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道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道道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毛伯奇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行道 守道 悟道 修道

    「一划开天,撒出九十六亿金盘种子」,来在世间,迷失本性造诸浩刼,堕落六道轮廻,生生不息而忘返云云。又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是指人们原有的「灵性」。我们知道所有的修道者,都是在修「明心见性」,期其解脱烦恼,纵或不能免轮廻于来生,最低限度在求今生身心健康。所以,更应该了解「心性」的本体和本来,以人之身躯而言:心居当中,缘五官、六腑、四体、八端、九窍,然显三六眞妄者,(六根、六识、六尘),究非心也,乃附性依心之「灵」所使也。「心」是有形的属于物体

  • 文章为什么修道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23期  作者:方子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修道 佛经 哲学 心理学 佛学

    不知为了什么原因,感觉上,目前我所认识的人,醉心玄学,喜欢看相算命,修道信佛信密宗的人,愈来愈多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照理说,我们目前所过的生活,远胜于我幼年家鄕(中国四大菩萨道场——南海观世音菩萨普陀洛珈山旁定海),纯朴宁静渔鎭的单调。但是,大概由于物质享受的提升,并不表示精神亦同时更快乐,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无形的压力,压得惶恐、忧愁、寂寞、郁闷……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难道人不知道满足,才是进步之道?那麽在追求进步过程中,我们遭遇

  • 文章修道嘉言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7期  作者:李樂俅 出版时间:1982-01-02
    关键字: 佛教道教 修道 动中取静

    一、小引大直陈林圆康女士,迩来笃信佛敎,夙藏道家典籍,扫数赠与他人。愚翻阅之余,觉颇多足资甄采者。语云:「眞个佛法就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佛、道一家,何必妄生分别?而佛、道相轻,自古而然,可胜慨哉!今后拟不论仙眞佛道所启示,凡厘当于心者,悉钞存而细参之,因并命之曰「修道嘉言录」。区区之意,或亦谬梅福仙翁人可胜天,心能造命。古往今来,几人经过玄关?萧史仙翁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受一理,则心心相印。太极眞人学道者,譬如登山,故凡修持之人,「必须」有勇猛之气

  • 文章感恩与修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7期  作者:劉士溱、楊美良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北极玄冥殿 修道 宗教 文化体系

    治好,恳请师父为之解除痛苦,恢复健康。第二是士溱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已做好,今后志愿修道,敬请师父指敎。济师听后,微笑着说:治疗美良的头痛,可以取壬癸之水。亦即台北北方,北投之郊,有观世音菩萨神殿之侧,不动瀑布口之泉水,于三日后携带进殿来备用即可。至于士溱求修之事,以如今天庭洞阴,事情很难做;要求修道是最佳的选择。同时又给予甚多称许。十月十九日,我们照济师指示进殿。承蒙师父将取自不动瀑布的泉水,倒了一碗出来;师父以手指对着碗口念念有词后,命美良飮水三口。顿时美良

  • 文章武山憶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夏德愷 出版时间:1976-04-02
    关键字: 吕洞宾 修道石室 炼丹池 武山 纯阳洞

    见任何书中的吕仙,将佩剑放下。生有二子,聪颖绝伦,不幸死于疫疾,乃看破红尘,隐居终南山修道,至四十六岁,不幸妻又逝世,益觉生、老、病、死、苦,更坚苦修之念,得以证道。著阴阳八品眞经,秘藏南华山石柱下,迨南华寺倾塌,在整建中掘获,始得留传千古。吕仙证道后,与七仙结拜,云游四海,路过武山,觉此山奇特,洞天福地,人间仙境,因就山洞附近,结茅为屋,从事苦修,其善行善事,流传民间,其最著者:为明太祖洪武,头生恶疮,久治不愈,迨登基时,因整容为剃刀误伤,血流不止,怒处理

  • 文章(陸、序跋:)訪道語錄再版危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樂俅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修道 养生 修仙学佛 贯通三教 道友

