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利是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品二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王來漪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小品文 新年红包 养兔 利是

    越来越平淡。像几十年前那样,早一个多月已经在筹备过年,然后新年由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在满街满巷的鞭炮声、男女老幼的欢笑喧哗声中欢天喜地的渡过。那种喜气洋洋普天同庆的欢乐情景,大约以后都不会再见到了。不过小孩子的过年红包,倒还跟着风俗存在。而且还跟着物价指数而膨胀。难怪小孩子们都伸长颈子等过年捞一笔。香港人称红包为「利是」。通常有软硬两种。软的是十元港币一封,合台币约四十余元,硬的是五元硬币一封,合台币才二十余元。小孩子们伸手接到的是轻飘飘的,当然笑逐颜开,接到

  • 文章廣東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64期  作者:鄧普勒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团拜利是 广东人事精神 台湾政事 先人革命精神

    今年(一〇三)大年初二,北广循例于早上九点举行团拜,但见数百乡亲扶老携幼,一团喜气挤满会场,互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然后,大家领完「利是」尽兴而还。二月廿二日,台南汤德章纪念公园,绿营一群台独份子,以绳索把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套头拉倒,于背面漆写「ROC OUT」(中华民国滚蛋),正面则喷书「KMT DOWN」(国民党下台),继以粗暴丑陋的脏脚,踩踏像头,仿佛彼此曾经结下不共戴天之仇,非如此不足以消心中之恨。我们看见舆论发布图文,作公正持平的谴责与挞伐。马

  • 文章客家人「利是」探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利是”观念 民间礼仪风俗 历史探源 民俗文化

    新春佳节孩子们最兴奋的就是可以得到大人派的利是,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春节给的钱叫「利是」?「利是」原来写作「利市」。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贸易买卖获得的利益,二是吉祥、好运,常用于汉族的民间礼仪风俗,开始时用于婚嫁。《东京梦华录》中有「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人乞觅利市钱物」的记载;后来也用于贺岁,有祝福吉祥、好运的意思。为了区别「利市」的两个意义,后来第二个意思就写成「利是」。封利是,派利是,作为一种贺岁风俗,主要流行于广东、香港和澳门、台湾等地,这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