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医药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邦药杂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吳舟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医药 伊尹 国药堂号 药物贡品 图经本草

    海邦药,华章灿烂,欲撰全,实难胜任。无奈乐此不倦,故而泛舟海,俯拾一鳞半爪,兹作小记,以响读者。汤药始祖—伊尹位于灌云县城东北约二十公里处,有一座峰峦俊秀,岩岫嵯峨,草木葱茏,泉水汇漾,古迹处处,清花送香的探幽胜地—伊芦山。相传,这里是我国最早的美食家商朝开国元勋伊尹晚年采药之所,因以为名伊菜山,后又演称为伊芦山。《连云名胜一瞥》记说,伊尹隐居此山结茅为芦,故名。伊尹,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耕于莘野,尝负鼎俎,以

  • 文章談「備急千金要方」與藥王爺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2、23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孙思邈 医药 药王 历史

    据前数日外电报导,称世界最古老的一本中国的医药书藉「备急千金要方」在日本被发现且保存下来,其实并非失传,在故鄕关中各城市书店均有出售,名曰「千金宝要海上方」与中国医药硏究所主任那琦所说目前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八种不同名称的孙思邈的「千金」医药书藉,其名称为:「重刋孙眞人备急千金要方」,「孙眞人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眞人备急海上仙方「等等。这些珍藏于故宫的孙思邈的书藉,大部份都是日本古代的版本,且并不全,我国古代流传的则很少

  • 文章记常熟中医药博物馆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8期  作者:邵保江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常熟 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文化 中医药历史

    在常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中医学术源远流长。甚多的中医流派均汇聚于此,精华博文,名医汇粹,使常熟的中医文化,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创立有五十年的常熟中医院,不但保持传统的中医精髓,发扬中医文化,且结合现代科学的步骤,去腐存菁,开创新颖的现代化中医学,以此目标前进。为了使社会各界了解中医药的进程,和中国医药的文化底蕴,常熟中医院经过短短七个月的筹备,于去年(2008年)11月创办了“常熟中医药博物馆”。馆内共有藏品五百多件,载录的常熟历代名医一百多位,及其

  • 文章故鄕医药 衞生之囘顾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期  作者:高景泰 出版时间:1970-06-20
    关键字: 故乡医药 无锡医学历史 医学器材

    我对于故鄕过去医药衞生的情形,由于缺乏参考资料,仅能就记忆所及,随写一点囘忆,当然不能作为无锡完整的医衞历,并且漏误之多,当在意中,尙望鄕耆硕彦予以指正补充,期能成为一篇完整的医衞实,以供编印县志的参考!吾鄕过去之医药,一如国内除数大都市外之其他各地一样,都以中医中药为主,西医诊所,屈指可计,且仅限于城区,其公共衞生更谈不上。自北伐成功,奠都南京后,在县政府内设有衞生科员,在警察局内,设有卫生警察在故鄕负盛名已久,但一般人非待重病绝症时始去求治,当时

  • 文章河东中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暢達 李新潮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运城中医 传统中医药 解放后中医发展

    统治阶级视医生为三教九流之辈,所以在历代地方志中对医学发展情况记述较少,仅能从其它相关事记载中了解医药发展状况。清.康熙五年版蒲州志中记载:“唐代蒲州设医学博士一人,元代河中府设医学教授一员,明代蒲州设典科一员,清代设医学司一员”;元大德七年(一三〇三)立的芮城清凉寺创修碑是由“临晋县医学教谕景融书丹”,可知元代县级也已经有了管理药官员之设置;另据蒲州志,临晋县志记载:明清之际,官方还设“惠民药局”,兼行政管理与药品经销于一体。从上述实来看,医药活动已

  • 文章三七的由來與其造福人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嚴餘昌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三七 历史渊源 医药功效 经济效益 地方特产

    是苗语「cbei」(猜意为山漆)的意译,它来源于最早发现,使用三七的苗族先人,他们认为三七「能合金疮,如漆粘物」故把三七同漆家具的山溙都称为「cbei」。后来人们为了将其同「山漆」区分开来且便于书写就把它写作「三七」。另一种说法是「三七」因每株平抽三枝,每枝并生五至七叶而名为「三七」。三七在西南山区民间运用的历源远流长,但文字记载始见于杨清叟的《仙传外科方集》(一三七八年)自明代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将其收入药学典藉《本草纲目》载:「三七」又名「金不换」。足证

  • 文章唐代的醫學(上)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鄧寶輝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史 唐代 医药事业 医疗教育

    唐代的医药事业方面的成就,是我国文化上的重要的环节,虽然隋代创设了「太医署」,并且藉著此组织实现了我国教育上关于医疗教育计划的第一步骤,因为当时的太医署内设有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等官职(注一),统理关于医药学的教学事宜;不过,唐代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具体和完善的医学教育计划在我国获得了开花结果的机会。造成唐代医疗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政府发挥了太医署管理全国医药事务的潜能。考唐代太医署的组织相当庞大和严密——新唐书百官志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