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思想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顓孫子張評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颛孙师 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

    顓孫師字子張,春秋時代陳國人,故里在陽城,今河南汝南縣,生於西元前五〇三年,卒於西元前四四六年(魯悼公二十一年),享年五十七歲,子張先曾子去世,禮記檀弓篇載:『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服而往哭之。』少孔子四十八歲。孔子卒時子張才二十五歲,爲孔門弟子中之年靑者,但學行優異,乃七十二賢之一,堪稱仲尼高弟。茲就典籍記載加以整理,分就子張的學術地位,人格表現,恢宏器量及所受師敎,評述如左:一、子張的學術地位顓孫子張少卜子夏四歲,少言子游(名偃)三歲。三人年紀相...

  • 文章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近几年以来,偶然看到两岸人士,写儒家思想「仁」字,用「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作为正确解释,这应该算不对的。那是孔子勉励志士仁人,宜有如此作为。而这些志士为武士,不是一般人士。仁人是「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人,才是全民应该遵循的言行。一、我猜测误解此说的来源是解读问题曾任中央研究院长胡适之博士,著有《论学近著》,香港三达出版公司印行,序文末有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十二月二十九日。分上、下两册,上册卷一直行分割线后,胡适说:「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用

  • 文章元代大儒許魯齋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许衡 人物传记 儒家思想 宋明理学

    許衡(一二〇九—一二八一)字仲平號魯齋,元之河內人(於河南沁陽),生長於新鄭。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爲?」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每受書卽問其旨義,師詘而辭去,如是者三師。生逢亂世,自廿六歲起,流離齊魯燕趙間,而仍嗜學不輟,人亦稍稍從之。元定宗后稱制二年,宋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〇年春,自魏之大名挽鹿車載書,力疾還鄕,入洛,因聞懷之政尤苛虐,遂往訪姚樞(雪齋)於蘇門百泉,與之比鄰而居凡四年,講學論道,盡得伊洛新安遺書,乃謂其徒曰...

  • 文章儒家之人生哲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人生理想 内圣外王

    人生哲學,是人生理想的别稱,人生何以必須有理想?是因爲有了理想,才有目標與方向,照着方向前進,終能達到目標,事業成功,無忝所生。所以人學裏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知止」,就是有了理想目標,「有定」,就是有了確定的方向,方向定則心才能「安靜」下來,心靜下來才能「安」詳,安詳了,才能思「慮」進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方法和步驟,最後終能「得」達目的,而成其所願望,換言之就是「有志竟成」。由此可知,人生哲學對...

  • 文章讀「論語」有感三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祝中康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论语》 儒家思想 思想研究 读后感 传统文化

    前言中國人講究溫故而知新。筆者近年對於若干論語章節恰有新的領悟,特藉本刊一隅獻曝,以就教於豫省前輩諸先進。君子無所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爲政篇中的這段文字是許多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我們是否正確的掌握了它的意思?筆者以爲若將標點符號稍作調整,或許能更貼切的解釋原意。新句如下:「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您是否覺得句意更清楚了呢?根據新句,該文應解釋爲:「君子無意與人競爭。但若受到...

  • 文章孔子的守義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試為地球村人品情狀揭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注重道德 中庸之道 大学 孔子

    是因为仁君代天行道,撇开「天」字去讲儒家的人文主义,那不是儒家的人文思想了。[2]故儒家思想离不开天,儒家的孝道更离不了天,孝之原理,主在「父母配天」之意义上发挥而出,易·序卦传下篇开首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这是人伦关系五常道之所本,也是万事万物成长发展皆合乎理之根源。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主,而伦理道德则以法天为基础,圣人聪慧过人,能知天理而与

  • 文章儒家思想的人群关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5-03-30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人群关系 学派主张

    現代的西洋學術以硏究「物理」爲主流,故對「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有「科學」的成就,能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適應自然,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得以充實與提高。中國的傳統文化以硏究「人理」爲精蘊,故對「人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而有「群學」的貢獻,修己安人,推己及人,濟世和人,使「人倫」關係得以安適和完善。孟子離婁篇曰:「察以人倫」,倫者序也。論語微子篇曰:「言中倫」,倫者理也。序是秩序;理是道理或條理。中國人之所謂「人倫」,於今言之,卽是「人群關係」(Human Re...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一、楔子余於七十七年退休不久,與老局長相晤,承指示對「有所爲有所不爲」表示一點看法。老局長正直廉介,公忠體國,主持高港二十年,不僅使高雄港躋身於世界第三十貨櫃港而馳譽國際,尤於國家對外經貿之拓展,貢獻至巨,其勛勞懋績,早爲朝野所肯定,故凡屬高港同仁,莫不以在老局長的卓越領導下而感到光榮與自豪。所以老局長此一指示,余立即表示遵辦。唯其時余正擬作大陸探親之行。準備工作,頗費周章,致對老局長之指示,並未作深入之探討,率爾著筆,草草交卷,事後檢討,對此事之草率,...

  • 文章儒家思想是导向人类的明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理性 儒学 文化教育

    壹、前言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我中华文化的主流,并且是世界人类导向正途的重要依据。今日的社会,虽然进入民主、科技的大时代,但是仔细硏究儒家思想,它不但合乎时代的需要,而且负有推动时代的神圣使命。孔子是儒家的中心人物,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那时的知识份子思想分歧,人民无所适从,社会秩序混乱。可是孔子的思想,确实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由于当时为政者私心自用,未能完全接受孔子的忠言,治理国家社会,但是他的思想,已成为往昔两千多年文化发展的里程,也是导向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