: 地理状况 南京历史 市内建设 住宅区建设 天井设计 防空计划 扩建机场 劳动服务

    海角淹留,把酒中天,氣爽高空,憶五洲湖畔,荷田影密,莫愁堤外,柳線煙濃。大好江南,六朝勝跡,城廓縈迴,明故宮,常無寐,聽鷄鳴古寺,斷續疏鐘。南來如此倥偬,傷心處關山路萬重。任扶疏桂馥,香凝露井。嬋娟月滿,雲淡紗龍,莫記悲歡,且看圓缺,還我河山指顧中。青山在待,金陵洗馬,重醉秋風!

  • 文章山川形胜忆南京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7期  作者:方誠 出版时间:1975-01-31
    关键字: 古都南京 江宁府 南京形胜 六朝往事 历史名城

    鉴于北部边防的重要,永乐年北迁,南京乃改为留都。淸灭明继都燕京,又改南京为江宁府。太平天国,交定都南京,时称天京。民国定鼎,首设都于南京,其后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革命军入南京,正式设府,以历史言,系第十次,前后凡都六百余年。南京形胜:南京之成为许多朝代的首都,并非偶然,实多得于山爪形势之盛。特别是唐以后,版图扩大,由关中地区而向南延展。王应麟谓:『金陵依山带河,九州天险,……以东南形势,而能与天下相权衔者,江南而已』。诸葛武侯亦曰:『金陵钟山龙蟠

  • 文章瞒天过海、只手遮天日本窜改侵略史实——石美瑜要为历史作见证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期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日本侵华 历史考证 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日本人久已多方意图文过饰非,掩遮早年侵略罪行,想使世人忘记其在第二次大战中的种种残酷恶毒行径。故日本文部省最近审订中小学敎科书,就对二次大战期间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大加窜改,因引起了有关各国朝野人士的重视与愤怒。除纷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外,并在全面揭发日本当年侵略的史实罪行,以加深世人印象。因日本文部省指示学校敎科书的出版商不得以侵略的字眼形容日本军队在中日战争及二次大战中的行动,而将以「推进」等委婉的说法取代之,现学校历史课上,已逐渐以这种字眼

  • 文章三千无主孤魂碑 南京大屠杀铁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1期  作者:劉廣定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侵华战争 历史 日本否认

    台大教授 刘广定报载日本右翼团体举办研讨会,否认南京大屠杀。现拟举出一项以往都忽略的「铁证」。民国二十八年一月,汪伪政权尙未建立,南京市政是由日军控制下的「市政公署」负责,时任「督办」的高冠吾曾令卫生局收集中山门外灵谷寺、马群一带遭日军杀害者遗骨三千余具,葬于灵谷寺之东,并立「无主孤魂碑」,其碑文曰:「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余奉命董京市。唯时去南京事变将及一载,城闉、丛莽、山颠、水涘有遗骨焉。余既收残骸于城上,得二十有六而瘗之。越二月,村民来告茆山、马群

  • 文章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永汚青史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林国卿 出版时间:1982-08-01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谷寿夫 石美瑜 历史资料

    谷寿夫伏法是铁证的史料,罪行有案可稽八年抗战第一年的冬天,残狠的日本军人侵占我国首都南京后,展开了血腥的「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人总数达三十万以上,这是举世痛心公认的人类历史的汚点,但如今日本文省部,却有意窜改这段历史;但血迹斑斑,又怎能抹得掉呢?日本文部省最近审定的中小学敎科书中,居然试图窜改「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史,以「模糊其战争责任」(日本报纸语)。这些敎科书认为屠杀之起因「系因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蒙受很大损失,才引起日军的激愤,杀害了很多中国

  • 文章南京总统府历史遗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南京总统府 历史遗迹 游览见闻

    我曾数次去过南京,并有机会进了南京总统府,看到许多历史遗迹,见物思人,感慨良多,今回忆并记忆如次。石舫石舫位于西花园水池南侧。石舫又称「不系舟」,意即不用绳拴的船。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在督署中建此石屋,形态如船,基座在水池底部生根,船体用青石砌筑,故名「石舫」。船体以上部份用红木制作,精雕细刻,玲珑剔透。乾隆帝数次南巡,曾多次在石舫休憩。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再下江南时,应两江总督尹继善之请,曾欣然挥笔题赐匾额:「不系舟」,此

  • 文章三度返鄕的南京之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5期  作者:羅志道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南京 台湾 宁波 返乡探亲 历史博物馆

    这种过往的历史情结,跟他们再怎么说也说不淸楚,还是将它永远埋在我的心底较好。今天是九月二十五日,我到南京后,已住了两夜,因宁波有事待理,我决定在今天中午搭机飞返,陆文雄为我调派一辆小车定上午十点由他与六弟陪同到机场。老学姊的病情,据她的女儿贤良今晨吿知,在昨天深夜因剧烈咳嗽后,发现浓厚血块,因此在情绪上使她极不稳定,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彼此无话可说,只有心照不宣了。我嘱她随时注意,尽人事,听天命。临行前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到她的房内,向她话别,她勉强起床

  • 文章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下棋故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徐漢三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朱元璋 徐达 南京定都历史 莫愁湖由来 胜棋楼典故

    谈到这故事,先从南京建都于莫愁湖说起。南京是中国古老国都,远在三国吴王开始建都取名建业,后来晋朝南迁,在南京建都取名建康,宋、齐、梁、陈四朝亦在南京建都。大明开国在南京建都,取名应天后改南京。洪秀全太平国,在南京建都取名天京。西历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开国大总统,将南京为定中华民国国都,南京分为东南西北四区。分布名胜、古寺、古宫、古堡,天然山湖风景甲全国。西区水西门外,约二里路程,有一大湖,相传六朝时代,有一位美女名莫愁,居住湖边擅唱歌曲,歌声高雅

  • 文章故都南京简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左斌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南京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交通便捷

    南京古属禹贡扬州之地,战国时代属楚,楚威王见此处有王气,遂埋金予以镇压,称「金陵邑」。三国时代,孙权在南京建都,筑石头城,时称「建业」,是南京作国都创始。以后东晋及宋、齐、梁、陈,都在这里建都,称「建康」。隋唐时代,先后改称「蒋州」「丹阳郡」「金陵」「白下」「江宁」及「金陵府」,南唐在这里建都,改名「江宁府」。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于洪武元年定都南京,称「应天府」。明成祖迁都燕京,改应天府为南京,此即南京名称之由来。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乃扩大城垣,东达钟山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