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井河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釜溪之憶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自流井 盐商 茶馆酒肆 井盐

    自流一名釜溪。釜溪因何得名?始于何时?余未曾加以考证;至自流之得名,据传系因有能自喷盐泉而起,其地在郭家㘭对石滩坝上游约一里处,于前淸嘉道年间经官府以铁锅覆蓋,锅重逾十万斤,百余年来,无人敢动,倘一旦开启,则郭家㘭一带盐均会枯竭,云云。余尝亲往观察,确有铁锈斑斓之巨锅一口,周约三丈有余,露出砂石之锅沿厚二寸,锅背顶心之高度在二尺左右,据内行人士估计,该锅实重可能在三万斤,惟开启后对郭家㘭盐有无传说之影响,则余深表怀疑。自流未与贡改设自贡市

  • 文章定海城内留方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5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1996-02-15
    关键字: 定海 留方 方国珍 纪念

    时搞起来的。说起方,也同方国珍有关。当时,从龙峰山下来有一条溪坑,雨季水大,一到旱季则溪水断流,附近居民需到方国珍院内的里取水很不方便。于是,方国珍就下令筑堤蓄水,形成了一只三角形的水库。因为它是方国珍下令建起来的,后人叫它「方」。淸朝同治年间,官府下令塡平方。当时留方亦因经年失修,行将成为废。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了解留方和方的来历,感到不该把它们同时废掉,于是就决定在塡时留下一角作,把合二为一,仍名「留方」。因为原来的留方

  • 文章丝路之旅吐鲁番洼地古遗迹独特交故城坎儿均称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巫新增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故城 坎儿井 葡萄酒厂 艾丁湖 丝路之旅

    距离吐鲁番十来公里,有一处古遗蹟——交故城,这儿没有城墙,两边谷底流就是其屛障,东西百公尺,南北一千公尺,我们巡礼了这座甚具历史价値的古城废墟,不难了解当时在此荒凉的地方有此建筑是极其伟大的!吐鲁番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坎儿」水路了。所谓坎儿就是人们为了减缓雪水蒸发速度,于是自天山山麓至艾丁湖之间,每隔二、三十公尺就向地下挖掘洞,深约四十公尺,泉水涌出,连结各洞,在地下筑渠,这种地下水路,便成了擧世独有的「坎儿」了。吐鲁番也有现代化的一面

  • 文章天堂之旅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1期  作者:月林 出版时间:2012-11-01
    关键字: 西湖 龙井山园 西湖醋鱼 杭州 坊街

    王星记、方回春堂等都在这里。还有私人铜雕、玉雕、龙泉窑磁器等的博物馆。茶道、微雕等的民俗展示。以及幼时常见的卖梨膏糖,只是「小热昏」只卖糖不开唱了,也有现做现卖那种酥糖、牛皮糖和龙须糖的摊位;和各种小饰件、丝绸、龙茶的店舖应有尽有,至于是真是假,那要看你的眼力了!到杭州不吃西湖醋鱼好像白来,楼外楼太挤,进不去,于是就在坊街附近美食一条街上选了间名叫「张胡李餐厅」的,点了四菜一汤的午餐;西湖醋鱼、宋嫂鱼羹、炸响钤、糖醋里脊和丝瓜炒山笋。除宋嫂鱼羹较鲜美外

  • 文章(名勝古蹟)伊川縣現況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伊川县 杜康酒厂 刘窑水库 十八角

    嵩县,东连登封,东北与偃师相遇,东南与临汝及伊(汝)阳二县接壤。四面环山,伊由南而北流经其间,将全县分成东西两个丘陵区,其中形成盆地,海拔大都在二百公尺以下。县北有闻名于世之佛窟龙门,伊水中流,潺潺有声。县境内群山林立,而较高山峰有二:一为县东北之万安山,其主峰祖师庙山,海拔九三七、三公尺,乃境内之最高峰。二为县南之九皋山,其主峰九三〇、六公尺,仅以六、七公尺之差,而甘败下风,位居第二。其山势险巇,古木参天,颇有可观。伊源于卢氏熊耳山,东北历鸾川、嵩县等

