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宵由来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元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田誘予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元宵由来 元宵 元宵志趣 回忆看花灯

    甲)「关于元宵来由」一、缘起于汉氏宫廷,祭祀太一神(天帝)「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十五夜,在甘泉宫祭祀,大张灯火,一直延至天明」。「西都杂记」云:「汉武帝令执金吾,(官名,如今衞戌司令)于十五日前后二日,将城市弛禁开放,与民同乐。后来唐宋皆沿此例,宋时延长三日,明时又延长五日。「朝野佥」载:唐中宗于安福门外,制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绣,饰以金银,燃放五万盏灯,俨然花树,宫女千人,浓妆艳抹,在灯轮下载歌载舞!至武瞾时,盛况如昔,权相苏味道咏元宵

  • 文章元宵节灯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2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9-02-10
    关键字: 元宵节 由来 灯会 实况

    元宵夜放灯,起于汉之滥觞。史记曾有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到明。今之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迹。」寖寻盛于隋朝,我国历史上、眞正懂得乐趣皇帝,莫过于隋炀帝。所以元宵节,彼不惜钜金,鸠工庇材,大事舖张,制作各类花灯。当时盛况,可在隋炀帝亲写一首诗,中有:「法轮天下转,灯树千光照,花燄七枝开,钟发琉璃台。」句,知其梗槪。盖灿烂豪华灯树,较今之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简直不能比拟。迨及唐,元宵节更隆重于前朝。唐玄宗天宝初年元宵节,在上阳宫大摆灯彩。从紫京城到

  • 文章上元節溯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2期  作者:烏傷客 出版时间:1986-02-10
    关键字: 元宵节 观灯 道教 习俗 节日由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开年后第一个满月日,是传统习俗的元宵节。古人又称元夕,或元夜。由于这一天的消遣节目,以玩花灯为主,所以也称灯节。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明令订定这一天为上元节,则是取「月惟中气,日则上元」的意思。所以上元节虽不是国定假日,却是朝野重视的节令。根据道敎的说法,三官大帝主管人间祸福,祂们各有当令轮値的日期。天官当令的是上元节;地官当令的是中元节,人官当令的是下元节。三官中以天官为首,民间重视这个「天官赐福」的日子,应是很自然的事。上元节既然

  • 文章(《潮汕小食》)潮州鴨母捻(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09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09-09-01
    关键字: 鸭母捻 汤圆 元宵节 馅料 名字由来

    照片翻拍中视大陆寻奇在我居住台湾这几十年中,于每年的十月冬至及正月元宵吃汤圆时,都会自然想起六十多年前在故乡潮州的那段岁月。正当日本帝国主义者战败投降后,追随母校兴高彩烈自揭阳县的大后方复员,搬回到潮州城东韩山师范的校本部复课时,由于每周日学校都有放假,学生们闲著无事,无不结伴进城游览观光。我记得在当时光复后不久的潮州城内,经济一片萧条,百业待举,市面上的商业和人民购买力很低。我们这些追随学校为躲避日寇的侵扰辗转搬迁于大后方的辛辛学子,大家的经济亦并不

  • 文章元宵

    来源期刊:《臺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3期  作者:丘始周  出版时间:1989-02-12
    关键字: 元宵节 由来 习俗 庆祝活动 历史集萃

    我国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乃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满月日,是习俗中的元宵节,又叫做元夕、元夜;吾梅客家人通称「正月半」。这一天的节目以花灯为主,所以也叫做灯节。另外有个名字叫做「上元节」,则是根据道敎的说法,而道敎所称的三官大帝,是主管人间祸福的三位神灵,祂们各有当令轮値的日期,天官当令是上元节,地官当令是中元节,人官当令是下元节,中以天官为首,所以民间非常重视这个「天官赐福」的日子。按道家以正月望日为上元,七月望日为中元,十月望日为下元。而三官的权力

  • 文章新正十五漫筆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王用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漫谈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由来 传说故事 民间习俗 元宵 手工艺

    灯节溯源「正月十五挂红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灯节,也叫上元节。史书记载,两千年前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位,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氏死后,大臣周勃、陈平等人,勘平吕氏之乱,扫除吕氏族人。公元前一百八十年,拥刘恒即位,称汉文帝。即位之日,是正月十五,举国同庆,大街小巷,挂满彩灯。以后这天晩上,刘恒下令点灯,走出宫门,与民同乐。以正月十五古称上元,刘恒随将这天定名为上元节。又古代称正月为元月,夜也叫宵,故又称元宵节。至于元宵食品命名,当在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