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五俗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説古詩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7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诗法 四则 十科 思无邪

    十三、说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意,三曰句,四曰俗字,韵。下字贵响,造语贵圆。须参活句,勿参死句。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诗贵和平,令人易感,温柔敦厚,诗之本教。诗尙婉讽,学者不知风人之意,不可以作诗。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俯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鹜愈远,由入门之

  • 文章华沿革及风槪要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卄一周年紀念特刋》 特刊  出版时间:1976-09-19
    关键字: 五华县 沿革 风俗 乡贤人物

    按长乐自未设兴宁县以前,为龙川县地,已设兴宁县以后,为兴宁地,南齐设齐昌县,为齐昌地。梁陈间废齐昌县,仍为兴宁地。自熙宁设县以后,初治长乐鎭。绍兴十九年,迁县治于九龙冈。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旧长乐鎭。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比之他邑时废时兴及地势乖离者,为少胶葛。玆沿革表遵阮通志,惟所云绍兴六年废为鎭,十九年复为县,则微有误。考绍兴迁县治于九龙冈,其地复为长乐鎭,非废县而复设也。风雍澜曰男不技艺,多力农。女不蚕桑,供纺绩。秀者游庠校,其次执官役

  • 文章家乡过月节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9期  作者:王化通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五月节 端午 故乡风俗 纸葫芦 荷包

    在热河过月节,是比各地热閙的多。家鄕五月初五脱夹衣换单衣,是人人身上轻新了。每家门口及窗外除了揷艾蒿,揷蒲草、揷柳枝、揷桃树枝之外,还揷挂色纸做的葫芦,贴黄纸朱砂长符,又挂靑蔴红线绑成的小笤帚及用绸布做的虎头,是家家门户的环境一新了。每个人都带上用绸子抽成带丝穗的香草荷包,及丝线绑的小笤帚。每个小孩子的手腕上脖子上都拴上条色线绳。胸前挂着绸布缝的牛心、虎头、荷包、及新布兜兜。男孩子得有个黄布内装荞麦皮的小老虎,白天拿着玩,晚上当枕头枕;女孩子得一个

  • 文章故鄉舊俗——過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9期  作者:柏齡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腊八粥 长扫帚 玛瑙团 蒸年糕 通神 年俗

    就占卜明年那一个月有雨。用灯笼壳子作为轿子,竹筷上卷以红纸,作轿扛,把灶神牌放入,在灶面砖上焚化,送灶神上天。夜间把松树桩生火鑪。这许多繁纹节,也有人家在廿三夜里就做的。二十五日起,家家户户都蒸年糕,蒸年糕还有一种迷信,就是忌陌生人去看,据说看了就不易蒸熟,蒸了生糕,明年就要不吉利。大除夕夜里祀神祭祖,大门上挨户贴新门神和新门对,把路神像等都去旧换新,又要用松柴生火鑪,把鑪中还没有烧成灰烬的松柴三枝熄灭后,放在路神前,等到明年元宵再生火鑪时,放入同烧

  • 文章韓愈與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9期  作者:曾如南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韩愈 五台三峡 法门寺 袁州风俗 名贤往事

    严办。袁州风之得以改良,实为韩愈之功。明代的宜春人张凤,曾有一首诗叹赞曰:公在袁州几许时?赎民为隶政声驰。台三峡多形胜,何事公无一句诗?诗中的台,指的是宜春台、化成台、凤凰台、仙女台和湖冈台,三峡指的是牛栏峡、昌山峡和钟山峡,这都是袁州境内的山川秀丽之区,韩愈竟无一诗述及,可见他到袁州之后,只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没有闲情去游山玩水了。但他却在袁州任内,接受江西观察使王仲舒之请托,写了一篇「新修滕王阁记」,而成为滕王阁的重要文献之一。韩愈在袁州虽为时甚短

  • 文章浅忆华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五华山 自然景观 风俗民情 往事夙文 辛亥革命