  • 文章坝汇城「编修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飛虹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三河壩 “编修 侨胞兴建 历史古迹 历史轶事

    大埔县三汇流汀江、梅江、梅潭而得名,地扼闽粤赣水陆交通要冲,形胜天然,明代在此设一驿站,取名「潮州三驿」。此地古迹文物处处,颇具风采。三鎭汇城村北门有一口,命名为「编修」,它是近年来由旅外侨胞、台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上面有《华侨建纪先贤》的来历。明朝正德年间,三坝还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位任国史编修的王思,字改斋,为人性情刚毅,耿直敢言,目睹当时昏庸的正德皇帝不理政事,整天跟着一些太监、近臣飮酒作乐,射猎闲游,他每年新春正月,总要

  • 文章探親謡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瑞甫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断壁残垣 荒烟野墓 背井离乡 破碎河山 青天白日

    况天边又飞来惊寒雁阵,唳过长空,还似杜宇催唤,一声声不如归去。念四十载背离鄕,飘蓬断梗,海上栖迟。纵归来故土,却仅得三五日骨肉相聚,频低徊,奈欲留又无计。看这般破碎山,面目全非,徒撩起悲愤满胸臆。待何时,乾坤再造,收拾起游子离緖,得相伴故国父老,抬眼望,欣见靑天白日。右非文非诗,又非词曲之歌谣,不过聊抒心中郁结之鄕情,倾吐探亲回鄕者所略能体味之感受而已。不计工拙,呈现鄕人座前,虽觉赧颜,仍珍敝帚,如蒙敎正,敬谨合十拜赐。

  • 文章鄉情快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7期  作者:雅言 出版时间:2001-06-10
    关键字: 河姆渡遗址 元庙古緱城 舟山桃花岛 残疾人 台湾同胞

    一、姆渡遗址将建原始生态区余姚姆渡遗址第三期工程即将开始,已在遗址博物馆北、东两侧占地六百余亩,计画兴建原始生态区,二月底动工。根据文化旅游总体规划,该地将建成⒈遗址现场再现区、⒉原始生态区、⒊滨江公园、⒋时光隧道园、⒌度假村、⒍「天下玉苑」文化园六大块,其中博物馆和遗址现场再现区已在一、二期工程中完成。原始生态区将按照七千年前姆渡当时的生态环境予以重现,生态区内,湖泊、沼泽、平原、丘陵等不同地貌,错杂纷呈,植被有野生稻、芦苇、灌丛、树木等,竞茂争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2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日常生活 水火问题 河水 井水 木柴 木炭 茶水

    吾人今在台北已习惯近代化的一切生活,对人生每日必需之水火问题,视便利为当然。但遥知故鄕情况与卅余年无甚改变,値得一谈。今在台北要水开龙头,要火打开煤气开关,毫无困难。须知水火各有其来源,经人为的设施管线引导,方能如此便利。并不简单。扬州人的用水来源一为水,一为水。(当然另有泉水与塘水)水来自运,每含有泥沙。水较淸。但有咸味。故吃的水尤其泡茶,必需水。一般用的水大都用水。如何将河水井水取到家里(家中自有水者甚少,但亦须自中将水提上,用

  • 文章四十年來的甘肅水利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6期  作者:隴上人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甘肃水利 政府支持 水库工程 渠道工程 电力提灌工程 机井工程 排水工程 河堤工程

    二百五十余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定西、天水等地区。西最多,约占总数三分之二,大多数设置在各流的中下游地区。一般深百十米,最深有达二百米的。地下水位一般距地面二三十米,单一般灌地一百到二百亩。效益好,羣众十分喜爱。五、排水工程我省排水工程,由来已久,俗称排阴。这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有效措施。西羣众历年来都有掏泉挖沟增加水源的传统习惯,实质上是淸泉沟淤泥、畅通排水的春季农事活动。这种自然形成泉源沟道,在西量大面广,各流中下游控制着大面积的肥沃良田。另外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