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创办事业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張翰蕃先生的平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胡希汾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张翰蕃 人物行传 生平事略 创办事业 早年阅历

    审计学及政府会计等课程。他在中央党部服务的二十余年之间,对于各级党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的培训,不遗余力,贡献实多,为历任秘书长所信任倚重。中央自六全大会以后,因宪政即将实施,党费应谋自筹,决定创办事业,期以事业盈余供应党的经费,翰蕃先生奉派兼任树华公司常驻监察人,及亚东银行筹备员,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等职务,荩筹协力,多所推动,所惜大陆遽变,事业荡然。来台之后,担任裕丰纱厂公司董事兼总稽核历十七年之久,公司业务在台北,工厂在丰原,(至五十七年丰原厂出售

  • 文章七十年的回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秦慧伽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七十年 生平家世 童年经历 求学生涯 教书育人 山东大学 创办事业 杭州电厂 长兴煤矿 云南锡业公司 为人处世 养生之道

    最后一步就实行剪线。一时引起无数纠纷,但在严格执行不到三个月之后,欠电费的恶习就完全消灭了。后来有一次冯玉祥的住所被剪了线。冯指明要负责人去见他。我到了后,冯拍案提出质问。我把执行剪线是维持公用事业要素向他说明。同时问他高级长高应否守法。他听了之后连忙道歉,还把他的庶务员叫来申斥一番。叫他以后必须按时交费。建委会的任务是办国营事业来做民营事业的模范。于是创办眞茹国际无线电台和国内无线电台二十七处。中国以前电信交通只有有线电,从此绕开始有了无线电。同时为了供应

  • 文章阜宁人在台所创的文化事业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创办学校 文化事业

    家住阜宁五汎港,离我家不到十里。他的长兄继周先生,与我初中同班同学,交称莫逆。我每到五汎港,必到他家,思农先生与我,迄今互不相识,此诚不可理解。继周先生年少英俊,才华超人,惜享年不久。其父年老丧子,心灰意冷,一切消极,不求进展,认为后继无人,竟将开张多年而生意正旺的仁泰永商店关闭。老人万想不到,他的耳聋残障的幼子思农先生,居然大有所为,远在千里之外人地生疏的台湾寳岛,创办一所启英聋哑小学。虽为小学,实乃一大文化事业!若死后有知,老人不知如何喜悦呢!我的个性

  • 文章人師醫師胡鵬棻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4期  作者:繆瓊編 出版时间:1994-12-31
    关键字: 胡鹏棻 中医事业 人物回忆 创办药厂

    本乎经验,融会贯通而撰述。计有警察实务论等十种[1];一面精研中国医学有成。以其眞知卓见及丰富阅历,对中国医事政策加以论述,或对中国医书,加以整理或诠释为有条理,有系统易于阅读。计有三民主义医事政策之研究、阴阳法则与伤寒论病位病症之科学解说等十一种[2]。因而五十七年春应考试院中医师检定考试及格。同年冬应中医师考试及格。尝利用公余之暇行医。嗣为专心致力医疗事业计,乃请准提前于六十七年七月退休。在台北市设立良兆中医诊所。妙手回春,活人无算——尤擅治肝炎、血友病

  • 文章護國討袁幕後人物王伯羣與王文華(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黔军入川 讨袁运动 北伐战争 航空事业 创办学校

    文华生后哀荣如此,而袁则遭受显戮,相去殊有宵坏之别了。恶人有恶报,天理昭彰,宁不可信。至王天培与彭汉章并未以袁祖铭之死而变节。在当时的形势,即欲变节,亦不可能;故仍随国民革命军北伐,进驻徐州。会孙传芳部反扑,两部未尽扼守待援之责,贸然退出,他们还以为和军阀混战时代一样,进进退退,毫无所谓;而不知国民革命军乃纪律严明,信赏必罚。以军纪科彭王之罪,乃临阵脱送,是唯一的死罪。这两个跟袁祖铭一样的背叛长官,投机取巧分子,至此也得到应得的报应。王伯羣与航空事业伯羣大哥