    云南人提起华山都有一种喜悦与神秘,甚而有人说抬头看华山顶、毡帽都会掉落地,实际上华山并不很高,只因为它处于昆明市区的最高点,由东站进昆明市经拓东路、金碧路、上马市口右转华山东路,站在同仁医院门口,正看到华山大门,可拾阶而上,环山道路可行驶车辆至行政公署大门下车,现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华山原是一片苍松翠柏、风水极佳、左有蟠龙、右靠玉栗、滇池朝前、商山耸后,元十四年忽哥赤云南乇、平章赛典赤等,于山顶建华大殿、如来居中、四壁诸佛菩萨,描金塡彩

  • 文章山西民俗(三)大区域及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 五大区域及特色 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

    修习战备,高尙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地理志》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喜吃小米钱钱饭;喜住窑洞;晋西山曲,清奇高远;伞头秧歌,华美翩跹。在上述大民俗文化圈内,又可分为若干片,如同属晋中民俗圈的太原片、阳泉片、交文汾孝片,从语言习俗上看,各有区别。甚至于在一县之内,风也有不同,如晋东南与晋南相邻的沁水县,县境东西长南北短,城关以西的沁水人说的是中原官话,看的是蒲州梆子;城关以东的沁水人说的是晋东南话,看的是上党梆子。山西的民俗文化圈,实际上已越出现今山西省

  • 文章(人文风情)台湾迎春礼中的行文化考述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1期  作者:陳明德 出版时间:2012-01-20
    关键字: 台湾习俗 迎春礼俗 五行文化 史料考证 迎春诗作

    多年。到清朝初年康熙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为钦天监,制定「时宪历」来取代「大统历」。此次改历的意义是:结合了中国及西方的科学和文化,而现今的农民历也据此沿用。[2] 《十三经注疏·左传》,卷十二,重刊宋本附校勘记,第二八六页。[3] 《十三经注疏·礼记·月令第六》,重刊宋本附校勘记,第二〇页。[4] 〔汉〕班固撰:《后汉书·志第四·礼仪》,第三一〇二页。[5] 参考简涛:〈略论迎春礼的起源〉,《民俗研究》,一九九年第四期。[6

  • 文章憶長樂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3期  作者:孔祥禎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五华风光 故土风俗 同乡精神 赞颂诗歌

    建大蘸,塔光山上的热情奔放,是爱的歌唱。擂大鼓,考灯火,中秋的夜调兴奋激荡,莫不全是享誉华邦。上花灯,舞狮子,添丁贺年的故事文章,处处都欢乐满堂。忆及文化传承,自是源远流长,莫忘祖宗教训,创造家兴业旺。斩不断华的人情世故,抛不开长乐的风规章,我们长住台湾,我们也心念故乡,两岸建设,积极输将。宝岛成长的硬颈儿郎,和聪慧勤敏的华姑娘,您们身上流着先人优秀的热血,谨记孝敬爹娘。不怕艰辛,勇敢打拼,和平好客,敦亲探望。允文允武,记得母语,族群和谐,互相

  • 文章憶兒時掃墓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庚申春节扫墓记》 家世出身 宗族情况 先祖安葬 破五之前不杀生 台湾葬俗不同 春节扫墓 年初三拜道旁先祖

    是也,非也,尙待考正。扫墓的礼,就春节来说,与台湾略有不同。台湾盛行年初二上坟祭拜,甚或在那天要动刀锄,在墓园的四周,砍除丛生的野草。这点在我们的家鄕是不可以的;依照我们家鄕的礼,春节期的年初一到初,即所谓「破」以前,是不能动用任何有杀生的工具去工作的;就是厨房内的菜刀,也不可以动用。唯这几天的饭菜,早在春节前即已准备妥当,只需加热一下,便可吃了。那么,扫墓的事情,一定要在过年的先一天来作;即每年春节的扫墓,多是在年除夕日。记得儿时每年的除夕下午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