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五常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修身與修心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9期  作者:張子語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 修身 修心 三纲五常 孔子

    殊,各具所见,孔老夫子说:「天下虽有千宗万敎,但理均同源,修身者应从三纲、五常修至四维、八德,若能修齐,可谓成道矣。三纲者:君臣、父子、夫妇。五常者:任义礼智信。四维者:礼义廉耻。八德者: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修道可依此而修之此之所谓之修道,实即修身是也。至于儒家所倡「修心养性」,道家所主「存心炼性」,佛家所重「明心见性」,耶稣言「洗心移性」,囘敎说「坚心定性」,诸如所言,各家所提者不外心性两字。而心性者当以心为本。王阳明先生的「四敎」不就这样说的吗?「无善无

  • 文章台北南港光明山清涼寺興建縁起 發起人會議煮公上人致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2期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清凉寺 佛教 五戒 儒家五常 精进佛七

    的心中普遍亟需佛法的清凉!在这黑暗重重的世界也正亟需佛法的光明!佛法自汉朝正式传入中国,几千年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其道理虽甚深微妙,但其实践却是紧扣住现实的人生,儒家的五常正是佛敎的五戒:仁——不杀义——不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含其他兴奋剂)信——不妄语儒家五常属于原则及理论,而佛法是比较更具体的实践标准。儒家的三达德,智、仁、勇与佛家的戒定慧三无漏学亦同属对于一个人净化身心的工夫不过是层次不同,佛敎是最极究竟圆满而已。如果人人都能体会佛法的真谛

  • 文章中華文化之我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五经 五伦 五常 五行 五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凡愚如我者,实无资质加以评鉴,所幸自幼喜爱读书,加以天加以年,适逢国难动乱之会,又有走万里路的机遇,是以多有感受,亦有会心愉悦之处,是以敢有「我见」之述作。愚以为中华文化虽复杂万分,史籍千万卷,如予分类详究,个人既无此环境亦无此时间,乃化繁为简,约为五五之说以统摄立论,沧海一滴,水之本质也。我所说的五五纲目为:五经、五伦、五常、五行,五尊。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常是仁、义、礼、智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