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凤阳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哀聞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本會 本社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廖寿廷 凤阳 哀闻

    本会故常理廖寿廷出殡本会本会故常务理事兼广西文献发行部主任廖寿廷鄕长之丧,于八十一年九月二十日上午八时三十分在台北市立殡仪馆福寿厅举行家祭,惟其妻、女及弟远居大陆,未能如期来台奔丧。随即于九时举行公祭,到有其长官、同学、同袍、同鄕及亲友等二百余人,备极哀荣。公祭毕,随即启灵发引,安葬于台北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同鄕秦凤阳先生逝世本社本社社务委员兼文献委员会秘书秦凤阳鄕长,贵县人,于本(八十一)年九月八日因车祸脑部重伤,经送荣民总医院救治,医药罔效,回天乏术

  • 文章哀聞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本會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哀闻 孙国铨 罗维麟 凤阳

    来亲侍汤药,辛劳备至,突遭失偶之变,同仁等亦莫不同声哀悼。秦凤阳先生出殡本社本社社务委员兼秘书秦凤阳先生之丧,于八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怀源厅举行告别式,下午一时三十分家祭,二时三十分公祭后发引火化。到有其生前长官、同袍、同事、同鄕及亲友等二百余人,备极哀荣。其生平事略另文刊载。

  • 文章題鳳陽明陵

    来源期刊:《安徽文獻》 1、2  作者:康有爲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凤阳 明皇陵 康有为

    舊日銅駝竟荆■,於今石馬委灰塵,懷空成住原难免,五百年間只愴神。

  • 文章題龍興寺明太祖畫像

    来源期刊:《安徽文獻》 1、2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龙兴寺 凤阳 朱元璋

    坏寺颓墙照夕阳,铜锅石碣甚荒凉,龙颜隆准开皇业,终近僧房事可伤。丙辰(民五年)九月游明凤阳陵摩碑碣及所造铜锅,瞻太祖像,不尽色空之感,大刼难逃,为僧与为帝一也。

  • 文章凤阳花鼓、政治诬蔑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7期  作者:姚夢生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凤阳花鼓 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忽必烈

    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郞,奴家没有儿女卖,肩揹花鼓走街坊,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凤阳是个好地方没有错,它是安徽省北部的重鎭,其地控扼颍水、泗水,襟江带推。明朝为府治,辖凤阳、怀远、定远、凤台、灵璧五县及寿、宿二州,淸仍沿之,至民国成立才改制为凤阳县。凤阳位于蚌埠市之东,在历史上有重要战略之价値。至于出了朱皇帝,才造成十年到有九年荒,那是不合科学原理的,完全是淸王朝

  • 文章明陵煙雨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7期  作者:潘紹遠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凤阳八景 朱元璋 皇陵碑文 明皇陵

    务德,必仿佛于殷商。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七月吉日建注释:1.父皇朱世珍进封仁祖。2.据考朱元璋原籍为江苏句容朱家庵,値年荒歉,逃至安徽泗县。祖妣殁葬洪泽湖上游葫套,再迁凤阳南鄕。3.皇妣陈太后。4.孟兄朱兴隆追封南阳王。5.田主之兄「玉牒」谓刘继祖,「翦胜野闻」谓刘大秀,帝感施地之惠,封义惠侯。6.「玉牒」云:「帝父母死,无食,时年十七,入皇觉寺为僧。邻人汪文助为之礼,汪文盖汪母之子,敕授世官,令衞皇陵。」7.

  • 文章(忆古溯源)说说我国的无字碑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緒蔭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考古 石碑 泰山 凤阳县 无字碑

    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谢安,其人极为自负,认为自己的文章、书艺均冠绝当世。他临终时,家人提议他的陵前碑上拟请著名文学家殷仲文或陶潜撰文、王献之书写时,谢均不允诺,最后留下无字碑。北京明十三陵中的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等门前的碑也都无字。那是因为这七陵都是在嘉靖年间先后六年中建造起来的,而当时的嘉靖皇帝向来懒于问政,一心想得道成仙,想让他一下撰写七篇碑文是办不到的。以后的皇帝见碑上原来无字,也就不好下笔了。因此留下了这七块无字碑。安徽凤阳

  • 文章鳳陽明陵碑文

    来源期刊:《安徽文獻》 1、2  作者:潘再中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凤阳 明皇陵 碑文 朱元璋

    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成雨,八九个星尙在天:茅屋鸡声人静语,荒村犬吠客惊眠,等闲捧出扶桑日,社稷江山列眼前。[1] 记忆原碑文为洪武十三年,存疑待考。[2] 据考元璋原籍为江苏句容朱家庵,値年荒歉逃至安徽泗县,祖妣殁塟洪泽湖上游葫芦套;再迁至凤阳。[3] 系刘继祖。[4] 凤阳府城南门外十二里。[5] 龙兴寺初名于皇寺,继名皇觉寺,后改名龙寺。[6] 凤阳地名:厢与鄕通。

  • 文章凤阳花鼓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9期  作者:潘紹遠  出版时间:1992-01-31
    关键字: 凤阳花鼓 赵翼 朱元璋 花鼓歌词

    凤阳花鼓为乡土民俗艺术,世代流传相沿成习,凤阳花鼓歌词,始见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周朝后所编「红梅记」中,为男女两人对唱,开场白曰:「你是那里人?」(男问)。「我是凤阳人。」(女答)。然后合唱:「紧打鼓,慢筛锣,听我唱个动情歌,唱得不好休要赏,唱得好时赏钱多。」清乾隆年间,花鼓歌编入戏剧「缀白裘」选集中,从此凤阳花鼓遂在京剧、越剧、湘剧、粤剧及秦腔等戏码中广泛流传,甚至乾隆时所编纂之「霓裳续谱」中,亦收有「花鼓献瑞」、「鼓乐呈祥」等戏,且在宫庭不时演出。至于

  • 文章凤阳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凤阳 生平事略 投笔从戎 广西文献委员会 溘然长逝

    凤阳先生,号阳明,民国八年十二月二日,生于广西省贵县樟木墟龙口村,世代耕读传家,与人无争。先翁壁中公,警政学校毕业,服务桑梓,公正勤廉,甚著循声。母氏严,娴女仪,操持家务,敦亲睦邻,向为鄕里所推许。先生自幼颖悟,毕业于省立第十二中学,适抗日战起,日军自钦州湾登陆,直扑南宁,桂省健儿,纷纷响应,请缨杀敌,先生亦不后人,投笔从戎,考入宪兵学校,接受严格军事训练,于三十二年春结业,先后奉派于宪兵第十七、第三、第七团及宪兵独立营服勤,随远征军转战于印度、缅甸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