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门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溪口蔣門佛緣情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1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普济寺 蒋氏父子 佛门情缘

    六月十四日,蒋母即在溪口长辞人世。蒋中正已应孙中山先生之召于五月二十日赶抵广州,不料二十四日夜得一梦,梦见茫茫白雪遍野漫山而惊醒,心灵感应是老母不久人世的兆头,就马上返上海转宁波溪口囘到慈母身边。而经国先生幼时,在生母毛氏和祖慈怀抱里,于檀香缭绕和声声木鱼、佛号中成长,蒋氏父子瞻游观音胜境夜宿天福庵,反映了蒋家同佛门一往情深,自然,也融合着思忆慈亲依恋之心。影响孝字辈参研佛理皈依释迦王太夫人、蒋中正和毛氏夫人对佛敎的崇信深深地影响其后人。蒋氏父子逝世后,都擧

  • 文章兩句話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402期  作者:林建民 出版时间:2017-06-01
    关键字: 天雨 无根之草 佛门 普渡众生 基金会

    媚外作恶的人,是不值得支援救助的。一株无根之草,怎值得雨水去滋润他?去扶持他?他根本是不可救药的,不必浪费资源去为那失根者费力,故是说,天雨宽厚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佛门是门,此门是一个普渡众生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忏悔去恶归善的地方。所谓立地成佛,一个人能知今是昨非,痛改前非,洗手不干坏事,是难能可贵的。在佛教中(他教也同),这种人神佛保佑,重塑人生,实在可喜。社会中,公益事业很多,不只佛教,其他如基督教,天主教,清真教,都有公益慈善机构,且

  • 文章金义桢同乡皈依佛门默默行善、嘉惠苦难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15期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皈依佛门 楼莲精舍 慈济功德会 慈济医院 乐生疗养院

    金义桢鄕长,世居武进城区靑果巷,出生于民国九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七期毕业,参加抗战剿匪,功在国家,古宁头大捷战役中任少校参谋,受了重伤,突然发高烧,身起红斑、送台北各大医院转转治疗,被认定为麻疯病,这恶耗对他一如晴天霹雳,于卅九年冬住进了台北县新庄乐生疗养院,从此脱离军中生活,幷坚强的为病魔博斗,以克服痛苦,他在翻阅佛经,深硏佛理,让佛法甘露水滋润他的心,同时皈依佛门,他得到新生的力量,重新站起,他发觉肢体的残废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灵生命的茁壮,他

  • 文章明末番禺佛门志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魏彥才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天然和尚 明末 佛门志士 名贤传记 方志谱乘

    明朝末年,宦官弄權,朝政腐敗,民生凋蔽,引起了李自成起義,外族侵凌。崇禎年間,東莞袁崇煥蒙冤死後,廣東一些士大夫都感到無限的悲憤和失望。番禺舉人,靑年詩人曾起莘,懷才不仕,於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削髮受戒于著名高僧道獨(南海人),法名函罡,即世人所稱的天然和尙,設壇於番禺海雲寺,為該寺的開山祖。到了淸軍大舉南下,明朝弘光(朱由崧,隆武(朱聿健)紹武(朱聿)相繼死難,永歷(朱由榔)西奔,東莞張家玉、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等人先後壯烈犧牲,南明的世數已無望延...

  • 文章臘八粥裏的溫暖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61期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腊八风俗 腊八粥 佛门典故 祭祖祈神 富含维生素

    在國人越來越回歸傳統的今天,在這寒冷的冬季,我忽然想起了臘八節裏喝上一碗臘八粥的溫暖,那一種遙遠的來自古老祖先的溫暖。關於臘八節的傳說很多,有一則是佛教故事:相傳釋迦牟尼苦修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打算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位牧友,送他乳糜,釋迦牟尼食後坐在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後來佛界每逢這一天便用各種香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屆時還要集眾誦經,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成道節」和「臘祭日」由於時間相同,逐漸融合在一起,就有了...

  • 文章陳榮昌先生評傳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4期  作者:張誠 出版时间:1994-12-25
    关键字: 制度改革 戊戌新政 修建祠堂 经正书院 教育贡献 皈依佛门

    、《明夷子读易记》、等书(本文只择其主要著作列举)这些书现在收藏在其家族中及图书馆内。先生晚年最大的特点是皈依佛门,长斋唸佛,不远游。早岁先生回乡丁忧周太夫人时,住门人映空和尚(映空早年就读经正书院)住持之昙华寺中。一守母墓,一篡述周训七篇(追述周太夫人言行教诲)。先生在昙华寺守孝时,映空法师常随左右,以示师生之缘。夜则与映空悟坐,映空为先生讲说佛经佛理,此乃先生领悟佛说之始。及至民国九年(一九二〇),虚云法师由大理鸡足赴西山华亭寺担任住持。云师慕名访先生,亦

  • 文章故鄉高僧會泉法師

    来源期刊:《同安》 第31期  作者:會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法师简介 寻师访道 佛门教育 云游弘法 兴办机构 抗日救国 安详圆寂 建塔纪念

    敎育民国初期,时处新旧交替,地方动荡,特别是新潮流的冲击,影响深钜,佛门亦受波及,但法师能使佛门新旧调和,融洽相处老少无碍者,实不容易。当时政府,曾经企图没收各地寺产,兴办学校,风声震动全国,法师至感焦虑不安,思欲挽此狂澜,非举办佛门敎育,实难以振兴佛敎事业,他征得转逢老和尙及厦鼓诸山寺长老之同意,派广津、瑞征(即瑞今)二法师到江苏安庆佛敎学校延请常惺法师莅临厦门负责闽南佛学院院长,主持敎务,觉三、广津等法师负责事务助理之。也就是蜚声华南的闽南佛学院之创始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