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名角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劇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宁波 京剧 张翼鹏 盖叫天 京剧名角

    开设戏院,并不简单,一方要能够邀得名角;一面还须应付观众中的诸色人等。在三、四、十年以前,军、警、公务员、新闻记者等,名义上虽是半票优待,实际上连半票也不愿购买的。当时在宁波「无票看戏」的,称为「漂座」。影响戏院营业,着实重大。譬如我个人,年靑时是新闻界一名小卒,不愿和戏院老板打交道,悄悄的买票就座,但被「案目」发见了,快快报告前台经理,把六毛钱包入戏单,退还票款,还陪来后台老板(做拆帐的多数以丑角为代表)到你座位上作揖打拱,说是为他们「捧场」。事后

  • 文章觀劇偶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2期  作者:葉元章 出版时间:2001-11-10
    关键字: 京剧 戏曲文艺 越剧 戏曲名角

    我原本只爱好京剧和北方戏曲。虽是浙江人,对带有家鄕风味的越剧却一直不怎么在意。可自从看了范、傅、徐、王、袁、尹等越剧名角的演出后,观念开始有了转变,初步认识到越剧已远不是想象中那个划著小船串鄕的「的笃班」了,而是颇具有大剧种的气派和规模了。尤其是它唱腔优美,演悲剧悱恻动人。两出「哭灵」(徐玉兰的「宝玉哭灵」和傅全香的「英台哭灵」,声声泪,字字血,入耳入心,千回百折,具有撼人灵魂的艺术魅力。确是不同凡响。而尹桂芳的小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另辟蹊径,运用低音

  • 文章京剧在台发展概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郭光啓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京剧 戏馆变迁史 名角介绍 经典剧目介绍

    两年后,才相继出现了「浪花座」、「台北座」、「十字座」、「荣座」等戏馆。因为统统设在城内,城外民众不便前往观赏。宣统元年(一九〇九)。总督又下令在大稻埕,建了一座「淡水戏馆」。以上这些戏馆,都是日本人经营。清代末叶,京剧多从福建渡海传入台湾,当时内地人到台湾,大多数都是从台南安平港或是中部的鹿港登岸。两地遂形成台湾省早期京戏的摇篮。然后传播到台北、台中、彰化、高雄各地。这些地方的京剧票房活动,颇为兴盛。当时台南有教师赵芝山、陈得禄,台北有炎脯仙,均很有

  • 文章京剧在沭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韓杰民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沭城京剧 初始年代 两大舞台 名角演出 历史沿革

    沂水东流经沭阳,古城风雨几沧桑。市民喜爱京剧热,源溯科班历史长。淸县令,办票房,硏究昆曲唱皮黄。蜚声誉满江淮地,足踏苏南浙沪杭。——鹧鸪天沭城京剧始于淸末,盛行于民初,沭城惯称李二大人的李映庚(曾任河北省迁延县令,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首创沭城京剧票房。当时,沭城有升平、乐天两个大舞台,吸引外地名角经常来此演出,如石艳玉、石艳楼、何艳蓉、何玲童、孔富金、孔富银、许翠福、许凤楼等。由于这些名伶的纷至沓来,使得邻近鄕鎭的士绅富豪,也都慕名争相前来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