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文建筑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普陀山 奉化溪口遊屐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7期  作者:吳仁傑 出版时间:2008-02-10
    关键字: 普陀山 游记 自然风景 奉化溪口 人文建筑

    普陀山普陀山,我早于一九四八年春青年时期游过,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我偕妻由宁波搭车至舟山沈家门,再乘船到普陀山,由港口上岸。普陀山现为观光景区,需买门票,每人人民币六十元,进入大门,首先觅旅社休息。下午,参观紫竹林,紫竹林禅院两层建筑,覆瓦翘檐,古雅风致,两侧有厢房,殿前有精巧设计的神龛,这里被称是观音菩萨出家修行之处。紫竹林左近一个山坡平台上,塑有瓷白闪亮高十丈的观音像,远远就可看见。观音像下,莹洁的水泥铺垫,有层层的梯形台阶,台阶外草木森森,环境

  • 文章走進美麗的客家古村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繆德良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客家 古村落 景色 建筑特色 人文底蕴

    镂空木雕雀替典雅对称,簷前的镂空木雕挂落色彩斑斓,上中下堂梁架上的雕刻与绘画古朴庄重,各堂屏风上的雕刻和彩绘内容丰富,有「木兰从军」,有「赵子龙单骑救主」,有「七仙女下凡」……雕工精细,昼技高超,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客家古村落均建在山环水绕中,周围的山上河间均藏石无数。于是,石头便被大量使用在建筑中,并被赋予丰富的艺术生命和厚重的人文色彩。进村的道路和街巷及屋的基础和墙脚,周围的护坡及河堤,均为石头所铺筑。数百年风侵雨蚀,数百年爬藤蔓草,石头除显出斑驳与

  • 文章暹羅見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8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见闻 人文景观 佛寺建筑 泰国 民俗

    人文景观泰国人文上最大特色是百分之九十二的人民都笃信佛教,致素有佛教国之称。导游一再的叮咛,如果沿途遇见男童,不能因喜悦而抚摸他头部,因为他们长大后有一段时间要落发为僧,头部是神圣不容猥亵的地方。佛教约在公元前五世纪起源于印度,但在泰国是由北部孟人所传播,时间较晚。傣族信仰的是佛教中较早期的小乘佛教,泰国也不例外。所谓小乘佛教是在大乘佛教兴起以前之古代部派,认为人是眞实存在的,从今生到来世行永续的轮回,而其他万物则无此特性。因此一个人今生的善行来世必有

  • 文章中华民国行都——洛阳地文人文概述(三)第二编 经纬星象及地文概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0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5-10-25
    关键字: 洛阳 水利 建筑 人文 地貌 中华民国行都

    旧制,除士子出身变更外,农工商业照常。此后虽有商务会、建设局、农林局、棉花试验场,因技术经验不及老农商民,民众对之,颇为冷淡。洛阳地面附设,为国脉民命所托,故略述及,以作管窥,至于全豹,恐永远不能再见。民国十六年,冯玉祥到洛,以坤巽两区多萑苻,提笔就县图添划自由平等两县洽。致洛阳面积缩小,农商负担加重。对人民生活未解决,文盲未淸除,流亡未妥善处理安置,而遽将两地改制,造成治丝愈紊,至刘峙主豫,始告平息。又将诸多有历史价値古建筑物拆除或改名,斥谓封建迷信,其

  • 文章霍州古今奇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朱泉州 楊若愚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霍州 人文地理 特产 饮食文化 古建筑

    霍州最高:⒈霍山,海拔2346.8米,山高岭峻,森林茂密。⒉鼓楼,又称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高27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部砖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贯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上部为八卦琉璃罩顶,三层十字歇山全木阁楼。各层檐角起翘,加以檐下斗拱重叠,宛如云朶簇拥,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霍州即霍县)历史最久:早在数十万年前,境内已居住着古人类。属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遗物在永合村、红崖堡村已有发现。属新石器时代的「大张遗址」、「韩壁遗址

  • 文章千年古剎——翠雲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釋慧雲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翠云寺 历史建筑 佛教文化 历史兴衰 人文景观

