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历法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今年春節爲何姍姍來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9期  作者:余仁傑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春节 台湾 大陆 传统历法 史料

    过了公历年元旦,海峡两边中国人(包括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都忙着准备过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家都记得去年一月份有两个新年(元旦与廿八日的春节),可是今年历本中示明己卯年岁首正月初一是在二月十六日,比去年春节推迟了十九天,与元旦相隔四十六天。有人问:今年春节为何姗姗来迟?台海两边、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目前都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传统的农历(以前称夏历)两种历法。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作为根据的历法。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其长度

  • 文章认识农历(一)憧憬华夏历政传统文化之光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4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86-11-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农历 历法 节气

    相反,这叫下弦。由下弦到月尽时,月亮又匿不见光。如此循环往复,晦明圆缺,推衍变化均有一定轨迹。惯用农历的人们,睹此天体现象,既不看历本,亦大槪晓得每月的那个时段了。古代帝王每月告朔于庙,现在民间习俗仍然重视朔望日,每逢这两天,多拈香拜神祇敬祖先,岂非由来已久。四、四时廿四节气、八节一年四时—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三个月,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十月孟冬,十一月仲冬,十二月季冬。这就是夏正历法传统

  • 文章中国历法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6期  作者:中天  出版时间:2011-02-02
    关键字: 中国历法 起源 农历 月龄 传统文化

    黔阳 中天中国历法起源甚早,根据周髀算经所记载:「古者庖牺氏立周天历度。」经解所载「周天历度者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以推求历日之用也。」黄帝时期容成作甲子(历法)。尧帝时期,舜掌理天文及历法,他曾使用「璿(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曜),而测算出日、月、水、金、火、木、土,七个星球排列成一条直线之时间。殷商时期,已使用「表」和「髀」,来正确推算一年的长度。基于上述史迹之记载,可见中国古代历法具有悠久光荣之历史。现今中国民间所流行之「旧历」,系经夏朝所修订之

  • 文章二〇一一年主要天象与历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2期  作者:余仁杰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天象 历法 日偏食 月全食 传统节日

    光阴匆匆,时间的步伐又带领大家跨入先后的两个新年——公元二〇一一年与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辛卯年(兔年)。二〇一一年的绚丽天象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各两次日偏食与月全食;兔年历法也为大家所关心。现各作简介如下。两次日偏食日食是「日在上,月在下,障于日之形也。」(东汉王充《论衡》)它分偏食、全食、环食、全环食四种情况。后三种是指中心食带区内人们所见的食象,而中心食带两旁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也只能看到日偏食。二〇一一年中的两次日偏食是指没有中心食的偏食,全球只有少数

  • 文章陰曆根本不是農曆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6期  作者:尹昌宗  出版时间:2011-02-02
    关键字: 阴历 农历 历法 天干地支 传统文化

    阴历」最恰当,唯独不能叫「农历」。因为,它既不是由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所产生,又不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从宏观角度看,可以说它基本与农无涉。我不说它绝对与农无涉,是不要把话说过分了。因为,有不少农民喜欢使用此种历法。这就是说它与农民的生活还是有关联的。阴历使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是我国传统用来表示顺序的符号,也叫「十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

  • 文章夏曆與過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 夏历 古代历法 文化渊源 中华传统教育

    我中国古代的历法,配合四时寒暑,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作。这里所说的历法,就是目前的农历,又叫作阴历,旧历,愚意以采用「夏历」这一名称为妥。所谓「夏建寅。」是以寅为岁首。「寅」,即「止」,寅月。即正月。孔子曰:「行夏之时」。他这主张,当时并未实施,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才开始行使,一直传至现在,民间仍旧奉行不渝。孔子因见到我中华是以农立国。历法应以农事为前提。换句话说,中国历是个农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是农业程序。又以中国大部分地域,位于北温带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