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入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歷史)論語 係修身齊家處事之寶典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02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论语 传入日本 论语价值

    論語的始源,漢書藝文志曰:「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寄,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西漢以後,我國的大部份執政者,奉為治國的利器,孔子思想的影響,早已穿越時空的界限,輻射到世界,被聯合國列為十大名人之首;儒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人們在驚訝一些東方國家高速發展成功範例之後,開始思索其中之秘奧,最終結論是「這些國家儘管社會制度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是講儒家文化的。」。西元二八五年,(晉...

  • 文章石窟造像與龍門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石窟造像 佛教传入 碑记铭文

    一我国南北朝时代,有一个鲜卑族在代北苦寒之地兴起的国家,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大魏帝国(史称北魏),立国一百五十八年,为我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那就是北魏时代的石窟造像。镌石造像,是佛敎文化的产品。要了解镌石造像的起因,先要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佛敎自东汉初年传入我国,汉明帝遣使蔡愔等西域求法,迎来了西域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明帝为之营造白马寺,二高僧曾译出了一部份经典。但终东汉两百年,佛敎在社会上并未广为流传,直至三国鼎立,魏晋纂窃,八王之乱

  • 文章楞嚴微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9期  作者:岱江 出版时间:2005-10-10
    关键字: 愣严经 注释者 内学院 武昌佛学院 太虚大师 传入

    在当时能得士林崇拜,学界推崇,以一个未受民国时代小学教育僧人,如果不曾佛经薰陶,何能臻此境界。何况他在慈溪汶溪西方寺阅藏开悟,后来又在普陀闭关,禅定中悟入楞严心境——即开悟境界与楞严经所说吻合,自己的实修实证殊非内学院一班居士能了解。此经传入中国神奇曲折但此经传入中国,确实有一些神奇和曲折,据说此经在当时印度国王视它为国宝,不准流传国外。早于唐玄奘的法显和尙去印度取经,没有带回原典,后于唐僧的义净去印度也没有,即使唐僧在印度留学,走遍各地大槪也没有看到此经

  • 文章雲台山法起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陶沛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云台山 法起寺 历史资料 建筑概况 佛教传入

    长,此公于抗战时,荣任西北联合大学校长,解决难以平复的学潮,名重大后方。来台后,任职联合国,更値得一提的:港市电机工程师孙运璿先生,于抗日战争爆发时,拆迁电机,亲送四川。「蜀道难于上靑天」,崇山崎岖,盘旋曲折,涉江渡河,倍尝艰辛,来台历膺重任,行政院长任内,因过于劳累而中风。此公精通俄、英文,更长于电机,大智若愚,不为外人知。这些不是题外话,显示那时连云建市时,任职人物皆非等闲,由此司见,法起寺亦非浪得虚名。佛敎传入佛敎传入云台地区,与孔望山摩崖造像,时间

  • 文章石碧(客家)擂茶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1期  作者:雷風迅 陳儀財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古代茶艺文明象征 唐末宋初传入 茶料选用 泡制方法 优点功效

    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它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台客家人的居住区。宁化石碧,位处闽赣边陲,乃是客家的祖籍地,石碧「擂茶」虽随时代进化有所发展,仍然保留原先的风味,是古代茶艺文明象征。客家祖籍地宁化石碧「擂茶」于唐末宋初,随客家先民第二次大迁徙而传入。此后,代代相传,兴盛不衰。石碧「擂茶」茶料的选用独特,茶叶是摘取老茶树叶或淮山叶,经洗净焖煮、发酵,然后晒干储藏备用。加用药草也随季节气候不同而变换。春夏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