    元左右。现正在动工兴建观音殿。翠云寺周围,群山环抱,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宝莲寺、鸿儒寺、清华庵、吼雪堂、洗墨池、试茗泉、麒麟洞、聪明泉、古柏、月桂、卧水罗汉、锁龙塔、马尾泉瀑布、人工水库等。抗战将领、国民党上将、金溪人氏周浑元先生陵墓亦在该寺旁边。历代金溪政要、富商也常到翠云寺避暑、吃斋、学习经文。相传,历史上的上官名流如王安石、陆游、汤显祖、危素、曾季狸、徐霞客、陆九渊、曾巩等都曾驻足此处,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名诗佳句。金溪县政府为弘扬佛法

  • 文章萬載縣城隍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劉心格/丁昆賢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万载县 城隍庙 建筑构造 人文轶事 历史传说

    「花钱缠绵当红娘,玉莲有德嫁城隍,阿莲行善修行好,自选城隍做新娘」。在几个大殿的两厢均有走廊相连。还有地藏王殿,普庵祖师殿等。过去庙的正门前有一戏台,几百年来,城隍庙是万载百姓庆年节、看戏文和各种活动的中心,留下很多人文轶事和民间传说。现摘录一、二以飨游客。其一:庙大门左侧有一口水井,四季清澈洁净,无论怎么干旱,该井从不干涸。过去县人冬酿米酒,夏制凉粉,必取此井之水。传说该井水食之可消灾袪病,益寿延年,大家称之为「仙水」常有远道来取水以祈安福者。其二:清康熙

  • 文章閩西古民居風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李木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古民居建筑群 客家人 历史文化名村 闽西人文景观

    北面的龙山与南面的武夷山的南段余脉的松毛岭浸相拱卫,一湾河源溪在村前绕村而过,山青水秀,动静交融,人文胜景得天独厚,流光溢采,古民居建筑群里各类明,清时期的祠,居建呈扇形集中分布,风格样多,多姿多采,装饰艺术,光采夺目培田古村落被誉为「客家庄园」「东方民间古宫」体现了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交响乐的中心,是世界多元化文中的一束奇葩,培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元朝末年,培田吴姓一世祖吴儿四举家由江苏迁江西,后随衣衫褴褛的南迁流民寓于福建宁化石壁村,元朝至正四年

  • 文章茶陽天印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王紹滬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天印山 自然风景 《大埔县志》 历史人文 古亭建筑

    天印山,在大埔老縣城茶陽鎭北門(拱辰門)外,垂直高度約五十米,山底周長約三百米,頂平身方,狀如天賜之印璽;與縣衙遙遙相對,獨立雄峙於汀江大河,西門(漳溪)河,小靖河交匯處,山上原有古跡疏林,是著名的茶陽老八景之一。清蕭啓元「印江冬霧」詩:青山如印對山城,江水灣環四面縈,恰趁寒冬嚴霧鑽,居然一幅畫圖呈。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八年),大埔立縣後的第十一任知縣吳思立編印《大埔縣志》,對當時的印山有較爲詳盡的記述:「榻崗,一名天印山,在城北門外,當漳靖兩水...

  • 文章湘贛邊界第一庵——象山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曾特山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象山庵 客家人 建筑格局 山川地貌 人文景观

    天大树,又是一道葱茏如画的风景线——枝繁叶茂的水彩,浓绿垂荫的红枫,树干茁壮的「糠头松」,磐根错结的『鸡爪梨』,婆娑多姿的银杏……这些苍劲挺拔的古树,构筑成翡翠般的屏障,以其不老的青春,装点着这几百年的古刹。象山庵不仅以其宏大规模和秀丽的风光,在湘赣边界百多座古寺庵中居于第一庵,而且有丰富多彩的革命人文景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工农革命军留守处、红四军机炮连,边界特委印刷厂等都设在这里。抗战时期,抗日游击队也曾驻在庵内,驰骋丛山峻岭,狠狠打击日寇,留下了许多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