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偃师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偃师琐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偃师 地理交通 名人古迹

    多数县份的设置与命名、都各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成因;像偃师县、自商有三亳、成汤居西亳始、这里就形成了行政中心的范畴。武王伐纣时曾在此筑了城、并且又在这息戎偃师,春秋时的周尸氏邑,也是设在这里,于是到西汉时代,就把它划为一个县,因武王伐纣的息戎偃师,所以叫做偃师县。西晋时代虽有变易,但到隋朝便又吿恢复。明淸两季,属于河南的河南府、或河洛道。民国以来,划为河南省第十行政区。偃师东邻巩县,西接洛阳,北面是黄河和邙山,南面有五佛、马鞍、双尖等诸山,伊水洛河是汇集于

  • 文章北邙山頭少閒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偃师风貌 北邙山 神话故事

    洛阳东行约四十公里便抵偃师县,这儿地隶河南省,本殷西亳地,汉置偃师县,以周武王伐纣,尝于此筑城,息偃戎师,故名。地在黄河之南,伊、洛两水交会于县境之西南,陇海铁路经之,水陆均朝发而夕至,另有公路东南通登封,禹县而抵许昌,以接驳平汉铁路的运输。偃师一带,关山河流,绣错绮交,风物多丽,县南是柔美的伊,洛二水,还有那俊美的景阳山;县北则是娟秀的北邙山,山外是奔放的黄河,河北岸是巍壮的中条和太行山。东面有成皋、虎牢之险,和峻极于天的中岳嵩山;西边是文化古城的洛阳

  • 文章偃师民情风俗及地方掌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偃师市 风土习俗 地方风情 掌故

    尤且报章杂志,频以土风为题,既激发怀鄕,复鼓舞士气;乃中原文献,更适时创举,鄕土报导,堆金砌玉,凡我同鄕,倘人手一卷,宛似重返故居。惟人物记事虽多,而人情风俗尙稀;予不揣谫陋,以应中原文献周年之征集,虽玷篇幅,但冀抛砖引玉。鄕有俗谚:「五里不通俗,十里改规矩。」吾省如此,他地无异,故欲言之,必身履详虑,因是但言偃师,盖生长于斯,能详端倪。然风俗人情,每因时势而变异,夫人口安定,便相互沿袭,倘时局动荡,则墨守匪易,加以欧风东渐,潮流鼎废,瞬间往事,每有殊异

  • 文章偃师县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偃师县编辑会)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偃师县 轘辕关 周武王 汉书地理志 孟津

    偃师在豫西,为陇海路所经的一个县分。西界洛阳,东界顶县,南界登封,北界孟津,面积约为三千三百七十五平方里。南为中岳,有太室、少室、万安、蕚岭、牛心、马鞍诸峯;北为卭山,有首阳、姚冢、薄姫、云台、于孤堆、凤凰等峯,南北对峙,形势险要。正中为景山非常秀丽,为唐太子宏孝敬皇帝恭陵所在;更以伊洛交流为中心,土地肥沃。分为东西横贯要道,古为南北纵通咽喉,故南有轘辕关、蕚岭关,延寿关,北有河南关,黄马关等。为什么叫偃师县呢?据唐杜佑通典(十通本P九四〇)解释。为

  • 文章我從洛陽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武忠森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武忠森 洛阳 偃师县 家乡简介 司法考试 人物生平

    民国十二年九月五日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偃师即古之西亳,传为商朝建都之地。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法政系,卅九年应全国司法官高等考试及格,司法官结训成绩优异,于依例分发学习时,被破格以学习司法官资格派在台湾台南地方法院办理推事职务,与实任推事平分案件。学习及任候补推事各一年期满,武氏先后以四十件刑事无罪确定判决送审,益受司法当局重视。四十四年调任台北地方法院推事,兼任政工干部学校副教授。公余之暇,在中央日报撰写「古事今判」,普及法律知识,不遗余力。平亭曲直,铮

  • 文章豫西和晉南夏末先商文化简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豫西 晋南 夏商文化 专家学者 偃师二里头

    本文参考《手铲释天书——夏文化探索》,书中多人考古、探索所发表的言论,由偃师二里头一、二、三、四期,发现到先商夏末文化的重叠。大象出版社,选二十多位历史考古专家学者,编成全书,我用《史记》发表方式,以一人或多人初略摘录些概要,作研究古文化人,进一步去深入中国奠基的正式国家文化,从夏朝开始。安金槐,一九二一年生于河南省登封,一九四八年河大历史系毕业。一九八一年曾任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首任首长,他说禹避舜子均迁阳城。夏首都阳城在登封阳城岗。太康都斟鄩,斟鄩在巩县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