    是书问世,不觉五稔于兹矣!当时不过备忘性质,实系参访诸方之笔记而已。何期林鸟相呼,颇有其类。数年之间,居然再版,殊非始料所及也。囘思既往,瞻念方来,益觉汗颜,安可无辞。修道之工夫甚多,然综而别之,要不外「阴阳」、「淸静」而已。而阴阳工夫,须得眞传,必备外鼎,「法财侣地」,谈何容易。有福慧之奇绿者,始可诣极,绝非寻常修道之士所得而妄企者也。若乃淸静工夫,至简至易,人尽可学,学皆可成。圆顿子曰:『灵源大道歌』、『二十四家丹诀串述』,淸静工夫已包括无余,只须将

  • 文章(参:序跋)仙樂妙選自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李樂俅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序跋 《仙学妙选》 禅师 修道 《访道语录》

    之首,先简介作者之生平,次则或录其嘉言,或选其伟著。不分宗派,不立门户,凡与修眞有关者皆网罗之。惟内容方面,与「语录」稍有不同。「语录」仅以「人」为纲,本书则分章纂次:张紫阳眞人云:「所授者,必忠孝仁慈刚方正直之士」,中庸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第一章开宗明义即选「太上感应篇」,使修道之士,概能口诵心惟,身体力行,以为修身之本,入道之基。吕祖云:「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案崔公之「入药镜」,又谓之「三字经」,全文虽仅二百四十六字,但字字珠玑

  • 文章施肩吾開發澎湖列島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9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2015-04-30
    关键字: 施肩吾 澎湖列岛 隐居 诗词 “弃官修道

    施肩吾(七八〇—八六一),字希圣,号东斋,道号栖真子,新登县(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元和二年(八〇七)进士,授江西按察使。元和十五年(八二〇)弃官修道。开成四年(八三九),定居澎湖,是澎湖列岛的开发者。施肩吾其人施肩吾自幼好学,博闻广识,尤长诗文。他生性宽厚,交友甚广。他最好的朋友是徐凝,既是同乡,又是同榜进士。他们二人共创「东林诗社」。诗人们经常在此唱和,他称徐凝为「明月诗人」,徐凝称他为「九幽仙子」。徐凝有诗曰:「九幽仙子西山卷,读了绦绳系又开

  • 文章老子道德經與外丹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7期  作者:張文華 出版时间:1991-02-15
    关键字: 老子 《道德经》 外丹功 道家 中国哲学 修道

    现象。而外丹功则由人亲临修炼,强身养生,进道通神,更可以实体现象彰显老子道德经、传统思想之可贵,肯定老子思想为中国哲学的始祖。[1] 黄公伟:道教与修道秘义指要[2] 黄公伟:仝前[3] 史记:老子列传[4] 杨家骆:老子新考述略、老子薪传[5] 刘韫瑜:老子哲学通俗新解[6] 刘韫瑜:择录修道图说[7] 张志通:外丹功[8] 张志通:说心静[9] 魏源:老子正义[10] 张志通:外丹功革新版增补本[11

  • 文章(拾:雜纂)仙道嘉言錄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李樂俅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仙学妙选》 修道 儒家 佛教 诗词作品

    第一编摘录拙编「仙学妙选」再版增订资料麻姑仙:修道者好静而不好动,欲探玄妙之理,须向静中细细硏究,方可悟道。药师琉璃光佛:天欲其人之成,必置于逆境中,试其心,励其品,危其遇,果坚贞不变,壁立千仞,然后鬼神钦敬,天地呵护,名列仙班。太极眞人:学道者,譬如登山,故凡修持之人,必须有勇猛之气,精进之怀,金刚之志,铁汉之身,任他千魔百考,决不萌退悔之心。梅福仙翁:人可胜天,心能造命。古往今来,几人经过玄关。崔宗之仙翁:身体是死,灵魂是活。行善之人,其魂轻淸,所以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