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伯母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伯母孔太夫人墓志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8期  作者:張欽忠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墓誌銘 堂伯母

    伯母氏孔,宜都人,皇考谦皆公,某科以拔萃贡成均,年十九,归先堂伯继丙公,堂伯壬午举于鄕,二十五生先从兄讳敍藩,丁酉拔贡生,癸卯捷秋闱,皆授职知县,然伯性朴厚,终其身不言贵显,从兄之官后,亟思板舆奉养,坚执不可,壬戍七月年七十,从兄自陇西寓从弟敍壬书命,以数百金为伯母寿,族莫不啧啧称羡,未几伯母触旧疾,久困牀褥,会从兄在官,阨于兵,公私荡然,寻忧愤郁郁以终,家人匿不以闻,曁八月五日,伯母亦溘然身逝,其间相去不能一月,时从兄骸骨犹在五千里外也,长孙女名起运

  • 文章畢生感戴的兩個恩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任子魯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感戴 恩人 高伯母 明进良

    ㈠高伯母,昌乐县第三区(前为七区),淸辛鄕高家辛牟人,为高学朱先生之夫人也。出身望族,家道殷实。其为人也,贤淑端庄,爱众亲仁,温婉淑静,俭朴勤劳。掌理家务,有条不紊,门庭雍穆,内外翕然。邻里称颂,誉博遐迩,诚为桑邦之模范家庭也。民国三十四年秋,为避匪难,笔者与其他单位人员三人,在走投无路情形下,曾投奔高伯母家。以我与其仅只数月之渊源(抗战前曾服务该村一段时间),且隔离八、九年之久,遽尔作不速之客,且带着三个陌生人,诚属极不合情之举,而使伊难以接受也。但

  • 文章不可預知的險阻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2期  作者:唐潤鈿 出版时间:1991-07-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怀念伯母 抗战求学 考取大学

    着送上人生战场,对于考生有着无限的期盼与祝福。我于民国三十九年在基隆女中毕业时,是寄居在叔婶家。在我毕业前一个月,婶婶便说要送我一架织毛衣机,我对编织没兴趣,我说我要考大学。倘若考不取再送我,我向婶婶道了谢。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台北,更不知怎么报名。幸好班上有同学要报考大学,所以我与她们一起去报了名。考期一天天逼近,如何去台北赶考?我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幸好叔叔为我安排了,在考试前一日我住到他在台北永康街居住的同学胡卫良先生家。因而我认识了胡伯伯与胡伯母(余毓英女士

  • 文章(參、傳記類)懿德長存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8期  作者:不孝侄朱先淦 出版时间:1993-12-31
    关键字: 伯母 周年纪念 抚孤育幼 掌管产业 恩德

    先祖父讳启嵩字崇儒公,是位相爷,饱读经书,不求仕禄,在画像上头金丝顶圆帽,身穿马挂长袍(绣有前封),蓄长辫、方型脸、表情和霭可亲,举四子,谱名继逢,继逑、继遥、继燧。常勗勉儿孙,要「人人为忠臣孝子,个个能勤耕苦读」。奉为家训。三伯父娶蓝田望族钟府闺秀为妻,我称三伯母,廿岁过门,精明能干,有语言能力,织得一手好线罩,虽裹得一双小脚,行走艰难,仍常赴鲍坊市赶集·卖线购物,终生勤劳,为家族贡献,谨举其要如下:一、抚孤育幼:三伯父去世较早,留下三女一男,含苦茹辛

  • 文章張列五先生手札(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7期  作者:張培爵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名人手札 大公馆 大伯母 张培爵 遥寄家书

    于叔父母之间,亦自可爱。观其来禀,颇知勉学,幸有三妹可以观摩,贡师又善于教诲,他日必小有所成也。蕙女辈知向学慰亲,都由贡兄与弟等之诱导耳。两老人眠食安燕,乐何可言。培滋得子,弟得女,有此双喜,眞足解无妄之烦恼也。培德兄可谓本性难移者,唯有俾其寝室得所而已。亨昌两兄与湘嫂均不见窘,良足慰也。安哥任教习,度支应不嗟若,大伯母心自适身自安矣。镜叔解职后拟何为,幸吿。大伯祖母与幺叔祖母康健否?闻璵儒毕业法校,可喜;其赴省谋事,未知能否如愿。但场上事可劝其无任,其积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