  • 文章江蘇模範縣:南通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3期  作者:張正藩 出版时间:1977-09-10
    关键字: 张謇 南通自治事业 兴办实业 创办教育

    南通是江苏省的一县,位于长江下游的北岸,拥有八千方里和一百三十二万人口的县份。它在历史上并无赫赫之名,但是民国以来,一提到这个地方,无论中外人士,都不感觉陌生,这就因为它的自治事业,具有相当成就,赢得南通模范县之称的缘故。外国人常批评中国人不能自治,但是一经参观南通治绩之后,莫不交口称誉,以自视天之骄子的欧美人和以神国自居的日本人,都不得不视为奇蹟,足见南通自治事业,并不偶然,是値得一谈的了。一经提到南通模范县,就使人联想到一手造成模范县的一位传奇人物

  • 文章张季直与其南通事业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0期  作者:周天賢 出版时间:1980-04-20
    关键字: 张謇 南通事业 投身实业界 创办纱厂 推行自治

    推行地方自治和發展國民經濟,是我們建國的基本原則,也是使國家躋於富强的主要途徑。在現代,因爲大家都已經領受了三民主義的思想敎育,所以對此也就有了相當的認識;但在五十多年以前,而能有這樣的卓識遠見,並且能够身體力行的,實在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所以我們衷心敬佩當時的大實業家南通張季直先生。

  • 文章江西省靖安詩社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胡德安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靖安诗社 靖安县 文化事业 创办刊物 诗词创作活动

    梦兰,县城人,他雄于诗文,有《天香全集》,其中的《白香词谱》称誉于世,塡词者奉为圭臬,收入《四部丛书》。「五四」新文化运动,诗词受到冲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极少有人问津,而在靖安的深山老林里,不少耆宿继续吟咏,清韵不绝。文化事业繁荣昌盛,传统诗词蓬勃发展,我县在一九八三年四月组织了「双溪诗词笔会」,一九八七年四月成立了「靖安诗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现有社员三三〇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二六人。自一九八八年开始,各鄕相继成立了诗社,共有社员二七五人

  • 文章一代报人的典型、一世理念的坚持——追念本报创办人余纪忠先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2期  出版时间:2002-04-15
    关键字: 创办人 台湾新闻事业 生平简历 悼文 推动民主 两岸和平

    本报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已于昨日溘然辞世,享年九十三岁。当噩耗传出,我们收到不少贤达的函电哀悼,也接到不少读者的问询关切,作为领导时报系五十余寒暑的大家长,我们对余先生确有万般的不舍,作为为台湾新闻事业奉献长达半世纪的报人,我们对余先生更有无比的追思与怀念。余先生成长于烽火漫天的时代,亲历战祸的纷扰与生灵的涂炭,对族国救亡图存的大爱,成为他心悬一生的信念,对自由民主理念的坚持,更系他矢志不改的职志。五十年前,在台湾形势陷于危急存亡之秋,人心浮荡不安之际,余

  • 文章有關江蘇經濟建設之種種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 第21期  作者:陳果夫  出版时间:1982-02-15
    关键字: 经济建设 创办学校 农业经济 金融性事业 人物回忆

    机器价格,正在着手进行,亦因抗战中止。我们还有几个新创办的职业学校,各有特定的事业目标。如宜兴的陶磁,虽然历史甚久,但祇能造小的器物,如茶壶花盆之类。我们计划造大的陶器如浴盆及其他新式衞生用具,当时已建有大窰,并且制成了小便池、及新式面盆等样品。又如扬州的酱菜、苏州的糖菓,我们都曾计划分别设立大规模的罐头厂及糖菓厂,推销国内外,惜乎都受抗战的影响,未能实现。江苏在吴淞地方,有一省立水产学校。建设厅对这学校,非常注意。该校原来祇有一艘老式渔轮,作学生实验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