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伯乐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慧眼識人才的現代伯樂記成惕軒敎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2期  作者:思兼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成惕轩 伯乐 人才

    咸熊、简宗悟、陈弘治、张梦机、张仁靑等,类多俊杰之士,桃李满门,一时称盛。先生平时谨言愼行,中规中矩,大小事务,莫不认眞尽责。厚爱学生,甚于子弟,对学问、为人、处世之道,随时指点。尤乐于提携后进荐拔人才,不遗余力。唐杨敬之赠项斯诗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先生诚可谓今日之杨敬之。韩愈「杂说」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成先生的许多朋友和学生,都共同推崇

  • 文章續談識才及用才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04期  作者:黄念祖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伯乐 保举 分忧 识才 用才

    我们目前在这方面还作得不够。伯乐有人即有才,人才之获得不难,难在缺乏鉴别人才的人,故「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实在是古今中外的眞言,照理,一个政府在正常运作之下,应不缺乏鉴别人才的人,更不致缺乏能负责保擧人才的人,然而事实不然,以致得人无所凭借,这是问题的严重处。严格的说,鉴别人才而后保擧人才,在政府高阶层人士是一大责任。身为政府高阶层人士而如果不能为国求才,将难辞失职之咎。保擧历史上有许多例子,都证明人才出于保擧的可靠性,远

  • 文章(勵志)伯樂和貴人都在你身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7期  作者:貧殘老人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励志 伯乐 贵人 老板 尊重

    你自认是个千里马,多么希望伯乐来鉴赏,当然没人觉得自己是「井底蛙」,既然是见过世面,想做大事为什么?偏偏遇不到伯乐和贵人呢?你曾求神、卜卦,只是想知道伯乐在那里?贵人又在何处?其实答案眞简单,就是在你心里,一个关心你、了解你的人,给你鼓励,设法激发你的潜力,让你修正人生方向,走到正确的定位;当然想提升自己,生命层次的人,虽被他人设计,曾经挫折,甚至暴露无智幼稚,但这样反使你受到刺激,让自己有机会,重新反省和思考,也是贵人,所以贵人到处都是,只是你自己有何

  • 文章芸香滿莞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懷雪 出版时间:1989-06-30
    关键字: 伦明 人物生平 书之伯乐

    谈起藏书,广东不让于他省。南海孔家(季修)有三十三万卷楼,番禺徐家(信符),南州书楼,也是岭海的大家,近代省港,推为巨擘。揭阳丁家(日昌),更誉为国内四大藏书家之一,东莞伦家(伦明),更有书中伯乐之称。伦明,字哲如,广东东莞人,生于清光緖年间。世代书香,父棣卿,曾宰江西崇仁县,喜蓄书,任内增建毓秀书院,捐藏书于院中,哲如受其蒸染,髫年侍父任所即嗜书,年十二,每月县差有解饷至省者,辄记为代购图书,自谓一生聚书自此始。年十五,父卒于任所,哲如归粤,念念不忘蓄

  • 文章少年行(五古)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期  作者:官翰玫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慷慨傲气 纵览古今 胸中丘壑 驰骋凡尘 渴望伯乐

    少年不识愁,登楼临风眺,慨然把酒飮,志高且气傲。俯仰天地间,综览古今事,胸中有丘壑,怀才空自视。驰骋凡尘中,昂首自睥睨,若无伯乐在,焉能识良骥。

  • 文章今後河南人應怎樣做法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8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83-04-20
    关键字: 河南人 李敬斋 冯友兰 伯乐 豫人

    董作宾,田培林,姚从吾各位,过去有徐旭生、余同甲、凌冰、傅侗、现在有张金鉴、李辰冬、李守孔……等。何以豫人能具这种智慧,不能登上高位?这眞是令人咄咄称怪之事。政治是现实的,也是微妙的,再有千里马,没有伯乐也不会出头,河南人缺少伯乐是事实,自己不互捧也是事实。以下我考核对河南人在政治的看法和作法如次:⒈大家发现豫人某君有何种特长,一体全力为其喝采,如现任某辅导会之某君,字写的好,文章也做的好,卅年来办事毫无差错,为人极忠诚,对领导也极拥护。这时大家豫人应该力捧

  • 文章馬年話馬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9期  作者:于真 出版时间:2014-02-10
    关键字: 马年 以马为忠 伯乐 绘画 三国演义

    有勇无谋,尚觉有负赤免,故赤免卒归忠义千秋之关羽,名马始得照耀于史册。平剧盗御马唸曰:「日行千里不黑,夜行八百里不白。」及秦琼卖马中,「说起此马来头大」皆非平凡之马,演此剧者,必须唱做俱佳,看来才够味。伯乐,即孙阳,周之善相马者,尝见骐骥困车下,伯乐顾视之,骐骥长鸣,伯乐为之泣下。此记述虽然简略,但骐骥见伯乐顾之而知长鸣,伯乐竟为之泣下,实在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多少不遇之士,皆未得伯乐一顾,就未有长鸣的机会,个中有多少可泣的故事。令人无限感慨!古之良马

  • 文章春秋鹽道虞坂坡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貟創生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春秋古盐道 虞坂坡 历史传说 伯乐与千里马 唇亡齿寒

    ,又因形状如槽,故亦名青石槽。昔日的虞坂坡,从今盐湖区磨河村起始,翻以中条山全程至其南端,即当时虞国(今平陆县)的都城(今张店鎭古城村)处。由此可通过茅津渡过黄河,直达豫、陕等地。春秋时,「虞坂坡」是由南出晋运驮食盐经中条出境的唯一通道。这条盐道特殊历史地位的见证,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的丰富的吟咏赋文和诗篇。影响最为深远,且已载入中国史册的,当数发生在虞坂坡上的「伯乐识途千里马」和「晋假道于虞伐虢」的两则成语故事。伯乐与千里马伯乐,名孙阳,春秋时秦国人。他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